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是数学教学的主阵地,它是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他们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学会学习,少走弯路。下面我就十几年教学生涯中的经验和体会,主要从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和教师的导学学案设置三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好习惯是成就任何事情的先决条件,首先介绍习惯的培养
(一)上课精神状态的培养。
精神状态包括:坐、立的姿势,上课时听课的神情,回答问题时的积极状态,等等。我刚接一班学生时,上课要求学生:首先坐好,不能歪着趴着;回答问题时积极大方,声音洪亮;其他学生回答问题时要认真倾听。如果做不到,教师要通过眼神或到他跟前提醒或课下提醒。情绪饱满,精力才会集中;主动参与,大胆发言,才会展示思维,教师才会明白学生的想法及时给他肯定或纠错。
(二)预习的习惯。
课前我给出提纲,首先让学生了解本节的基本知识,找到与本节有联系的旧知识并自己复习,然后让学生找出不理解的问题用笔做上标记,最后我设计几道题让学生作为预习练习。这样学生的学习就会有针对性,并能提高听课效果。
(三)上课主动回答问题的习惯。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要认真思考问题,积极主动回答问题,声音宏亮,表述清楚。这样可以促进思考,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增强记忆,促进创新意识的勃发。
(四)及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学生做作业相当于消化知识,教师布置作业要有针对性,可以分层留作业:对拔高学生除必做的再留一道思考题,对学困生可以只留基础作业。学生必须认真书写,格式规范,对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必须寻找解决的办法。作业错了,要及时改正过来。
(五)上课记笔记的习惯。
把重点内容、疑难问题、易错点记下来。
(六)及时复习的习惯。
一章或一单元学完后,要对所学的知识及时进行总结归纳,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才会理解掌握知识,形成数学能力。
(七)反思的习惯。
当做错一道题时,或有不懂的题和遇到新题型时,反思是解题的重要环节。我要求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反思:解题所用到的知识及原理、解题的思路或突破口、解题的方法、有无其他方法培养求异思维、变变条件、促使思维发散等。
(八)互相交流的习惯。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通过互相交流吸取别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有问题各自独立思考无法解决时,可能互相交流会豁然开朗,并且会共同提高。
二、下面介绍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非智力因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好数学的必要条件,是学习的动力。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习兴趣。”
(一)爱学生,让学生因喜欢你而喜欢数学。
学生喜欢你,崇拜你,才会从心底要努力学好你教的学科。因此教师要有爱心,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把学生当朋友,不管他是优等生还是学困生,要一碗水端平。“言必信,行必果”,在他们心目中才能树立威信。
(二)精心设计课堂教学。
课堂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主阵地”。教师可以通过学生身边的实例设置问题情境;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激励措施,如,多媒体教学,用动画形象直观的视觉效果激发兴趣,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挖掘他们的潜在动力;介绍一些数学史,如,从勾股定理到《九章算术》,从黄金分割到优先法的应用,从终身勤奋好学的欧拉到才华横溢的高斯,学生从中会得到不少启迪;设计新知识要用问题串由浅入深,用好过渡语,激起他们的探究欲望。
课堂教学是展示教师高超驾驭课堂能力的舞台,更是学生放飞思想的舞台,两者能更好的表现是最重要的结果。
三、介绍设计导学学案的几大板块
(一)预习先知。
它包括课时、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旧知识衔接、预习训练。
(二)情境导入。
见前面介绍。
(三)课堂展示。
此处设置问题比较简单、梯度小,给学生几分钟时间独立思考,让他们展示,并让他们自己评价,其他学生可以提出异议。
(四)合作探究新知。
此处设置问题针对本节重点及难点,以由浅入深的问题串呈现,小组合作来解决。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分工合作,组长负责,最后展示成果时,小组长推荐组员,本小组可补充,展示完后,其他小组评价,学生没有争议后,教师针对他们的展示情况给与恰当评价,不足的地方适当引导。在小组合作中,教师要巡视小组的合作情况,学生有困难及时给予指导,并检查组员的参与情况。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提出问题,然后大家共同解决。
(五)课堂总结。
针对本节内容学生总结,教师补充。
(六)当堂检测。
检测形式可以以纸条或口头形式灵活掌握。
用导学案,学生大大提高了参与热情,可以说学生都有事可做,尤其是学困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学会了互相帮助,如,组长、副组长各带一组员,不仅课上帮助课下也帮助,学困生成绩提高了许多。总之学生有了好习惯,再加上有学习兴趣,然后教师认真备课,做好课堂导演,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发挥最大效率,就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