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4-01-08 16:47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李海涛 点击次数:
一、改革的思路框架
2008年开始,潍坊市潍城区委区政府下决心进行事业单位改革,制定了改革5年规划,以开展事业单位改革攻坚年活动为切入点,强力启动改革工作。改革的思路和框架是在实行政事分开的同时,理顺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政事关系,优化调整布局,压缩机构编制,促进事业单位内部运行机制的转换,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引导事业单位逐步走向社会、进入市场、减人增效,减轻财政负担。总的目标是到2013年全区事业单位实现“四个五分之一”,即事业单位个数减少五分之一、事业单位人员减少五分之一、财政供养人员减少五分之一、除文化教育等公益性事业单位确需财政补贴外,其他单位每年减少财政补贴五分之一,五年内力争实现自负盈亏。
二、改革的实现形式
改革过程中,我们坚持因地制宜、因情制宜、因人制宜的原则,对不同领域、不同情况的事业单位分别采取“转、嫁、清、调”的改革办法,坚决不搞“一刀切”。
(一)转,就是转企改制。对列入转企改制条件的单位,采取分步推进的办法。首先选取改制条件成熟的区政府招待所等5家单位,根据情况分别选择不同形式转企改制,其中2家单位采取内部员工入股,经营者持大股,买断国有资产,承接原单位的资产和债务,全部接受原单位干部职工的形式改制为股份有限责任公司;1家采取撤销机构,内部员工一次性发放安置补助的形式进行了改制;另外2家实行国有资本整体出售的方式,引进战略投资者,实行民办民营。对改制条件暂时不成熟的单位,先注销其事业性质,收回事业编制,让广大干部职工思想上有个接受过程,待条件成熟时,改企与转制同步进行、一步到位。
(二)嫁,就是嫁接经营。探索创新公益领域经营困难事业单位的改革途径。潍城区大柳树医院和区直机关幼儿园2家事业单位因管理经营不善,职工工资多年不能正常发放,单位人心涣散。2008年以来,我们引进区外资源,采取合作经营的模式,分别与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潍坊市直机关幼儿园签订合作经营协议,短短几年,这两个单位就依托合作单位的优质资源,突破事业发展的瓶颈,单位重新焕发活力,实现了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此外,我们突破传统思维,大胆探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改革新模式,与潍坊市中医院协商运作,在保证原机构公益性质、产权归属和人员身份不变的前提下,整体托管3家街道卫生院,组建了潍坊市首个三甲公立医院与街道卫生院医疗联合体,市中医院对卫生院的内部运行实行统筹管理,实现三级医院管理、技术、人才、设备全方位向基层下沉,既提升了街道卫生院的整体竞争力和经济社会效益,又使广大人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市级三甲医院的高水平医疗服务。
(三)清,就是清理整合。先后于2008年、2010年和2012年进行了三次事业单位清理整合,对“三无”、职能消亡或成立后一直未开展业务的坚决予以撤销;对职能弱化的视情况予以撤销或削减编制;对职能相同、业务相近的单位,通过资源整合予以合并。三次共集中清理整合事业单位58家。
(四)调,就是调整规范。在搞好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清理整合的同时,做好其他事业单位的调整规范。先后对103家事业单位的主要职责、编制员额、领导职数、内部机构等事项进行了调整规范,机构编制调整规范严格遵循“控制总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有减有增”的原则,做到既管住又管活。
三、改革的几点经验
(一)争取领导支持,落实目标责任。一是成立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事业单位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的协调推进;二是实行民主决策,涉及改革的有关政策和重大问题必须经过事业单位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区政府办公会、区委常委会等进行研究并通过;三是落实目标责任,采取领导包靠、两办督察的办法,各部门一把手对本部门改革负总责,区级领导对分管部门的改革一抓到底,区委、区政府督查室定期督办。
(二)严格落实政策,规范操作程序。先后制定《关于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实施意见》等5个规范性文件,统一了政策规定。改革改制过程中,无论是资产评估、改制政策落实还是方案制定,我们严格按政策办事,按规定操作,凡是牵扯到产权改革的单位,均聘请具有法定资质的社会中介机构进行验资评估,评估结果面向社会公示,并由国资局核准备案,改制方案必须经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后,由区事业单位改革领导小组审批。
(三)完善配套办法,整体协调推进。为保证事业单位改革的完整性和连续性,我们采取以区事业单位改革领导小组牵头,机构编制、组织人事、纪检监察、财政审计、社会保险等各项改革整体配套推进的方式进行。在区里出台事业单位改革总体实施意见的同时,涉及的各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分别制定配套办法,并统一以事业单位改革领导小组或区委、区政府名义下发。
(四)坚持以人为本,稳妥慎重务实。改革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把维护干部职工的合法权益放在首要位置,在省市政策框架内,结合实际制定了更加具体的优惠措施,规定改制单位的净资产抵扣部分必须优先用于安置干部职工,离休人员的医疗保险费用,根据现行政策规定和标准一次性计提10年,留给改制后的单位统一管理和使用。
四、改革的初步成效
(一)精简了事业机构编制,减轻了财政负担。累计完成转企改制事业单位5家,收回事业编制807名,安置事业人员1163人;注销14家经营开发服务类事业单位性质,收回事业编制148名;撤并整合事业单位58家,分流安置人员228人。全区事业单位总数由318个精简为254个,减少20%;事业人员由7826人精简为5615人,减少28%,其中财政供养人员由6634人精简为5178人,减少22%;全区事业人员连续5年实现负增长,累计节约财政支出3000余万元。
(二)优化了事业布局结构,促进了职能转变。通过改革,脱钩改制了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撤销合并了部分空壳、职能消失和机关附属性、延伸性事业单位,将有限的事业单位机构编制资源集中到了文教卫生等社会公益领域,全区事业单位整体功能逐步向为社会提供公益服务转变,同时也为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顺利推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转换了单位经营机制,激发了发展活力。通过改革,进一步明确了事业单位其功能定位,特别是改企转制或合作经营的单位,随着产权制度的改革和内部经营管理机制的转换,极大调动了职工和经营者的积极性,单位经济效益明显好转,职工生活有了大幅度提高。通过改革,政府减轻了包袱、单位实现了发展、职工得到了保障、老百姓享受了实惠,实现了“四赢”。□作者系潍坊市潍城区编办副主任E:ZY
关键词:事业单位改革转企改制清理规范
联系方式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