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4-10 13:54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lunwenbuluo 点击次数: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中医药治疗小儿口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自拟中药汤治疗小儿口腔炎72例,平均治疗3.45天。结果痊愈68例,显效4例,治愈率90%以上,总有效率100%,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结论应用中医药汤治疗口腔炎,不仅提高了疗效,还缩短了病程,无毒副作用。
【关键词】口炎;口疮性/中医药疗法
口腔炎是指口腔黏膜的炎症,多由细菌、病毒、作者单位:434300公安县人民医院儿科真菌等感染所致。婴幼儿由于口腔黏膜嫩,血管丰富,口腔分泌物较少,加之免疫功能发育不完善等,容易感染。初起时口腔黏膜以及舌面充血水肿,可见疱疹,随后疱疹破裂出现大小不等、界限清楚的糜烂面或溃疡,溃疡边界清楚规则,本病常因局部剧痛而拒食,并伴有流涎、烦躁、高热等,并有局部淋巴结肿大,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多。现我院于2009-2011将此病患儿应用中药治疗72例,现总结如下:
一、临床资料
本组72例患儿系门诊患者,其中男38例女34例,年龄最大7岁,最小1个月,病程最长2个月,最短3天,其中单纯性口腔炎24例,急性球菌性口腔炎27例,疱疹性口腔炎21例,单纯性口腔患儿主要症状与体征为唇、舌、颊、腭部粘膜充血、水肿、呈红绒状,甚或粘膜表面轻微剥蚀,流涎拒食;急性球菌性口腔炎它多于急性感染、长期腹泻等抵抗力降低、口腔不洁情况下发病。可发生于口腔粘膜各处,以舌、唇内、颊粘膜多见。初起为粘膜充血水肿,然后出现大小不等的糜烂或溃疡,上面覆盖厚厚的灰白色假膜,易于擦去,擦拭后创面可见出血。全身反应与感染的严重程度有关;疱疹性口腔炎则是Ⅰ型单纯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感染,以6个月到2岁的婴幼儿最易罹患。起病时可有38℃~40℃的发热,1~2天后口腔粘膜上出现小水疱,可为单个,也可成簇。小水疱破溃后形成很浅的溃疡,上面有黄白色膜样渗出物,周围有红晕。患儿常有局部疼痛伴流涎,烦躁哭闹、拒食吐奶等表现。本病终年可以发生,冬春季为流行高峰,具传染性,可在托幼机构群体发病。若不经治疗,经过l~2周会自愈,但容易复发,反复发作者通常与微量元素锌的缺乏有关。
二、治疗方法
全部病例均采用中医药汤治疗,其药物组成为:方药运用:泻心导赤汤加减:黄连5g、生地10g、竹叶5g、通草5g、白茅根5g、灯芯草5g、车前草6g、甘草7g。热盛者5g,加栀子5g、黄芩5g;热伤津液,口干欲饮者,加芦根、麦冬、天花粉;烦闹多啼者,加黄连6g、珍珠母5g。本型口疮也可选用五倍子泻心汤(五倍子7g、薄荷6g、生甘草5g、竹叶5g、生大黄5g、炒槟榔4g、黄芩7g、黄连5g、连翘5g)治疗。将上药加水浸泡30分钟,第1煎煎取药液120ml,第2煎煎取药液60ml,1剂服3天,头煎两天内服完,第3天服2煎,头两天每次15ml,一日6次,第3天每次10ml,日3次,若药入口即吐为漱口同样有效。
三、疗效标准与结果
疗效标准为创面修复,一切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为痊愈;创面基本修复,口腔粘膜充血,但不影响进食,大部症状消失为显效。
四、病案举例
吴某,男,6个月,公安县人,2009年2月3日初诊,患儿于2月初患感冒后,出现口舌生疮、流涎、吮乳困难,体温38.7℃,某医院诊为"疱疹性口腔炎",经住院治疗(用药不详)38天,效果不佳,自动出院后来我院就诊,患儿面色苍白,口腔粘膜多处有溃疡,舌面粘内及下唇部粘膜呈现片状糜烂,呈乳白色,拒乳、流涎,神疲、舌质红,苔黄腻,指纹紫滞,辩证为外感热邪,热蕴脾胃、上熏口舌,投以上中医药汤1剂,如法服用,第4日复诊见,口腔粘膜溃疡明显缩小,部分消失,能吸乳,再进1剂,10天治疗来告,口疮已愈。
五、体会
口腔炎属祖国医学口疮范畴,主症:口腔、舌上溃疡或糜烂,色红赤,疼痛剧烈,进乳食困难。次症:烦躁不安,口干欲饮,小便短赤,舌尖边红,苔少,脉细数。理化检查:患儿血象或正常或升高;细菌培养或病毒分离可明确致病菌。辨证要点:心之本系于舌,心之脉布于舌上。心火上炎,灼伤脉络,则舌上溃疡或糜烂,色红,心烦不安,舌尖红。心火下移,则见小便短赤。治疗原则:清心泻火,引热下行,现我们应用中医药汤治疗口腔炎,不仅提高了疗效,还缩短了病程,诸药合用使毒邪去,积热解,津液生,正气复,该方经观察无毒副作用。
联系方式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