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鉴别 论文检测 免费论文 特惠期刊 学术答疑 发表流程

对内涵型增长精深研究的典范(2)

时间:2014-03-18 11:15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周明生 点击次数:

 
  二、从资本运动的视角探究流通过程的潜能和内涵型增长路径
 
  “资本是一种运动,是一个经过各个不同阶段的循环过程”,而这个循环过程是生产过程与流通过程的统一。在《资本论》第二卷的第一篇和第二篇中,马克思又在资本的运动中研究流通过程的生产潜能和内涵型增长的路径。
 
  马克思在谈到货币资本循环G-W…P…W’-G’中的商品资本形式w’到货币资本形式G’的转化过程(即销售阶段)时写道:“只要现在已经增殖的资本保留商品资本的形式,停留在市场上,生产过程就会停止。这个资本既不会作为产品形成要素起作用,也不会作为价值形成要素起作用。由于资本抛弃它的商品形式和采取它的货币形式的速度不同,或者说,由于卖的速度不同,同一个资本价值就会以极不相同的程度作为产品形成要素和价值形成要素起作用,再生产的规模也会以极不相同的程度扩大或者缩小。”这里,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研究了生产过程的生产潜能的基础上,进一步指明了流通过程的生产潜能,即对于一定量的货币资本来说,在经过循环过程的第二阶段生产出包含有剩余价值的商品(表现为商品资本形式w’)以后,就需要尽快地将商品卖出去,使资本迅速由商品资本形式w’转化为货币资本形式G’,实现资金回笼,从而使再生产得以顺利进行。而且商品卖得越快,资金回笼越快,再生产就进行得越快,再生产的规模就越大,资本的生产效率就越高。反之,不仅再生产的规模难以扩大,而且再生产还可能陷于停顿,甚至最终导致企业倒闭、破产。正由于如此,马克思接着说道:“第一册(即《资本论》第一卷录者注)已经指出,一个一定量资本的作用程度,是由生产过程的各种潜能规定的”,而在这里,“流通过程推动了和资本的价值量无关的新的潜能,即资本的作用程度的新的潜能,资本的扩张和收缩的新的潜能”。
 
  上述流通过程的生产潜能为内涵型增长拓展了新的空间。这种新的潜能来自于流通对生产的反作用。一方面,生产决定流通,没有生产,就没有要素需求和产品供给,就不会产生购销行为,也便没有流通可言;另一方面,没有流通,生产又无法进行。两者就这样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对此,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卷的第一篇和第二篇中作了系统的分析。这些分析说明,流通对生产有着强烈的反作用,而这种反作用就为流通过程生产潜能的存在提供了可能,也为充分发掘、利用这种潜能实现内涵型增长提出了必然要求。在今天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我们要高度重视流通环节,紧紧抓住营销这一“微笑曲线”的高端,通过大力推进流通模式、商业模式创新,真正实现货畅其流,最大限度地缩短资本运动的流通时间尤其是销售时间,以密切配合生产领域,有力促进资本生产效率的提高和内涵型增长。
 
  三、从货币资本作用的视角综合探究生产过程、流通过程的潜能和内涵型增长路径
 
  包括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在内的资本运动要以货币资本的投入为起点,因此,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和第二卷第一篇、第二篇对资本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潜能及内涵型增长路径分别进行了探讨,并在其基础上,又在第2卷的第3篇中从辩证认识货币资本作用的角度,对上述两个方面综合地加以研究。
 
  在《资本论》第二卷的第18章研究货币的作用时,马克思首先强调了货币资本不仅是每一个新开办企业的第一推动力,而且是它的持续不断的动力,然后笔锋一转,指出:“但是……由此决不能得出结论说,资本执行职能的范围,生产的规模……就其绝对的界限来说,是由执行职能的货币资本的大小所决定的。”就是说,尽管货币资本对于企业的运行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生产规模的大小又并不完全取决于所投入的货币资本的量,它还取决于其他多种内涵扩大再生产的因素。这些因素包括:在劳动力报酬相同的情况下加强对劳动力的利用;在不增加或不按比例追加货币资本的情况下加强对自然物质的利用;依靠延长每天使用时间或增加使用强度的办法对同一固定资本更有效地加以利用;通过搞好劳动力在生产过程中的社会结合和提高工人劳动熟练程度来提高劳动生产力;通过生产的大规模进行获取规模效应,以及通过缩短资本周转时间提高资本效率等。
 
