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4-09-09 11:33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曹亮 点击次数:
[摘要]学生在家庭教育危机中需要教师介入指导,通过适时倾听学生烦恼,打开学生心灵之窗;通过适当活动体验,构建家庭和谐关系,巧妙化解家庭教育危机,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关键词]家庭教育危机;倾听;个案辅导
[中图分类号]G7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712(2014)23-0020-03[作者简介]曹亮(1982—),男,江苏镇江人,本科,镇江市实验高级中学团委书记,中学一级。
一、个案介绍
赵某是家里的独生子,16岁,高一年级学生,中考进班第一名。父母工作较忙,但他们认为只有读书能够改变命运,经济学论文不希望孩子将来走他们的老路,吃没有文化的苦,因此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认为自己苦一点没有关系,孩子有出息就行,对其学习成绩要求较高,存在打骂现象。赵某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不需要父母事事啰唆和纠缠,经常一人在家,自理能力强,但自身感觉压力较大,有逃避父母管束行为,当父母在家时,放学不愿意按时回家,有轻生念头。赵某学习状况不佳,成绩呈下降趋势,性格孤僻,身边朋友不多,喜欢发微博,但是父母知晓后断其网络、没收手机,强行断绝与外界的联系,甚至将其关在家里,促其不要分心,好好学习。2014年4月26日晚6点,赵某离家出走,不知去向。1小时后,我们发现赵某在墓地与已经去世的爷爷倾诉苦恼,但不愿跟随父母回家。
二、个案分析
1.赵某处在青春期,生理上的巨大变化冲击着心理的发展,身心发展在这个阶段失去平衡,呈现成人感,心理发展相对缓慢又使赵某处于半成熟状态。成人感和半成熟状态造成赵某心理活动产生种种矛盾,心理上高度评价自己的成熟度,认为自身的思想和行为属于成人水平,要求与成人平等的地位,渴望社会及父母给予自己成人式的尊重和信任。然而,赵某的认知水平、思维方式和社会经验又处于半成熟状态,家长对其不放心、不放手,两者呈现出期望和现实的矛盾,这使得赵某难以适应现实生活。
2.青春期的成人感使得赵某独立意识逐渐增强,要求在精神生活方面摆脱成人,特别是父母的羁绊,而有独立自主的决定权。事实上,在面对困惑的时候,他又特别希望在精神上得到父母的理解、支持和保护。然而由于赵某父母工作较忙,长期与赵某缺少心理上的沟通,使得赵某出现困难时精神上缺乏依托,心理断乳与精神依托之间的矛盾凸显,导致赵某缺乏安全感。
3.由于成人感和独立意识的增强,赵某开始封闭自己的内心世界,不愿意向外袒露自己的困惑,尤其不愿意向自己的父母袒露自己的内心世界。赵某认为父母不理解自己,只会教训和指责,但是内心的困惑和痛苦又需要向外界宣泄,于是他只能选择在虚拟网络世界中发微博,聊聊自己的事情,却又被父母认为不利于学习,断其网络、收其手机,无疑加深了赵某内心的封闭,使得赵某孤独感、压抑感增强。
4.赵某出现的问题,主要源自父母教育的不得当。父母没有认识到赵某处在的逆反期是心理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未能理解“成人感”是儿童心理发展中存在着的“现实”。他们这样长期缺乏与赵某心理上的沟通,视赵某为纯粹被动的受教育者或被塑造的对象,忽视了赵某本身是积极主动的发展者、学习者。家庭教育的缺位和错位,严重违背了教育双向互动、教学相长的原则。
三、辅导过程
(一)苦丁茶里倾听“苦”
为解决家庭教育的危机,笔者约赵某到茶馆喝茶,赵某为自己点了一杯苦丁茶。笔者理解学生心中有苦水,决定做一个真诚的倾听者,于是表明了自己想帮助赵某的态度,遵守保密的原则。
赵某思想挣扎了一会儿,道出了自己多年来的苦恼。“我不愿意跟他们讲话,太烦了,整天就知道教训我,从小到大都这样。幼儿园时,由于他们工作忙,经常把我反锁在家里;上小学时,人家考98、我考90分时,他(父亲)就用裤带打我;初中时,我在班上调皮点,老师找他(家长)来,回家不问原因就是一顿毒打;上高中了,还是不停唠叨,没有一点私人的空间给我。从小到大,我有6次想自杀。今天,我在家实在受不了了,本来就想一走了之,出去了发现身上又没钱,走不远,我就去跟我爷爷(已经去世)说说心里话,可是就算他(爷爷)听到了,也不能帮我。”
面对赵某的倾诉,笔者意识到他的家庭教育存在极大的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可能会引发难以想象的后果。
“我非常理解你的心情,今天你跟我说出来,是不是舒服多了?”
“是的”,赵某说。
“所以说,心情不好的时候,我们找个人聊一聊,是可以得到缓解的。下面想听老师对这件事情的看法吗?”赵某点头,眼睛里充满了期待。
“为什么我们与父母之间会有这么大的隔阂呢?隔阂里面有好多不理解、不信任。今天我很同情你的遭遇,但是我也同情你父母!”
相关内容
联系方式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