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鉴别 论文检测 免费论文 特惠期刊 学术答疑 发表流程

缺血性肠炎临床诊疗效果

时间:2017-10-09 15:44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程毅东 点击次数:

  摘要:目的 研究缺血性肠炎临床诊疗的进展。方法 方便选取该院2015年5月—2017年3月间消化内科收治的缺血性肠炎患者61例,依据病因分类、病例特点的差异,判断患者临床诊疗效果。结果 临床诊疗有效为98.36%。结论缺血性肠炎因早期临床症状特异性的不足,诊断难度较高,易误诊,临床医师应高度警惕。
  关键词:缺血性肠炎;病因分型;病理特点;临床诊疗
  [中图分类号] R5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7)07(c)-0058-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research the progress of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effect of ischemic colitis. Methods 61 cases of patients with ischemic colitis admitted and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15 to March 2017 were convenient selected and the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effect was determined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ces in the cause classification and case features. Results The clinical effective rate of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was 98.36%. Conclusion The specificity of early clinical symptoms of ischemic colitis is insufficient, and the diagnosis difficulty is high and it is easy to misdiagnosis, and the clinical doctors should pay highly attention.
  [Key words] Ischemic colitis; Cause classification; Pathological features;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缺血性肠炎(ischemic colitis,IC)主要由肠道回流受阻、供血不足等原因,造成机体肠壁缺血损伤,使其发生急性/慢性病变,轻者常见肠绞痛、局灶性肠炎等症状,重者多发肠穿孔和肠坏疽,若未及时治疗,则会诱发急性肠梗死。腹痛、便血与腹泻作为缺血性肠炎疾病的“三联征”,患者于便血初期,常见惡心和呕吐、腹胀与发热等症状。IC疾病发病周期多数为冬春季节,因环境温度过低,机体血管发生收缩,使其循环系统活跃度受到影响[1]。针对此,该文以2015年5月—2017年3月间消化内科收治的缺血性肠炎患者61例为研究对象,探究缺血性肠炎临床诊疗的进展,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该院消化内科收治的缺血性肠炎患者61例,其中男性31例、女性30例;最小年龄为45岁、最大年龄为84岁,年龄中位数为66岁。所有患者均为缺血性肠炎,于并发72 h内入院就诊。61例患者中合并高血压20例;合并糖尿病15例;合并高血脂10例;合并肝硬化8例;合并脑梗死8例。临床症状:腹部疼痛、便血腹泻、恶心呕吐等。
  1.2 临床诊断
  1.2.1 临床症状 腹痛、便血与腹泻作为缺血性肠炎疾病的“三联征”,患者于便血初期,常见恶心和呕吐、腹胀与发热等症状,以稀水便、黏液便为主,具有“里急后重”的特点。IC疾病发病周期多数为冬春季节,因环境温度过低,机体血管发生收缩,使其循环系统活跃度受到影响,依据脐周/下腹压痛、肠鸣低钝与肛门指检血迹等特征,判断患者是否为缺血性肠炎。因该病早期症状不明显,可通过伪膜性肠炎和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与感染性结肠炎等病予以对比鉴别。
  1.2.2 影像学检查 常见IC影像学检查主要为CT(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electronic computer X-ray tomography technique,CT)、MRI(核磁共振成像,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两种。前者以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为主,通过对肠壁血管开放度的检测,判断患者肠壁是否存在炎症或缺血增厚的现象;后者以肠壁静脉主干、分干、肠系膜动截面解剖的方式,辨别患者肠壁是否具有血栓、缺血等状况[2]。
  1.2.3 内镜检查 内镜检查以肠镜检查为主,通过钡的使用对患者予以灌肠检查,若出现黏膜红斑、黏膜溃疡、黏膜出血、蓝黑色黏膜结节即可认定患者为坏疽型肠炎,并通过进一步细化与组织学活检的方式,依据疾病特征对肠病炎症实施排除[3]。在该次研究中,61例患者均进行结肠镜检查,其中45例患者表现为黏膜水肿和瘀斑、糜烂与充血症状,仅个例存在黏膜溃疡;16例患者经病理学分析、炎性细胞浸润,可见纤维素血栓。
  1.2.4 辅助检查 辅助检查包括:血常规:28例患者白细胞数明显增加,且可见核转移,其中白细胞计数为11.8×109/L~23.6×109/L;大便检查:61例患者均采用潜便血检查,均为阳性,即100.00%,仅6例患者大便中存在少量红细胞;B超检查:30例患者为肠壁增厚、12例患者肠管扩张、11例患者管壁粗糙、8例患者少量腹腔腹水。
  1.3 临床治疗
  依据缺血性肠炎临床症状、患者体征与辅助检查等诸多手段。现阶段,关于IC治疗方法主要为西医保守治疗、介入治疗、中药治疗3种。
  1.3.1 西医保守治疗 西医学的角度,认为早期缺血性肠炎患者,可通过肠道供血改善的方式,方可实现症状消除与病变恢复的目的。即在把控病原因的条件下,利用静脉补液和进食、肠道氧耗控制与扩血管药物摄取的形式,对机体肠道内环境予以修补改善,常见药物为丹参(名称:复方丹参注射液,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51020167)、低分子右旋糖酐(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44025313,)和硝酸甘油(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3022503,)[4]。
  1.3.2 介入治疗 介入治疗是在血管造影的基础上,依患者血管狭窄和血管堵塞、血管血栓等症状,通过导管充气扩张、支架安放、局部给药等手段,以高压力与高浓度靶向提升血管内药物浓度,以此在药物无吸收与无代谢的情况下,促使药物在短期内达到药效发挥的目标,对患者局部症状予以改善[5]。
  1.3.3 中药治疗 缺血性肠炎具有发病急和传变快、病情重与并发症多的特点,但因中药熬制时间过长与疗效慢的特性,对急性缺血性肠炎作用效果相对较差,而慢性缺血性肠炎却存在显著治疗优势,在临床治疗中的作用不容忽视。例如:膈下逐瘀汤(10 g:当归和赤芍、五灵脂与桃仁,5 g:红花)配以复方丹参注射液的混合使用,可依据IC临床症状,将其分为气滞血瘀与脾肾阳虚、湿热下注、肝脏脾弱与脾胃虚弱5型,以活血止血与敛疮生肌的优势,对患者肠壁黏膜予以修复[6]。
  1.3.4 饮食护理 易消化、无刺激性食物,如鸡蛋、烂米粥与细挂面等,粗纤维水果、蔬菜与食物应尽量少食;因缺血性肠炎具有反复发作、周期长的特点,为促进肠道内环境与肠道营养的改善,应加大高热量与高蛋白食物的摄取,还应增加无机盐、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食用;多食止泻食物,如山药和薏苡仁、糯米与火腿、乌鸡与荔枝等;禁忌生冷瓜果,如冰镇视频和西瓜、西红柿与百合汤、海参以及蚌肉等,以此避免脾肾阳气的再次损伤;禁忌海鲜、牛奶,其原因在于:腹泻者若长期食用虾和海鱼、牛奶与炼乳等食物,则易诱发结肠过敏,加重腹泻。


  •   论文部落提供核心期刊、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SCI期刊和EI期刊等咨询服务。
  •   论文部落拥有一支经验丰富、高端专业的编辑团队,可帮助您指导各领域学术文章,您只需提出详细的论文写作要求和相关资料。
  •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863358778 论文投稿2316118108
  •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

联系方式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863358778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316118108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

热门排行

 
QQ在线咨询
咨询热线:
15380085870
微信号咨询:
lunwenbuluo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