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湿热证湿阻病机与红细胞特殊结构和功能的关系探讨
时间:2015-10-09 10:53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黄婉怡,王玉涛,王新 点击次数:
[摘要]: 探讨温病湿热证“湿阻” 病机与红细胞特殊结构和功能之间可能存在的联系: 温病湿热证由“湿” 引起的多种症状与红细胞改变有关; 红细胞免疫功能异常与温病湿热证“湿阻阳郁” 的病机相符; 改善红细胞免疫功能可能是袪湿法的作用机制之一; “湿” 的微观指标水通道蛋白(AQP) 在红细胞膜上有大量表达(AQP1)。理论上, 红细胞的特殊结构及功能与温病湿热证“湿阻” 相关的临床症状、病机特点、传变规律等多个方面相吻合。红细胞免疫可能为研究温病湿热证病证“湿阻” 病机微观机制及物质基础提供崭新视角。
[关键词]: 温病; 湿热证; 红细胞免疫; 水通道蛋白; 思路探讨
温病湿热证是湿热类温病的基本证候, 包括了现代医学多种感染性或传染性疾病, 尤其多为病毒感染性疾病。温病湿热证病程缠绵、治疗困难、易于复发、预后不良, 历来在中医及中西医结合领域广受关注。温病根据其病因是否兼湿, 分为温热类温病和湿热类温病两大类别, “湿阻” 是温病湿热证的核心病机。红细胞的特殊结构及功能与温病湿热证病证特点有许多相通之处, 与温病湿热证临床症状、病机特点、传变规律等多个方面相吻合, 切中温病湿热证“ 湿邪弥漫、阻滞气机、阳气不通”[1]的主要特点。动物实验表明[2], 大鼠温病湿热证模型外周血中红细胞C3b 受体花环数显著降低, 而红细胞免疫粘附物显著升高, 初步提示了温病湿热证与红细胞免疫功能异常关系密切。对于温病湿热证与红细胞结构、功能的关系, 现通过整理相关文献后探讨如下。
1 红细胞在抗感染免疫中的作用
1981 年Siegel[3]首次提出了“红细胞免疫系统” 的概念, 明确指出红细胞像白细胞一样具有重要的免疫功能, 是完整的机体免疫系统的子系统。此后, “红细胞免疫” 飞速发展并日渐系统化, 红细胞作为抗感染免疫的重要因素, 得到越来越多的认识和重视。大量的实验研究表明, 温病湿热证与免疫关系密切[4], 但关于温病湿热证与红细胞免疫的研究, 国内外鲜有报道。几乎所有疾病过程中红细胞的免疫功能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变化[5]。红细胞以其免疫粘附作用为基础, 通过清除病原体和循环免疫复合物(CIC), 识别、储存和提呈抗原,产生效应细胞样作用, 促进吞噬作用, 调控淋巴细胞等多种作用发挥免疫功能。红细胞具有多种非特异性免疫受体和物质。由于数量巨大, 红细胞在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反应中及指导T 淋巴细胞、B 淋巴细胞特异免疫反应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红细胞不仅参与天然免疫反应, 还对获得性免疫具有启动和调节作用, 是一种天然免疫刺激剂和免疫调节剂[5], 是机体自身免疫平衡和稳定的重要基础, 它在整体免疫反应中起重要作用[3]。红细胞的各种天然免疫分子之间以及与淋巴细胞免疫功能之间有固定的正负相关性, 即所谓的“免疫平衡性”, 一旦红细胞天然免疫与获得性免疫相关性失平衡, 则将处于疾病状态[6]。
2 温病湿热证“湿阻” 病机与红细胞的关系
