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鉴别 论文检测 免费论文 特惠期刊 学术答疑 发表流程

针刺穴位治疗变应性鼻炎对患者血清IL—2及IFN—γ的影响

时间:2016-08-10 10:40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兰建华等 点击次数:

  【摘要】 目的:探讨针刺穴位治疗变应性鼻炎后鼻腔Th1细胞因子IL-2及IFN-γ的变化。方法:选取变应性鼻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三组,分别进行针刺、鼻腔喷激素、鼻腔喷生理盐水治疗,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清IL-2及IFN-γ含量的变化。结果:针刺组和鼻腔喷激素患者治疗后IL-2及IFN-γ含量较治疗前均明显增加(P<0.01);鼻腔喷生理盐水组治疗后IL-2及IFN-γ含量较治疗前均无明显变化(P>0.05)。针刺组与鼻腔喷激素患者治疗后IL-2及IFN-γ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和鼻腔喷激素患者治疗后IL-2及IFN-γ含量与鼻腔喷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穴位治疗变应性鼻炎能达到与鼻腔喷激素同样的效果,但能减少鼻腔喷激素引起的副作用,值得推广。 

  【关键词】 针刺穴位; 变应性鼻炎; IL-2; IFN-γ 

  变应性鼻炎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疾病之一,导致变应性性鼻炎的发病机理错综复杂、相互关联,而细胞因子起重要作用。其中Th1/Th2比例失调是导致变应性鼻炎发病的重要机制之一,是目前研究热点[1-4]。本研究通过分子生物学实验,对针刺患者穴位治疗前后鼻腔Th1细胞因子IL-2及IFN-γ基因表达水平进行检测,为针刺穴位治疗变应性鼻炎提供充扎实的理论基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耳鼻咽喉科门诊就诊的变应性鼻炎患者80例,其中男52例,女28例;年龄18~63岁,平均43.8岁;病程1.8~19年,平均 

  13.7年。按就诊顺序将患者分为三组,针刺组28例,男20例,女8例,年龄19~63岁,平均45.3岁,病程2~18年,平均13.6年;鼻腔喷激素组28例,男17例,女11例,年龄18~62岁,平均42.6岁,病程2.5~17年,平均14.4年;鼻腔喷生理盐水组 

  24例,男15例,女9例,年龄18~61岁,平均43.5年,病程1.8~19年,平均13.1年。三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该研究经本院伦理学委员会批准,患者均知情同意,志愿受试。1.2 诊断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鼻鼽的诊断和疗效标准》、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分会《关于变应性鼻炎的诊治原则和推荐方案》(1997海口会议制订,2004兰州会议修订)及《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09年,武夷山)》标准。 

  1.3 排除标准 排除近期感冒发热,或为急性鼻炎、急性鼻窦炎患者;具有严重的原发性心血管病变、肾脏病变、肝脏病变、血液学病变、肺脏影响其生存的严重疾病;血管运动性鼻炎、嗜酸性细胞增多非变态反应性鼻炎患者;己合并哮喘,症状较重者。 

  1.4 治疗方法 针刺组患者取坐位或俯卧,针具采用华佗牌一次性无菌针灸针,规格为0.3 mm×40 mm,依照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的《WHO国际针灸标准穴位》进行取穴。对大椎、印堂、迎香、曲池、风池、合谷各穴常规消毒后进行针刺。大椎穴在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直刺25~30 mm,并使针下出现胀感;印堂穴在面部两眉头连线中点针尖向鼻根方向平刺,行捻转提插补泻法5 s,使针感扩散至鼻尖;迎香穴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直刺3~5 mm,捻转至患者出现酸痛欲哭感;曲池穴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涨连线中点直刺25~30 mm,得气后平补平泻法;风池穴在后颈部,后头骨下,两条大筋外缘陷窝中斜向对侧眼球方向直刺, 捻转使针感传向同侧眼球及鼻根;合谷穴在手背,第一、二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检侧的中点处直刺10~15 mm,至针下出现胀感;留针20 min,每周治疗3次,隔日治疗1次,共治疗12次。鼻腔喷激素组采用醋酸曲安奈德鼻腔内喷雾治疗,1次/d,每次每鼻孔一揿。鼻腔喷生理盐水组采用生理盐水鼻腔内喷雾治疗,1次/d,每次每鼻孔一揿。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抽血检测患者血清IL-2及IFN-γ含量的变化。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分析采用SPSS 10.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多组间比较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行LSD-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 字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针刺组和鼻腔喷激素患者治疗后IL-2及IFN-γ含量较治疗前均明显增加(P<0.01);鼻腔喷生理盐水组治疗后IL-2及IFN-γ含量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针刺组与鼻腔喷激素患者治疗后IL-2及IFN-γ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和鼻腔喷激素患者治疗后IL-2及IFN-γ含量与鼻腔喷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3 讨论 

