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01-15 10:32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刘瑞平 点击次数:
从中高职衔接的外部形态来看,有体内衔接和体外衔接两种。体内衔接是指某一所高职院校内部大专层次和中专层次的衔接,如江苏、上海等地“一所学校两块牌子”的做法。这种衔接能较好地解决统筹中职与高职的课程体系、教学计划衔接等关键问题,但违背了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不得单独举办五年制高职教育”的相关规定。体外衔接是指不同学校、专业及学生的衔接,这种衔接从学制、招生方面看易于操作,但给课程衔接带来很大的困难。目前我国大多数地区的中高职衔接采取体外衔接的方式,即学校在专业教学上采取统一的教学课程,按教学计划实施,这在很大程度上是重复学习,牺牲了学生的利益。
能否跳出现有衔接圈子的束缚,实现中高职的有机衔接?在区域职教体系内,能否找到一种新的方式,既不突破政策限制,又能变体外衔接为体内衔接?笔者以为,有条件的地市可以由地方教育主管部门统筹,以高职院校为培养主体、中职院校为实施主体,双方合作建设本地市中高职衔接实验基地,在区域范围内全面开展中职与高职教育的衔接,并主要开展自主招生、“三二分段”及五年制连贯培养的衔接。高职学院可以充分发挥龙头作用,安排人手,依据专业集中打造中高职衔接实验基地;各中职学校则以重点专业为基础,与高职点对点、点对面地开展强强合作。各专业课程体系的衔接由实验基地统筹安排,中职与高职在同一平台上共同参与,从而有效避免某一方参与度低或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其他方面如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教学资源、评价机制、师资队伍、行业指导等都可以在实验基地这个大平台下实现较好的衔接。各省市职教主管部门应鼓励职业院校结合本地产业转型升级的现实需要,大胆实践、创新中高职衔接的模式,这也是构建区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
三、满足受教育者终身发展的学习需求,彰显区域职业教育的终身服务性
职业教育首先是人的教育,最直接、最优先考虑的是人的生存与发展。在强调职业教育的服务功能、就业功能的同时,要“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关注受教育者终身发展的学习需求。在过去较长一段时期,职业教育重视就业导向,学生毕业后马上选择就业,缺少继续深造的选择与机会,职业教育也因此被称为“断头教育”,这种终结性教育没有顾及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就是为一线劳动者打开终身教育和可持续发展的通道,打破原来职业教育“断头路、终结性”的格局。
1.确定区域内职普生源比例,确保区域内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近年来,随着普通高校的扩招,职教生源不断受到挤压,家长及学生的意愿均倾向普通高中,倘若不加限制与协调,势必造成普教与职教的严重失衡,不利于培养本地急需的技能人才。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可结合社会家庭升学的意愿和本地经济发展的需要,适当确定本区域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生源比例,积极打通本地职业教育继续深造的上升通道,满足学生升学需求,从而确保区域内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2.坚持“面向人人、服务终身”理念,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服务。职业教育在强调就业导向的同时,必须把育人放在首位,既加强学生的技能培养,更要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出发培养其学习能力,为其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础。对于职业院校的学生而言,中职毕业或高职毕业都不是学习的终止,而是下一阶段学习的开始,不能仅强调“学校—学校”的学习,更要允许“学校—社会(工作岗位)—学校”的学习。区域职教体系内要能为学生搭建多元化的学习通道,使其可以通过连续学习或多次学习来提升知识、技能水平。同时,区域职教体系要建立面向人人的学习制度,创新办学模式和教育内容,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量身定制个性化模块,采取更加灵活的方式方法,为受教育者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提供相应的教育服务。
3.积极开展职业培训,为本地企业和社会服务。职业教育要回馈地方经济的发展,除了直接向地方输送人才外,还要根据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开展多层次的职业培训。构建区域职教体系,也应将职业培训纳入其中。这既是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彰显区域职业教育终身服务性的必然要求。要着眼于本地经济和社会的需要,坚持市场引导培训、培训促进就业的指导思想,在区域内逐步建立与国家职业资格相对应的职业资格培训体系,并使之成为劳动者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代职教体系不仅是框架建设或中职、高职、应用性本科甚至研究生的学历沟通衔接,还要深化校企合作,强化职业教育的服务性与适应性,促进课程体系改革,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有力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使我国的职业教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按照现代职教体系的导向指引和具体要求,结合地方经济发展与职业教育的实际,统筹安排,多角度、多层次联系沟通,协调发展,构建区域职教体系,使现代职教体系的各项任务与要求在短时间内得到较好的落实与完成,从而为现代职教体系建设打好扎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贺定修.立足区域育人才服务地方促幸福——关于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考[J].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
[2]姜大源.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三个基本问题[J].职教天地,2011(1).
[3]刘红伟.中高职衔接问题初探[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2(3).
[4]马庆发.IPQ教育模式:奠定职校生终身发展的基础[J].江苏教育·职业教育,2011(4).
[5]荀莉.中高职课程衔接研究现状综述[J].职教论坛,2012(13).
[6]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基于公理的教育学卷[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
联系方式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