2.1 温病湿热证临床症状湿为阴邪, 重浊粘滞, 易遏伤阳气, 阻滞气机, 故温病湿热证初期多见身热不扬、头身沉重困顿、苔腻而脉濡; 随着病情发展, 多以身热缠绵, 胸脘痞闷, 身重体倦, 口渴不引饮, 苔黄腻, 脉濡数为主症。
红细胞是肌体运输氧气的最主要媒介, 红细胞膜活性下降, 红细胞载氧能量降低, 使机体缺氧,无氧酵解明显增加, 导致乳酸、丙酮酸等酸性产物蓄积于体内。这与头身困重、肢体酸楚沉重、精神困倦等有直接关系。红细胞载氧能力降低, 大脑供氧不足, 影响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过程, 从而引起头目昏胀、嗜睡困倦甚至神识昏蒙等“浊邪害清” 症状。红细胞膜蛋白的活性降低, 使细胞内外水、电解质失调, 胃肠道组织细胞功能降低, 消化能力减弱, 产生脘痞、纳差等“湿困中焦” 症状。
温病湿热证的主要临床表现、尤其由“湿” 引起的多种症状, 与红细胞的改变息息相关。
2. 2 温病湿热证病因病机湿热类温病是“阴阳合邪”, 湿为阴邪、热为阳邪, 性质相反, 二者蕴蒸合化, 导致温病湿热证在病证和治疗上的复杂性。“湿” 是影响温病湿热证病机特点的关键因素。吴鞠通指出“湿闭清阳道路”, 叶天士强调“湿阻阳郁”, 何梦瑶提出“湿不论多少, 但能阻遏正气则郁滞不行”, 可见, “湿” 的存在使阳气受到压抑和阻滞, 当外邪入侵时, 阳气不仅不能奋起抗邪, 还被邪气进一步削弱。故温病湿热证始终以“湿邪弥漫、阻滞气机、阳气不通” 为主要特点。
“阳” 为正气, 属机体的免疫功能和抗病能力。湿热证时, 机体的免疫功能处于低下或者紊乱状态。
当病原体入侵, 机体的免疫功能不仅不能得到有效的激活和调节, 更被病原体削弱和抑制, 因而导致病程缠绵、预后不良。
实验证明[7], 湿阻中焦证大鼠红细胞免疫原发性功能低下。可见“内湿” 与红细胞免疫功能低密切相关。病原体入侵时, 红细胞既不能有效发挥天然免疫的抗感染效应, 又不能有效地启动和调节获得性免疫, 即温病湿热证处于“湿闭清阳道路”、“湿阻阳郁” 的状态。
2. 3 温病湿热证疗效机制温病湿热证的治疗始终以祛除湿浊、宣畅气机、通达阳气为宗旨。叶天士在《温热论》中已为后世指明“祛湿通阳” 治疗大法, “热病救阴犹易, 通阳最难……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利小便” 代指袪湿法, 是为了强调祛湿即可通阳而言[1]。
温病“湿热胶着” 的病变表现, 近似于机体免疫功能紊乱, 若免疫抑制则不能清除病原, 导致慢性感染、反复发作, 若免疫亢进则引发免疫系统对自身的伤害性攻击, 导致机体损伤, 甚至危及生命。多种严重的、难治的病毒感染性疾病中可见这两种病理过程, 如慢性乙型肝炎导致肝硬化, 病毒性肺炎导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等。可见, 治疗上对免疫系统单纯的上调和下调都是不理想的。温病湿热证的治疗中, 改善红细胞免疫功能、恢复红细胞对获得性免疫的调控, 可能是袪湿法的作用机制之一。有研究表明平胃散中、低剂量对湿阻中焦证模型大鼠的红细胞免疫功能有逐渐恢复的趋势[7], 这可以佐证袪湿法与红细胞免疫功能的联系。
- 论文部落提供核心期刊、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SCI期刊和EI期刊等咨询服务。
- 论文部落拥有一支经验丰富、高端专业的编辑团队,可帮助您指导各领域学术文章,您只需提出详细的论文写作要求和相关资料。
-
- 论文投稿客服QQ:
2863358778、
2316118108
-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