  变应性鼻炎是由过敏原致敏引起的鼻黏膜变态反应性炎症。导致变应性鼻炎的分子生物学通路错综复杂、相互关联,其中Th1/Th2平衡紊乱起主要作用[5-8]。Th1细胞促进细胞免疫,有利于机体抗感染;Th2细胞促进体液免疫和变态反应,有利于机体抵抗寄生虫感染,但也容易使机体产生致敏。Th1细胞分泌IL-2及IFN-γ等细胞因子,激发机体的抗感染功能,IL-2及IFN-γ等细胞因子又能促进Th1细胞的增殖,抑制Th2细胞的增殖。在变应性鼻炎患者中,Th2细胞占优势,而Th1细胞的增殖受到抑制,以此,IL-2及IFN-γ等细胞因子的合成是受到抑制的。而在变应性鼻炎好转或治疗有效的情况下,IL-2及IFN-γ等细胞因子的合成水平是升高的[9-11]。 

  针刺穴位治疗在我国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至公元前5世纪,文字详细记载了如何用石针按压穴位治疗疾病。时至今日,在中国传统医学中,针刺穴位仍然是一种主要治疗手段。 

  人体体表有经络与相关脏器相通,每条经络上有许多特殊位点叫做穴位。正常状态下,“气”沿经络运行,当“气”在经络中的运行不畅时,人体就会生病,用细针刺入穴位并“得气”,可使经络之“气”疏通,调节经络平衡、达到驱散气瘀或血瘀,从而达到相应的防病、治病功能。传统医学认为这个过程可以通过调和并平衡人体的血流和能量而引发人体明显的身心反应。中医学认为变应性鼻炎属“鼻鼽”范畴,是风邪入侵,肺热上攻。本病病机与肺气虚寒、脾虚和肾虚有关。使卫表不固、容易感受风寒之邪。针刺迎香穴可起到清肺热,散风邪之功效,能通利鼻窍;针刺足三里穴可起到保健强身的作用。迎香为手阳明大肠经穴,针刺此穴主鼻部气血舒畅;而印堂穴为奇穴,统摄全身阳气和维系人身元气的功能,针刺此穴可以控制鼻部征候及调节相关脏气的紊乱。从分子生物学水平针刺穴位对人体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有:调节中性粒细胞的数量和功能,对巨噬细胞的数量和功能产生影响,增强NK细胞的活性,调节Th1/Th2平衡,针刺相关穴位可使血清特异性IgE和总IgE的水平发生变化,激活补体系统,激活神经免疫系统等[12-13]。 

  国内学者关于针刺穴位在治疗变应性鼻炎方面的研究多有报道[14-16],但由于缺少临床随机对照和高质量的实验室研究尚存在争议[17-21]。本课题采用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建立了大样本,对针刺穴位治疗前后鼻腔Th1细胞因子IL-2及IFN-γ基因表达水平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针刺穴位治疗可达到与鼻腔喷糖皮质激素同样效果,可避免长期应用激素产生的毒副作用,与西药对比有一定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但中医针刺穴位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和试验研究中还存有一些问题,如高质量文献较少,尚无统一明确的可以涵盖所有症状的证候学分型标准,缺乏严格的科研设计和系统的研究思路,值得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Pintaric M,Gemer W,Saalnnillcr A,et al.Synergistic effects of IL-2,IL-12 and IL-18 on cytolytic activity, pei forin expression and IFN-gamma production of porcine natural killer cclls[J].Vet Immunol Immimopathol,2008,121(3/4):251-259. 