  关于提高劳动生产力的研究,这里在《资本论》第一卷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劳动生产力的提高如果不包含资本价值的追加支出,其结果则仅仅是增加产品的量,而不是增加产品的价值。但是,劳动生产力的提高增加了产品的量,却形成了新的资本材料,从而形成了剩余价值生产和资本积累扩大的基础。
 
  关于生产大规模进行获取规模效应的研究,马克思在这里指出,劳动生产力的提高,要求生产大规模地进行,从而要求单个资本家一次预付大量的货币资本,这就需要通过分散的单个资本在少数人手中的集中来实现。这样,所运用的资本的社会总额并没有增大,却可以获取由于生产规模扩大而产生的规模效应,从而有利于增加剩余价值的生产和资本的积累。
 
  关于缩短资本周转时间提高资本效率的研究,马克思则说道:“通过周转期间的缩短,能用较少的货币资本推动同一的生产资本,或者能用同一的货币资本推动较多的生产资本。”上文说到要尽可能地提高资本的生产效率,就要最大限度地缩短资本的流通时间而相应增加资本的生产时间,那是就资本周转时间一定的情形而言的。实际上,要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本的生产效率,就要最大限度地缩短资本的整个周转时问,因而也要最大限度地缩短其中的生产时间。
 
  上述诸因素显然与内涵型增长密切相关,所以,在对此作了详尽的分析之后,马克思再次强调指出:“这一切显然和真正的货币问题无关。这只是表明,预付资本……在转化为生产资本之后,包含着生产的潜力,这些潜力的界限,不是由这个预付资本的价值界限规定的,这些潜力能够在一定的活动范围之内,在外延方面或内涵方面按不同的程度发挥作用……这个资本作为价值形成要素和产品形成要素的作用大小是有弹性的,是可以变化的。”这一论断又是何等之精辟!一定量的货币资本一旦投入要素购买、转化为生产资本以后,它就在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两个方面包含着生产的潜力,而这种不可忽视的生产潜力正是预示着内涵型增长道路的广阔前景。由此,在今天这一科学论断不仅可以帮助人们大大拓宽谋求内涵型增长的思路,而且也可以帮助人们牢牢树立加快传统发展方式转变和新的发展方式形成的坚定信念。
 
  四、从提高利润率的视角进一步探究生产潜能和内涵型增长路径
 
  “利润率是资本主义生产的推动力;那种而且只有那种生产出来能够提供利润的东西才会被生产。”资本主义生产内涵型增长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获得尽可能高的利润率,取得更多的利润。于是,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便进到围绕提高利润率这一中心对内涵型增长路径作进一步探讨。
 
  在《资本论》第三卷第一篇,马克思从提高利润率、对利润率下降趋势起反作用的角度进一步阐述了资本家实现内涵型增长的四条路径:一是通过科学发明和技术改造,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提高利润率;二是通过加速资本周转,缩短周转时间提高利润率;三是通过不变资本的节约从而资源的节约提高利润率;四是通过原材料价格的降低提高利润率。这几条路径若撇开其与资本主义相联系的特有性质,就其一般意义而言,在我国今天都是适用的。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也要追求尽可能高的利润率,创造尽可能好的经济效益,以为社会主义制度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不断巩固的物质基础。所以,在不损害社会公众利益的前提下,一切有利于提高利润率的方法,尤其是有利于通过实现内涵型增长提高利润率的方法,都可以为我所用。这里主要谈谈通过不变资本的节约从而资源的节约提高利润率。
 
  不变资本的节约与利润率成反比。通过不变资本的节约从而资源的节约可以使剩余价值同总资本的相对比例提高,因而使利润率提高。对此,马克思从六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其一,通过延长工作日使不变资本获得节约。工作日的延长可以通过充分利用固定资本而使不变资本得到节约,由此提高利润率。(1)延长工作日从而增加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并不需要按比例增加固定资本的支出;(2)延长工作日从而提高设备的利用率,还可以缩短固定资本的更新时间,从而缩短为获取一定的利润额资本所必须预付的时间。“因此,甚至在额外时间支付报酬,而且在一定限度内甚至比正常劳动时间支付较高报酬的情况下,工作日的延长都会提高利润。”
 
  其二,通过劳动的社会结合实现对生产资料的大规模应用,使不变资本相对节约。生产条件的节约本质上产生于:这些条件作为社会结合的劳动的条件执行职能。他们在生产过程中由总体工人共同消费,而不是由一批互相没有联系的或只是在小范围内互相协作的工人以分散的形式消费。所以,“这种由生产资料的集中及其大规模应用而产生的全部节约,是以工人的聚集和协作,即劳动的社会结合这一重要条件为前提的”,生产条件的节约“是大规模生产的特征”。
 
