时间:2016-07-05 10:23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李泽宇 点击次数:
摘要:目的 观察并探讨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在宫颈癌手术中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 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来我院治疗的60例宫颈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成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临床常规的全麻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此基础上联合硬膜外阻滞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气管插管、切皮、探查以及拔气管导管时的临床血流动力。结果 经比较得知,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治疗的观察组患者在双异丙酚、芬太尼、维库罗宁的用量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拔气管导管的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气管插管、切皮、探查以及拔气管导管时的临床血流动力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治疗宫颈癌,术后镇痛效果好。患者满意率高、不良反应少。
关键词:全麻;硬膜外阻滞;宫颈癌
临床治疗宫颈癌的根治术,由于手术的创伤比较大,因此必须要求镇痛完全、肌松满意[1]。单一的全麻固然也可以完成手术,然而,在术中患者的应激反应比较强烈。本院对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在宫颈癌手术的临床效果展开探讨与分析,收获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来我院治疗的60例宫颈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经病理诊断为Ⅰ或Ⅱ级宫颈癌,符合宫颈癌诊断标准。按照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平均每组30例。其中,观察组年龄32~65岁(平均年龄45.7),病程为0.6~3.78年;对照组年龄35~54岁(平均年龄46.8),病程为0.5~4.3年。两组患者在年龄、病情程度上无明显的差别(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麻醉方法 两组患者均术前实施常规禁止,进到手术室后,打开静脉通道,观察组患者先行L1-2硬膜外穿刺并向头侧置管3~4cm,在平卧之后注进2%昔罗卡因3mL,5min后检查管着无脊麻且检测相应平面后再经0.05%罗哌卡因4~6mL/h泵注。两组患者均实施全麻诱导,具体方法步骤为:静脉注咪唑安定0.05mg/kg,1%双异丙酚2mg/kg,芬太尼3μg/kg,维库罗宁0.1mg/kg,后通过气管插管机械通气。麻醉持续:泵注双异丙酚3~9mg(kg·h),维库罗宁1μg/kg(kg·min),吸进1%~2%异氟醚,其中阶段静注芬太尼,呼吸频率控制在12次/min,潮气量8~10mL/kg。关腹时的停止吸进异氟醚且不再泵注维库罗宁,术后不再使用双异丙酚,直到患者恢复意识,潮气量、PETCO2恢复正常且产生咳嗽或吞咽反射,患者吸空气SpO2到95%以上,拔掉气管导管。患者手术期间,血压波动处在30%的范围内,不作特别处理。两者患者术中输入万汶和晶体乳酸钠林格氏液,一旦失血量超过血容量的10%,需要相对的对患者补充浓缩红细胞悬液。
1.2.2镇痛方法 观察组采取硬膜外自控镇痛法,配方为:0.2%昔罗卡因100mL+芬太尼0.4mg;持续输注量2mL/h,自控2mL,时间为20min。对照组采取静脉自控镇痛法,配方为:芬太尼1mg+布托啡诺6mg运用生理盐水加到100mL,持续输注量2mL/h,自控2mL,时间为20min。
1.3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进入手术室后的BP、BR、ECG、SpO2,气管插管后观察PETCO2,记录T1、T2、T3、T4麻醉诱导前、气管插管、切皮、探查以及拔气管导管时的临床血流动力及临床效果。
1.4统计学分析 对数据库的录入及统计分析均通过SPSS19.0软件实现,两组间的疗效比较用?字2检验,两组间的构成比较用t检验,以均数(x±s)表示计量资料,以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双异丙酚、芬太尼、维库罗宁的用量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拔气管导管的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气管插管、切皮、探查以及拔气管导管时的临床血流动力存在显著差异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讨论
一般意义上,临床宫颈癌根治术的手术创伤大,围手术时间长,患者的应激反应往往比较剧烈,而采取单一的全麻通常指可以抑制患者的大脑皮层、边缘一下下丘脑皮层的投射系统[2],无法真正的抑制外周伤害性刺激。患者对创伤的应激反应会让肌体交感神经处于兴奋状态,其肾上腺皮质功能进一步加强,血浆肾上腺素增多[3],最终出现BP变高,HR变快,特别是对一些原有高血压、冠心病的患者非常不利[4]。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由于胸腰段硬膜外麻醉抑制了肌体的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进一步使得阻滞领域下的小静脉及小动脉出现扩张,患者的回心血流量大大减少,外周血管阻力出现缓解,心脏前、后的负荷也开始减弱,不仅如此,可阻滞交感肾上腺髓质的传出神经兴奋,让肾上腺素分泌弱化,抑制伤害性刺激致下丘脑一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冲动,致使皮质轴的分泌进一步变少,最终减少麻药的使用量,方便患者在清醒之后尽快拔掉气管插管。
本研究临床观察发现,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宫颈癌手术期间所用的全麻药量比对照组更少,患者清醒时间与清醒度更快、更好,在麻醉的整个手术期间其生命体征整体平稳。手术结束的拔管时间观察组组明显比对照组早,患者的心血管反应更小。由于在术后患者硬膜外镇痛作用仍然存在,医师能在关腹的同时慢慢停用所有全麻药将患者催醒,过程更加平稳,患者无躁动[5]。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在宫颈癌手术的临床疗效可靠。
参考文献:
[1]屈莉,王义,任元华.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在宫颈癌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2011,13(22):5-6.
[2]毛剑霞,许靖.静吸复合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在上腹部于术的应用[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2,11(25):814.
[3]程向阳.BIS监测下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和单纯全身麻醉的比较研究[J].安徽医科大学,2010.
[4]梁玉寿.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在腹部手术中的临床应用[D].山东大学,2010.
[5]方波,陈杰,李晓倩.胸段硬膜外阻滞对冠脉搭桥术预后影响的系统评价[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2,24(08):932-938.
联系方式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