  [2]徐志鸿,杨成章.Th1/Th2失衡与变应性鼻炎[J].临床耳鼻喉科杂志,2004,18(8):510-512. 

  [3]廉梅,程万民,秦永.变应性鼻炎皮肤点剌试验结果与血清总IgE水平的相关性[J].山东医药,2013,53(29):82-83. 

  [4]魏燕高.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IL-2、IL-4及IL-12表达探讨[D].郑州:郑州大学,2012. 

  [5] Halonen M,Lohman I C,Stern D A,et al.Th1/Th2 patterns and balance in cytokine production in the parents and infants of a large birth cohort[J].J Immunol,2009,182(5):3285-3293. 

  [6]林志斌,李添应,陈冬.白介素细胞因子在变应性鼻炎的作用机理[J].当代医学,2010,16(27):15-16. 

  [7]赵建东,王世振,马凤梅.Th1和Th2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在变应性鼻炎发病中的变化[J].临床耳鼻喉科杂志,2005,19(17):794-796. 

  [8]余哗,罗鸿,柯赛雄.变应性鼻炎患者白细胞介素4、5水平与IgE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5,5(17):4823-4825. 

  [9]马静,任艳鑫,隋军,等.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08,14(8):1205-1208. 

  [10]曹文忠,庞文儒,宣之东.针刺合大椎穴三重法治疗变应性鼻炎: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针灸,2014,34(2):110-114. 

  [11]刘思滨,刘巧平,刘建华.变应性鼻炎的针灸治疗进展[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2013,20(4): 57-58. 

  [12]谯凤英,赵红,赵铭辉,等.针刺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214例临床观察[J].中医杂志,2008,49(10): 903-905. 

  [13]梁超,姜涛.自血穴位注射治疗变应性鼻炎及对患者血清IL-12和IFN-γ的影响[J].中国针灸,2012,32(12):1077-1080. 

  [14]杨洋,吴乃桐.穴位注射配合自拟补肾脱敏汤治疗过敏性鼻炎71例[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0,31(5):56-57. 

  [15]张雪英,孙燕辉.火针配合穴位埋线治疗过敏性鼻炎168例临床疗效观察[J].社区中医药,2012,14(299):246. 

  [16]李运峰.火针配合闪罐治疗过敏性鼻炎60例[J].中国民间疗法,2013,21(6):26-27. 

  [17]彭拥军,孙建华,王和生,等.自血穴位注射治疗过敏性鼻炎36例临床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34):71. 

  [18]宋成林,张志星,成泽东,等.针剌“鼻三针”对过敏性鼻炎大鼠模型IL-4和行为学的实验观察[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1,29(9):2139-2141. 

  [19]吴春晓,陈莹,陈静,等.针剌对变应性鼻炎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机理研究[J].江苏中医药,2013,45(12):69-71. 

  [20]刘丽平.传统穴位贴敷+神阙穴贴敷治疗过敏性鼻炎36例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3,5(19):40-41. 

  [21]Xiao L,Li B,Du Y H,et al.Systematic evaluation of the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about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treatment of allergic rhinitis[J].Chinese Acupuncture & Moxibustion,2009,29(6):512-516. 

 

  •   论文部落提供核心期刊、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SCI期刊和EI期刊等咨询服务。
  •   论文部落拥有一支经验丰富、高端专业的编辑团队,可帮助您指导各领域学术文章,您只需提出详细的论文写作要求和相关资料。
  •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863358778 论文投稿2316118108
  •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

    联系方式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863358778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316118108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

    热门排行

     
    QQ在线咨询
    咨询热线:
    15380085870
    微信号咨询:
    lunwenbuluo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