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4-08-05 16:42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宋扬 点击次数:
摘要:大学课堂是一个相对开放环境,由于没有升学率的要求,学生在课堂自我管理匮乏。另外,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手机对于大学生不可获取,因而学生课堂手机使用率偏高。本文通过开展课堂手机收容盒的活动,对学生自我管理提出建设性措施。
关键词:课堂 手机 学风建设 自我管理
一、手机与学生的关系
手机,是可以在较广范围内使用的便携式电话终端,最早是由苏联工程师列昂尼德·库普里扬诺维奇于1957年发明的,迄今为止已发展至4G时代了。 在大学校园更是如此,走到校园的任何角落都可以看着低着头玩手机的大学生。不过由于过分依赖手机,伴随着也有越来越多的“手机病”出现。大学生中手机使用率极高,甚至可以说是达到了普及,课堂教学在大学生的每一天的周期中占据的时间也是最多的,在课堂上,手机成了大学生无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大学课堂手机使用的现状
通过调查,大学生在课堂使用手机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发短信或者打电话,看新闻,玩游戏或看小说,玩QQ或微博微信,查阅资料或拍摄PPT。
(一)、对于90后大学生,手机对学生来说,积极影响是巨大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及时记录课堂信息。课堂上教师的节奏有时候是很快的,而且对不同的学生,学生的了解程度,以及学生的兴趣点都是不一样的。因而有的知识点可能会一闪而过,通过手机可以及时记录详细信息,比如用手机拍摄PPT,下课之后可以详细咀嚼课堂未消化的知识。
第二、增进学生与老师家人或者朋友的沟通与交流。现代社会是一个人与人交流的社会,在全球信息时代到来之际,人与人时间的交流,常常就是一个电话,一个短信,一个微博,一个微信的事情。通过手机,学生与家长,学生与老师,学生与朋友之间的沟通交流变得更加的频繁和重要,传递信息,传递亲情,传递友情,通过手机都能获得不错的效果。
第三、扩大学生信息获取渠道,满足了大学生的信息需求。学生,作为走在信息时代前列的有为青年,自然而然的学习新知识,新文化,都是必不可少的一步。随着信息传播新的方式的出现,很多学生可以通过手机了解天下大事,了解专业最新动态,为自己的人生方向做出一个好的预判。
第四、缓解学生心理问题,帮助学生解决烦恼。对于现代大学生来说,人与人面对面的交流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在自己的私人空间进行交流、发泄。心情的好坏,在无处释放的时候,自己的空间,自己的微博,自己的微信,都是一个很好的释放平台。通过这些信息的释放,在亲朋好友的关注下,这样的压抑,沮丧,都可以得到适当的缓解。
(二)、在发现手机有巨大的作用时,也不能忽视手机在使用过程中造成的弊端,这是非常重要的。
第一、手机是一种交流工具,信息接收工具。它的工具特性决定了他是把双刃剑,本身无好坏之分主要看使用它的人是如何利用它的积极作用为自己服务。
第二、手机退化了人际交往,使大学生人际交往趋向虚拟化。手机最大的好处就是,把时空的距离缩小,远在国外的亲朋好友,都能通过手机进行沟通联系。因而减少了学生面对面的交流,从而使得很多的交流变成了文字,语音,视频的交流,使得人际交往更趋向于虚拟化。
第三、手机网络及手机文化的缺陷,对学生造成了伤害。手机信息管理在现阶段还没有很好的完善,同时手机自身对不良信息欺诈信息和电话没有自动过滤的功能,会给在校大学生造成诸多的心理和身体的伤害和欺诈。
三、学风建设之自我管理
学风有二种含义,一指学校的治学精神、治学态度、治学原则;二指学生的行为规范和思想道德的集体表现,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风貌。很多时候,我们常把学风定义为学习态度,学习精神,学习动机,学习习惯。我们都知道优良的学风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高校教育质量、提高人才培养水平的重要条件。
纵观学生,我们不难发现如下一些问题:
(一)部分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学生未进入高校,部分学生就树立了“60分万岁,61分浪费”的错误学习思想,于是在学习过程中,只求通过考试,不求上进,因而学习主动性不强,得过且过,学习动机存在问题。
(二)部分学生学习缺乏规划,学习效率低。虽然部分高校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但是很多学生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交差了事。
(三)学生兴趣不浓,学习观点不正确。在低年级,学校开展的都是一些基础性的课程,很多学生认为这些课程毫无意义,学了没什么作用,期望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在专业课程的学习。殊不知,没有大一大二的基础,大三大四的专业课也会变得摇摇欲坠。临时抱佛脚。几乎所有高校都有一个规则,开学疯狂玩耍2个月,考前突击一个月,考试就能顺利通过。正是在这样的错误学习态度下,造成了平时上课不专心听讲。
联系方式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