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鉴别 论文检测 免费论文 特惠期刊 学术答疑 发表流程

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的法律问题研究

时间:2013-12-17 14:25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宁德智 点击次数:

  摘要:本文旨在探究生态文明中突出存在的三个法律问题,并结合实践指出改进的具体路径:一是完成环境保护法的生态化,加速完善我国的环境保护法规制度;二是加大环境违法的民事、行政惩罚力度;三是变革环境违法的诉讼制度,确立公益诉讼制度;四是明确政府作为环境保护的责任主体,并明确责任承担的方式。
  关键词:生态文明法律责任
  中图分类号:X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13)12-0285-01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北京、上海等城市空气污染严重,部分地区的地下水已不符合饮用标准。自然资源严重不足、生态系统破坏、环境质量下降,这些都成为吞噬我国经济发展成果的恶魔。
  一、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存在的法律问题
  十八大的召开让我们看到了绿色家园建设的希望,但是我们仍要看到在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存在许多的法律问题和制度上的障碍,而这些问题和阻碍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的进行。
  1.目前的环境保护法律制度上存在一定的缺陷
  《环境保护法》作为在环境领域的基本法,在立法目的应该是保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而不是目前促进现代化建设的发展。由于立法目的体现了立法者对环境法律部门和法律规范功能所设定的目标,是在实践中具体指导行为规范的法律指导。
  我国尽管从1998年到2012年相继出台和修正了《土地管理法》、《海洋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十四个法律规定,但与当前经济发展急需的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还未出台,如在光污染防治、湿地保护等方面还没有相应的法律。在已经颁布的单行法中,很多还缺乏配套的条例、实施细则,给环境保护法的执行带来困难。
  2.环境责任的责任追究制度上存在缺失与局限
  现有民事制裁模式难以起到对生态环境违法的有效制裁作用。一方面,我国民事责任采取的是补偿性原则,故而对环境违法的处罚往往这能计算其造成的直接损失、实际发生的现有损失等,而环境违法往往造成的间接损失更大或其对环境的破坏经历的时间长,损失往往是难以估量的,故而现有民事法律的规定对于环境违法的惩罚过轻,不能起到惩戒的作用。另一方面,多数企业为了事业的发展采取一切办法,它们把民事赔偿仅看成是经营管理上的成本和代价,并把这种代价最终转嫁于消费者,所以,从最终的结果看,还是社会和公众是环境违法的最终承担者,而非实际的生态环境违法的实施者。
  环境公益违法缺乏必要的权利救济途径。我国目前诉讼法在某些制度上缺乏对环境公益违法的权利救济途径的规定,甚至限制了权利的有效救济。如我国行政诉讼法第二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八条规定"原告必须与案件具有直接利害关系"。两大诉讼法均规定提起诉讼的原告必须是与案件有直接利害关系,诉讼的目的是为了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诉讼利益归属于原告。而环境生态违法往往没有直接利害关系人,要么是涉及不特定多数间接利害关系人的环境公益,要么是纯社会环境公益。两大诉讼法的这种规定必然导致国家环境公益、社会环境公益及不特定多数人的环境利益受到侵害却得不到救济。从实体法来看,我国的宪法、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等相关法律均未规定公民享有环境权,相反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等相关法律规定直接受到损害的人才有权获得赔偿,这就排除了因社会公益受损而获得赔偿的实体权利。
  3.政府环境责任落实不到位
  环境违法往往存在下述模式:少数企业(尤其是管理者)获利,形成利益集团--地方财政增收--干部出政绩(导致地方保护主义)--水资源和周边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民众的生存权受到损害、健康受损、收入减少(承担环境的代价)--环境治理最终由政府买单。在上述模式下的这条利益链条上,地方政府也扮演了一个不光彩的角色,但是由于现有环境保护法对于政府的责任的规定太过简单,无法明确确定政府应负的责任。尽管《环境保护法》第16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辖区的环境质量负责,采取措施改善环境质量",但它对如何落实政府的环境责任没有具体的措施;2008年新修订的《水污染防治法》在环境考核、环境责任方面虽有几条原则性规定,算是一个重大突破,但也存在很大的局限。
  体制不顺,权责配置不科学,政府缺乏正激励,只有责没有利。环保部门是环境保护的主管部门、环境质量责任的直接承担者,却没有完整的处罚权和强制执行权,能采取的行政强制措施也很有限,地方部门之间利益冲突不断。在考核上,对环境保护考核目标没有细化,缺乏应有的奖励措施,这些情况必然导致政府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缺乏主动性,这往往带来政府的不作为。
  二、面对日益严重的生态难题,应采取的对策
  1.完成环境保护法的生态化,加速完善我国的环境保护法规制度
  首先,对现有的环境保护基本法《环境保护法》进行全面修改。在保留其基本框架结构和行之有效的基本制度的基础上,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总结我国环境保护的经验,吸取国外的成功做法,制定一部符合现在需要的新《环境保护法》,增加对自然保护的内容,使其既有防治环境污染的功能,又能对自然资源提供保护,对其存在的不足进行修改,在环境保护的原则、制度方面增加资源保护的内容。使得这部法律真正起到环境保护基本法的作用。
  其次,加快污染防治和资源保护立法的步伐。如前所述,我国在环境保护立法方面已有一定规模和基础,但在一些领域仍存在环境保护的法律空白。因此,应尽快制定《光污染防治法》、《土壤污染防治法》、《农业污染防治法》等。在实践中探索,把一些成熟的制度及时的纳入法律制度中来,如在土壤污染防治中建立的污染管制区制度、土壤环境质量检测报告制度等,都将有力的推动这些制度在更大范围内实行。

  •   论文部落提供核心期刊、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SCI期刊和EI期刊等咨询服务。
  •   论文部落拥有一支经验丰富、高端专业的编辑团队,可帮助您指导各领域学术文章,您只需提出详细的论文写作要求和相关资料。
  •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863358778 论文投稿2316118108
  •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

相关内容

联系方式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863358778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316118108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

热门排行

 
QQ在线咨询
咨询热线:
15380085870
微信号咨询:
lunwenbuluo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