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事件及幼儿园班级规则的生成(2)
时间:2013-09-25 16:20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马兰 点击次数:
根据受益主体的不同,我们可以将规则分为互益性和独益性两类。互益性规则是使教师和幼儿都受益的规则,如“诚实守信”“互相帮助”“爱护公物”等都属于互益性规则。它能够同时保证幼儿和教师双方的权益,既符合幼儿的需要,也符合教师的需要。独益性规则只是使单方受益的规则,如“不经教师允许不许说话”就是只让教师单方受益的规则。合理的班级规则应同时满足教师和幼儿双方的需要,在幼儿园日常发生的偶然事件中广泛存在着生成互益性规则的机会。例如,在一次分享活动中,幼儿的随意讲话使得活动秩序混乱不堪,这时教师抓住这一偶然事件和幼儿一起讨论了有关规则的问题,生成了“别人说话的时候要安静倾听”这一互益性规则,既保证了以后教师在讲话时幼儿能够安静倾听,也让幼儿在互相交往时学会了倾听他人,共同制订的班级规则又有助于幼儿更好地内化这一规则。
2.及时生成后发性规则
依据规则所调控的行为在时间上的先后关系,我们可以将规则分为先在性与后发性两类。先在性规则是指在幼儿某些行为产生以前就存在的规则,如活动前制定的规则,这类规则也就是预设的规则。后发性规则是指在幼儿某些行为发生以后,为了调控这些行为而确定的规则,比如看到有幼儿翻越窗户后提出“严禁翻越窗户”的规则,看到有幼儿动手欺负小朋友会提出“禁止打人”等规则。在日常的幼儿园活动中,很多规则都不是预定的,而是需要根据大量偶然事件及时生成后发性规则。例如玩具区的玩具被一些幼儿私自带回家了,教师事先并没有预料到会产生这一情况,因而没有制定“不能将班级玩具私自带回家”的班级规则。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应该只是简单地批评幼儿,因为没有事先制订规则,幼儿也许并不明白这样的行为是不妥当的。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这一偶然事件及时生成“不能将班里的玩具带回家”这一后发性规则。如果教师发现某些因素不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或影响教育活动的正常展开,就应该充分利用这些事件及时生成后发性规则,从而把握最佳时机引导幼儿。
3.灵活生成授权性规则
根据规则对行为的态度,我们可以将规则分为专制性和授权性两类。专制性规则的典型表述是“不许如何”或“禁止如何”。授权性规则的典型表述则是“可以如何”或“有什么权利”,教师把是否能采取某类行为的权利授予幼儿,由幼儿自主决定做或不做,其目的在于保障幼儿自主权利。很显然,授权性规则更加民主,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实际需求,在合理的范围内赋予幼儿一定的权利。例如班上有个幼儿“尿裤子”了,教师从该事件中认识到,幼儿的生理性控制能力还不能和成人相提并论,如果幼儿上厕所要等到教师允许后才可以去,很可能会再次发生类似事件。于是,教师灵活生成了授权性规则,制订了“想上厕所可以直接去”的规则,把是否“能随时去厕所”这一行为的权利授予了幼儿,从而保障了幼儿的基本权利。
4.民主生成提倡性规则
根据规则对行为要求的强弱,我们可以将规则分为提倡性和命令性两类。提倡性规则是指希望、期待幼儿采取或者不采取某种行为,但并不强求幼儿。比如“举手回答问题”“吃饭时不说话”“互相谦让”等都属于提倡性规则。这类规则表达了教师对于幼儿的期望,如果幼儿能按规则行事则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了教师的愿望,但没有按规则行事的幼儿也不会因此受到惩罚。命令性规则则是以“一定要做”或者“绝不能做”的形式呈现,表达的是对于某些行为的坚决态度。然而,规则应该是班级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调节着班级主体间的关系,〔5〕因此,班级规则的生成应该通过民主、平等的方式,尽量避免制定命令性规则,多生成提倡性规则。例如教师发现幼儿有争抢玩具的行为,并没有简单地加以训斥或是惩罚,而是通过生成提倡性规则如“大家轮流玩”或者“让我们一起分享玩具”等,鼓励幼儿互相谦让、遵守秩序,从而有效化解了幼儿之间的冲突。提倡性规则充分尊重了幼儿的自主性,更有利于幼儿内化规则,产生自律。
总之,偶然事件具有情境性、丰富性、不确定性、不可预计性等特点,它为幼儿园班级规则的生成创造了无限可能。幼儿园教师应该充分运用偶然事件生成班级规则,使规则的制订更加科学、合理,从而达到既合乎幼儿实际需要,又保障班级活动顺利、有序、有效进行的目的。
参考文献:
- 论文部落提供核心期刊、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SCI期刊和EI期刊等咨询服务。
- 论文部落拥有一支经验丰富、高端专业的编辑团队,可帮助您指导各领域学术文章,您只需提出详细的论文写作要求和相关资料。
-
- 论文投稿客服QQ:
2863358778、
2316118108
-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