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4-03-31 11:22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刘效非 点击次数:
另外,要关注学生的正当的利益。管理者在实践中往往要求学生根本放弃某些被传统观念认为是“不道德的”实质是正当所谓利益,譬如因为集体荣誉而放弃个人得失等等,从而达到道德境界的提升。这不仅与我国社会转型期的现实不符合,也容易使学生陷入自我认同的危机,因为学生个人行为的动机绝大多数是出于“不道德”的根本利益,道德上的落差不利于学生管理的合道德性。因此,学生管理者要重视那些“不道德”的根本利益。
(二)养成健康的道德情感
道德情感是人的一种高级的社会性情感。高校学生管理者的道德情感是指其在教育活动中,运用一定道德规范评价自己与他人的职业道德行为而产生的内心体验和主观态度,它是构成学生管理者价值观的基础,是构成高校学生管理者个性的重要因素。健康的道德情感是高校学生管理者积极工作、开拓进取的内在动力,是培养学生管理者优秀的道德品质、保持高尚的道德行为的重要精神力量。
虽然高校学生管理者的道德情感的内涵很丰富,但究其其本质就是“爱”,具体表现为对学生的关爱、对事业的挚爱。内容主要包括尊重感、公正感、责任感和幸福感等方面。
(三)提升道德管理能力
道德管理是一个整合概念,它表面上是由“道德”和“管理”两个词组成,但并不是两者简单的相加。道德作为人的精神性的重要机制,它不只是表现为对人类精神关系的协调与控制作用,而且更表现为对人类精神的强大聚合力。人们把道德单方面地理解成调整社会关系的方式,是由于忽视了“社会关系是精神关系显化”这一潜在联系所致。道德管理一词的本意正是基于道德的这一潜隐性功能表现的。因此不能简单地把道德管理当成“道德的”一种管理方式或管理的“道德化”。
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之所以强调道德管理,其本义就是强化人性管理意识,把人作为管理重心,充分发挥人的精神性。当前我国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的工作方式过于制度化,缺少合道德性,缺乏人文关怀。学生很难以接受命令式的管理,使很多学生对于学生管理工作存在抵制的态度,激化了师生之间的矛盾,使很多学生内心的情感和现实的需求得不到满足,造成学生管理工作上的很多困难,学生身心得不到健康的发展。因此,高校学生管理者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应当采取合道德性的工作方式,应当倡导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进行“柔性”的管理,提升道德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徐贵权.道德理性的反思和建构[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5(3).
[2]封福霖.道德情感与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8).
[3]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设[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4]付炳宽.论道德管理及其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转换[J].天中学刊,2004(4).
相关内容
联系方式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