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3-08-15 09:04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论文部落 点击次数:
选择2011年7月~2012年3月接受体检的162例健康人员,将其按照取血方法划分为末梢组和静脉组,每组81例,分别对两组患者采血进行常规检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1年7月~2012年3月接受体检的162例健康人员,将其按照取血方法划分为末梢组和静脉组,每组81例,分别对两组患者采血进行常规检查。男98例,女64例,年龄23~61岁,平均(45±6.3)岁。两组接受体检的健康人员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入选及排除标准:入选标准:所选取我院接受体检的健康人员,自愿参加;排除标准:有全身疾病、慢性疾病的患者、肝肾功能不全者。
1.3检测方法:所选取的两组患者保持空腹,于早晨9点左右对患者进行采血检查。论文投稿静脉组使用真空试管持续一次性采集静脉血,观察组使用真空试管持续一次性采集末梢血,所采集的血液用稀释液进行稀释,摇晃调匀,将采集到的血液充分混匀后,对患者进行常规检测。在采血后2h,检测血液完毕。
1.4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18.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各项参数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采取检测后,两组MCHC检查结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血小板(PLT)、血红蛋白(HGB)、红细胞比容(HCT)、红细胞(RBC)、白细胞计数(WBC),两组患者检查结果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梢组采血检查其血小板(PLT)、血红蛋白(HGB)、红细胞比容(HCT)检测结果低于静脉血,其稳定性低于静脉血。详见表1。
表1两组健康人员的血常规检查结果对比()
组别
例数
PLT(109/L)
MCHC(g/L)
HGB(g/L)
HCT(%)
RBC(109/L)
WBC(109/L)
静脉组
81
227.81±83.21
318.72±29.13
115.12±14.27
41.32±21.31
3.12±0.78
5.18±3.72
末梢组
81
211.31±78.92
321.52±27.91
102.12±17.12
30.56±22.12
3.58±0.56
5.97±3.81
3讨论
在临床研究中,血常规检查是临床上常见的基础实验室检查之一[1]。血液中主要组成部分为各种细胞因子、血浆、血细胞,通过对血进行常规检查可以发现血液中细胞形态以及数量的变化,对患者体内早期病症及时发现,包括:血液疾病、造血功能异常、贫血等疾病[2]。目前,进行血常规常规检查是临床上的一种辅助检查方法。对血常规标本有效采集,有利于保证检验结果准确,给临床诊断提供可参考的依据。随着医疗水平不断发展,当前较多采用自动血常规检测仪,更多要求对静脉血进行检验。因其可准确反映患者身体实际状况。而末梢血采样,血温相对较低,在相同条件下,其发生溶血反映时间要早于静脉血标本。而且,末梢血的采样较复杂[3]。
从本次研究中可以看出,两组患者采取检测后,两组MCHC检查结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PLT、HGB、HCT、RBC、WBC检查结果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梢血稳定性低于静脉血。由此可见,不同的采血方法检测结果不同,对血常规检验结果影响结果较大,两种采血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其中静脉采血方法检测效果较好,能够对血细胞进行准确检测,可为临床研究提供准确、科学有效数据,具有相当重要的临床价值。
4参考文献
[1]刘小东,崔会欣,焦冠勇,等.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规相关检验中的应用价值对比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2,2(16):111.
[2]周丽华.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探讨[J].中国保健营养,2012,14(5):431.
[3]邵勇.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的临床价值分析[J].健康必读,2013,18(1):152.
联系方式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