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5-18 10:01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lunwenbuluo 点击次数:
【摘要】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信息多元化给高校大学生带来了新的变化和资讯。他们在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等方面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全新的挑战,需要顺应时代的发展进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在德育工作方面进行创新。创新工作要就有现实性、专业性和实践性。德育创新工作要开辟多渠道,发展多途径,在思想、内容、手段、方式、方法、媒介等多方面进行创新,使德育工作顺应时代,与时俱进,在继承中不断创新。
【关键词】大学生;德育为先;立德树人;创新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是新形势下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帮助学生培养民族自豪感和自强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培养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德育为先,立德树人,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建立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不断适应新形势,不断对工作进行改革创新。德育是一个长期的、全方位的潜移默化、感染熏陶、昭示启迪的过程。要坚持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社会风尚,深入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加强对青少年的德育培养,在全社会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因此,大学生德育教育要顺应时代发展要求,与时俱进,在原有的工作业绩的基础上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
一、德育工作创新要求
(一)德育工作创新要具有现实性
现阶段高等教育院校的德育工作存在的最主要问题就是内容不贴近社会现实。德育教育工作的内容落后于国内外的形势和经济的发展。解决此问题,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就要进行相对应的改革和创新。首先改变德育教育工作内容,贴近现实,分析和解决现实中出现的现象和问题。其次,要改变德育工作的观念。德育工作者要更新观念,善于接纳和分析社会上的新变化,并能够把理论知识和社会实际结合起来。这样教育工作的内容才能更容易被学生接纳和吸收。
(二)德育工作创新要具有专业性
高等教育培养的学生是适应社会发展要求。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并且能随之成长的人才。专业不同,所需求的德育教育的内容也会有所不同。长期传统的德育教育工作把专业知识和实践知识技能与其分割开来,使得各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技能的基础上,忽视了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德育教育工作的创新就要求因材施教,因专业施教,与专业内容紧密联系。
(三)德育工作创新要具有实践性
德育教育工作创新还要求具有实践应用能力。长期以来,高等教育的德育工作模式化,工作内容说教成分较多,不能与学生实际关心的内容有关联。德育教育工作的内容对学生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不强,很难与学生达成共识。因此德育教育工作的创新要密切联系实际。要在学生面前展示出教育工作本身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德育工作创新途径
(一)教育导向,坚定思想
在新形势下学生要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养成良好的道德情操。就需要德育教育工作者对其进行正确引导。强化导向作用。首先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要求学习认真学习马列主义理论课和思想政治教育课。在教学中要结合理论,联系实际进行分析、讲解,进行说服和教育学生,从而达到自身思想道德能力和水平的提高。
(二)更新观念,改革方法
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需要进行观念的创新。高校德育工作在某种程度上还维持着传统的教育思想制度和教学方法。德育教育工作者的思想不能够及时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相对应,大学生的接受能力强、思想活跃、视野开阔。他们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思想观念不断发生变化。随之而来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观念不是一时就可以改变的。德育工作者可以和学生共同探讨问题,教学相长,双方共同进步。
(三)完善形式,更新手段
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要探索并完善有效的教育形式。不要进行重复单调的听讲座、写报告的形式。在形式创新方面可以引导学生组织理论学习小组、主题沙龙、社会实践、青年志愿者、学生社团、创业中心、科研小组、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亲身参与和实践中加深对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解、强化德育教育的意识。同时可以运用现代化的教育管理形式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用网络资源和便捷的信息资源,加强校内各部门联系和校际往来。随时咨询、定期探讨。
(四)拓宽媒介,加强联系
德育教育工作要以媒介作为载体、运用网络手段、开辟网络空间、拓宽网络领域。网络文化和环境正影响着学生的思维、世界观、价值观、交友、学习和生活方式。思想教育工作者应在摒除网络弊病的同时,应该充分借助网络资源,采用空间、博客、QQ群、飞信等形式与学生进行探讨、交流,将德育内容设计成吸引学生、教育学生、易为大学生接受的信息,供学生交流和使用。利用网络教育把传统的知识文化和德育知识融入到现代科学技术当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德育知识。
三、德育工作创新的意义
德育工作时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背景下,素质教育对学校德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课程改革的目标明确指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和社会公德”。倡导道德教育回归生活,关注青少年的现实生活质量,在引导学生的自主探索性学习中,营造丰富、积极、有意义的校园生活,让每一位教师既教书育人,自觉发挥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作用,自主开发学科的育人功能,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探究德育工作的创新,才能更好的为学生服务,培养出适合时代与社会发展需要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刘慧.生命叙事的道德教育价值[J],《思想、理论、教育》,2004.
[2]鲁洁.再论“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向生活世界的回归[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4.
相关内容
联系方式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