  其三,通过大规模的社会劳动引起对排泄物的利用。“由于大规模社会劳动所产生的废料数量很大,这些废料本身才重新成为贸易的对象,从而成为新的生产要素。”它“再回到生产从而消费(生产消费或个人消费)的循环中。”因为正常范围内的废料是要计算在原料的费用中,所以这种废料可以按照它重新出售的程度而使原料的费用降低,从而相应提高利润率。
 
  其四,通过机器的改良导致不变资本的节约。通过机器材料的改良,使新机器更耐用;通过机器制造的改良,使新机器更便宜;通过原有机器的改良,使它的使用更便宜更有效;通过机器的改良使废料减少。其结果,都直接地节约了不变资本。这种节约主要来自于机器生产部门科技进步和劳动生产力发展所带来的益处。正如马克思所说:“一个生产部门,例如铁、煤、机器的生产或建筑业等等的劳动生产力的发展……在这里表现为另一些产业部门(例如纺织工业或农业)的生产资料的价值减少,从而费用减少的条件。”这其实就是现代经济学所津津乐道的“外部性”。
 
  其五,通过加强对工人的训练教育和规章制度的执行使生产资料得到合理的消耗。“要做到生产资料只按生产本身的要求的方法来消耗,这部分地取决于工人的训练和教育,部分地取决于资本家强加给结合工人的纪律。”
 
  其六,通过牺牲工人的健康甚至生命而使劳动条件得到节约。以牺牲工人的生命和健康,靠压低劳动安全保护等工人起码的生存条件来节约不变资本,这是资本家对剩余价值的贪婪的本性所致。马克思就此写道:“资本主义生产尽管非常吝啬,但对人身材料却非常浪费,正如另一方面,由于它的产品通过贸易进行分配的方法和它的竞争方式,它对物质资料也非常浪费一样;资本主义生产一方面使社会失去的东西,就是另一方面使各个资本家获得的东西。”
 
  马克思所分析的资本主义实现不变资本节约促进利润率提高的诸多方法,其中有的做法例如依靠牺牲劳动者的生命和健康来获得不变资本的节约,显然有悖于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对于我们今天来说不仅不足取,还要从中引起深刻的反省。马克思在谈到资本家的这一行径时,用了大量的篇幅来揭露其血迹斑斑的历史,并引证大量的触目惊心的资料和统计数据,向人们展示了煤矿、工厂工人的生命、肢体和健康遭致损害和摧残的一幅幅“令人不寒而栗的景象”。他一针见血而又辛辣地指出:“资本主义生产对已经实现的、对象化在商品中的劳动,是异常节约的。相反,它对人、对活劳动的浪费,却大大超过任何别的生产方式,它不仅浪费血和肉,而且也浪费神经和大脑。在这个处于人类社会实现自觉改造以前的历史时期,人类本身的发展实际上只是通过极大地浪费个人发展的办法来保证和实现的。”
 
  同时应当看到,就马克思所分析的资本主义实现不变资本节约的多数方法而言,因其是社会化大生产规律和要求的反映,对我国目前有其重要应用价值,特别是在我国正致力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背景下,更有其特殊意义。虽经过多年转变传统发展方式的努力,目前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变资本消耗从而资源消耗的状况仍不容乐观。以江苏为例,2011年全省万元GDP能耗为0.6吨标准煤,大约是美国的3倍、日本的7倍,差距甚大。从土地产出率来看,江苏每平方公里产出率为5000万元左右,而台湾约为8000万元,差距亦较明显。全国的情形也大抵如此。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有一个更长时期的持续快速发展,资源紧缺的矛盾日见突出,从多方面努力实现内涵型增长,特别是努力实现不变资本从而资源节约的任务将更加紧迫,马克思的上述分析当更应充分地得到关注。

  •   论文部落提供核心期刊、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SCI期刊和EI期刊等咨询服务。
  •   论文部落拥有一支经验丰富、高端专业的编辑团队,可帮助您指导各领域学术文章,您只需提出详细的论文写作要求和相关资料。
  •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863358778 论文投稿2316118108
  •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

联系方式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863358778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316118108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

热门排行

 
QQ在线咨询
咨询热线:
15380085870
微信号咨询:
lunwenbuluo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