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灵活办学。育人方式要根据形势发展,采取灵活手法善于推陈出现。具体包括:
2.1.1办学形式灵活。很多农村职业学校依然沿用传统的融教堂式、填鸭式、守株待兔式于一体的单一办学旧模式,这并不适合职业教育特点,更不利于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为了求得新形势下的更快发展,农村职业教育需要主动出击,积极寻求突破口,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多样化办学。
比如,一些学校采取“长短结合”的办学方式,即办好全日制学历班的前提下,应经济发展的市场需求开办各类短期就业培训班和实用技能培训班。这种教育方式以长班求稳,以短班促活,针对性强、见效快、教育成本低,很容易为农民子弟接受。另一些学校则把课堂搬到农村的田间地头之上,将讲座和实操相互结合,向农民实地传授实用技能,这种“流动办学”也有立竿见影之效。目前流行的所谓“联合办学”则利用厂矿企业、外劳公司等社会资源,针对性培养定向人才,既能弥补办学条件有限之不足,又能增加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和学生就业渠道,达到了互惠互利、优势互补的目的。
2.1.2专业设置灵活化。学校的专业设置要坚持立足市场实际,坚持专业技能实用,坚持取得市场实效。农村职业学校要围绕当地经济建设状况与社会发展战略规划,立足当地的自然资源和区位优势,与当地经济建设、支柱产业、骨干企业相结合,以市场所需人才为导向,灵活大胆地改进专业设置,建立起“立足当地、面向市场”的动态专业体系。既要批量培养出可以为当地的经济建设进行劳动服务的永久性实用技术人才,又可以根据境内外劳务市场的变化开设第三产业方面的应急专业,根据市场发展培养出社会实际需要的专业人才。
2.1.3学历学制灵活化。农村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适应市场变化、满足市场需求的实用性人才,因此学历学制设置不宜过于死板,而要根据实际情况保持弹性。学历教育班要打破传统普高教育的学制固定、教材统一等模式,做到灵活实用。学制安排上可以从行业和企业需要出发,根据技术培养的精度要求与难度特点,采取宜短则短、宜长则长的弹性办学模式。对要求较高的高精尖技术人才,三年四年也不算长,对要求较低的普适性技工,一年两年也不算短,关键在于针对专业特点与培养目标层次保证教育质量、注重实践教育。在教学中,把学历教育延伸到学生离校之后的工作中,把课堂教育拓展到学生日后的工作岗位上。通过缩短学生成才周期,节约学生教育成本,提高学生技术技能,增强学生市场适应力,来实现学生“学习、实践、创收”三项并举的目标。
2.2职普互相渗透。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各有利弊,一方强调就业技能的培养但忽视夯实学生的文化基础,过早进行职业定向,妨害了学生的后续发展;另一方片面强调文化基础却缺乏培养学生就业所需的职业能力,学生一旦不能进入大学就难以在社会中迅速立足。借鉴西方国家的中职教育发展的经验,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应该扬二者之长,避二者之短,融合双方的办学优点,针对学校的实际情况,采用职普渗透的思想指导办学教学工作。既为初中毕业后升入高中学习的学生打好扎实的文化基础,又要让所有学生都能够根据个性与特长在学校中找到多次选择的成长机会,以便为后续就业或继续升学做好充分准备。通过职普渗透的联动互补,来摆脱农村职业学校的现实困难,实现长远发展。
2.3两头延伸。农村职业教育要根据当前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明智地扩展原有使命,运用发展自身的优势潜能,开拓并完善农村职业教育的社会功能,实现教育、培训、服务的一体化,以便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出文化素质、技术水平、操作技能、创业能力等更为出色的实用性人才。一方面考虑“向上”探索,实现中高职一体化或者中高职三加二分段办学,以便构筑并打通中职学校、普通高校、高职学校间的立交桥,提高育人档次;一方面考虑“向下”贯通,充分考虑帮助解决相关的一些社会问题,比如说延长青年学生的就业年限,帮助失去升学机会的学生习得一技之长,培训下岗、转岗、农民工或有自我提升意愿的工人等。
总之,农村职业学校在一线教育实践的过程中,要保持灵活头脑,拓展发展思路,立足社会需求,创新教育模式,以便打破发展瓶颈,在新形势下争取
教育教学更好的发展。
结语
农村职业教育是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教育体系中也占据了相当大的地位。但受到观念落后、师资薄弱、专业错置、就业困难、体系弊端等不利因素的制约,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遭遇了瓶颈,甚至出现局部萎缩的现象。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针对问题本身,立足实际,转变观念,把握机遇,采取灵活办学方式、职普渗透发展、两头延伸探索等措施,争取更大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帆.综述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2010(04)
[2]袁桂林等.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指标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3]张晓蕊.关于当前农村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职教论坛.2011(26)
[4]曹雁.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职业教育研究[J].农村经济.2010(5)
[5]洪绿洲.中职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问题与途径[J].科教导刊.2011(08)
[6]马建富.农村职业教育定位探析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