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4-02-26 10:42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吴永君 点击次数:
摘要:宜兴外国语学校、万石中学、范道中学组建了为期三年的“学校发展共同体”,其目的是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充分整合、交流及共享,促进城乡教育的高位均衡发展。三校发挥各自优势,在办学条件、管理策略、队伍建设等方面,积极开展多形式、多渠道、有特色的联动研究,为城乡中小学实现优势互补,均衡发展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学校共同体;区域教育;均衡发展
中图分类号:G4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9094(2014)01-0028-04
德国现代社会学大师斐迪南·滕尼斯在其著作《共同体与社会》一书中提出,“共同体”是一种真正的共同生活,融亲密情感、目标一致、共同理解、共同参与和享受为一体,亲密情感与共同信仰是联结的真正纽带,个体生活于共同体中并通过共同体实现自身的存在。“共同体”理论延伸到教育领域,诞生了各种类型的教育“共同体”。
近年来国内已有许多关于城乡中小学教师如何合作构建研究共同体的例子,如专项结对、联校研修、双向挂职、资源共享以及共同进行课题研究等,初步形成了“学校共同体”的运作方式。而以校为本的共同体开放、动态的系统建构,强调优势互补、多向互动、智慧共享的“对话”机制,更是促进教师自我专业发展及学校全面提升的有效途径。
近几年,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城区学校日渐成为教育高地,而一些农村学校却面临着生源不足、教职工过剩而学科结构不合理、教师缺乏积极进取的热情等问题。如何促进城乡学校的高位均衡发展,简单地削高填低不是好办法。在充分进行理论探讨、实地调研后,宜兴市教育局决定将宜兴外国语学校、范道中学、万石中学组建一个为期三年的“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学校发展共同体。各校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发挥各自优势,在办学理念、办学条件、管理策略、教育观念、队伍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积极开展多形式、多渠道、有特色和有成效的“共同体学校”之间的联动研究活动,以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充分整合、交流及共享,以促进三校的共同发展。
所谓学校共同体,我们的校本理解是:学校共同体就是把相对优势的学校与相对薄弱的学校结成相对固定的办学实体,双方在师资培养、教学管理、文体活动等方面实行统一管理,在学校管理、学校文化、教育科研等方面相互探讨,在学校工作综合考评中实行捆绑式考评,其目的是促使共同体双方相互学习借鉴,相互帮扶合作,抱团发展,共同提高。在共同体中,我们将相对优势的学校定为牵头学校(本课题中牵头学校为宜兴外国语学校),相对薄弱的学校定为协同学校(本课题中协同学校为万石中学和范道中学两所乡镇中学)。学校共同体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全面提升办学水平,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最终实现教育公平。
为此,我们围绕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尤其是两所乡镇中学呈现的学校硬件建设落后,结构布局不合理,管理力度不到位和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围绕以下三个重点逐步开展探索与实践。
一、打造共同体学校各具特色的校园文化
教育高位均衡发展,首先要实现的是教育教学硬件建设的均衡。共同体学校在改造薄弱学校的行动上,同样如此。我们的想法是:校园环境整洁,结构布局合理,教学设施齐全,校园物质面貌的改观必将带动师生精神面貌的改观,从而提升教好与学好的信心;立足校情,结合地域特点,构建校园文化特色,必将扩大学校影响,从而凝聚师生的向校向学心,最终提高办学水平,推动学校的高位发展。
(一)改善办学条件
协同学校万石中学、范道中学按照共同体商定的方案对校园进行改建,使学校整体布局合理,有文化品位、育人氛围。2009年,牵头学校宜兴外国语学校为这两所学校各投入近50万元用以改善办学条件。2010年,万石中学全国“四帮一”现场会,两校及时联动;2010年暑期,范道中学布置青春期教育室,共同体学校出资出谋,多次商讨,最终定型的专用室让参观者赞不绝口。
(二)重视文化彰显
学校在整体改建的同时,我们也很注重细节的布置,把环境当课程来设置,力争让每一条路都在说话,让每一面墙都成为警示的镜子,让每一个班级都成为一个富有文化气息的小社会。现在,每个学校都有了自己的文化标识:万石中学的“善”文化、范道中学的“责任”文化、外国语学校的“参与”文化;学校教师的变化与发展令人瞩目:敬业奉献的信念更加坚定,教学个性更加鲜明,以生为本的理念得到进一步的内化;学生彬彬有礼,热爱学习,成绩进步明显,精神风貌焕然一新。
二、形成共同体学校有效的管理模式
哈佛大学的校训是:让规则管理校园。规则即管理制度。共同体学校制定了一套严密而又严格的管理制度,注重用制度去管理队伍建设。
(一)制定学校管理层面的跟岗制度,形成有效的学校管理模式
联系方式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