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3-08-18 09:19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王战 崔璨 点击次数: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和世界一体化趋势的日益发展,中外跨国婚姻现象日益普遍,中法跨国婚姻也随之日益增多。自从1964年中法建交以来,中法交流日益频繁,尤其是近年来举办的“中法文化年”更是为中法关系添光添彩,也创造了越来越多中法交流的机会。辜鸿铭曾经在《中国人的精神》中说过:“在我看来,似乎只有法国人最能理解真正的中国人和中国文明”,因为法国人拥有一种和中国人共通的“非凡的精神特质”[1]。中法两国分别是东方与西方文化、文明的主要代表,中法两国不同的文化特色会引发中法跨国婚姻出现种种的障碍,表现在诸如婚姻动机、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冲突。寻找解决中法跨国婚姻障碍的有效对策,既有利于促进中法跨国婚姻的和谐,又有利于促进中法文明乃至世界各国文明的互动与共荣。
一、中法跨国婚姻中的文化障碍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东方文明古国,法国在西方文明的发展历程中一直扮演着一个无可替代的角色,中法两国文化、文明的民族性、差异性是显而易见的,这种差异性无疑是无数中法年轻人相互倾慕、相互吸引的重要原因。但成长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中法年轻人缔结婚姻、组建家庭后,如果不能很好地处理这种文化的差异性,障碍就会产生。中法跨国婚姻中的文化障碍主要表现为婚姻动机、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
1.婚姻动机的差异
由于文化的差异,中国年轻人和法国年轻人婚姻动机有所不同。男尊女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女子从小就被灌输“三从四德”,中国传统文化往往把男人喻为“太阳”、“大树”,把女人喻为“月亮”、“小草”,以此来突出的男人的刚强、伟大和女人的纤柔、弱小。新中国虽然响亮地喊出了“妇女能顶半边天”,大力倡导男女平等,并出台了一系列保障男女平等的政策法规,但是要在中国真正实现男女平等,尚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无论是教育权、还是就业权,中国的男女皆尚未完全平等。就教育权而言,在中国农村,如果一些贫困家庭不能同时供养孩子们上学,男孩往往优先享受教育权。再如就业权,尽管中国政府三令五申地强调要保障男女的平等就业权,但由于女人和男人的生理差异,如女人要生孩子、休产假,很多用人单位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往往是“宁要武大郎,不要穆桂英”,女性的就业压力要比男性大得多。除此之外,在中国,女性的退休年龄也比男性早五年。在此现实境遇下,很多女性迫于无奈,往往只能找一个靠谱的男人组建家庭,然后牺牲自身的事业以全身心地支持“另一半”。因此,中国女性的婚姻动机往往是为了得到一个稳定、安全、舒适的生活。
尊重女性是法国文化的重要特征。最近,法国政府对“mademoiselle”(小姐,用来称呼未婚的女性)一词的禁止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法国女人比中国女人更有能力,也更独立。对于法国女人而言,男人并不是一个必需品。她们完全可以一个人过得很好,甚至一个单身女人带着一个孩子也可以生活无忧。尊重女性的法国文化传统,使得法国女人对生活有着非常大的安全感。所以,她们完全不想仅仅为了在生活中有一个可以依靠的男人的身影而放弃自己的独立和自由。她们需要的不是一个所谓的婚姻,而是真正的爱情。如果她们找不到真爱,那么她们就不会选择结婚。
婚姻动机的差异往往会给中法两国年轻人的婚姻生活带来诸多误会。如法国男人往往会认为,中国女性在婚姻上具有功利性,把婚姻物化,她们和论文部落法国人结婚仅仅为了签证或者暂住证而不是出于纯洁的感情,并因此而对她们产生不良印象。其实,从中国文化传统来考量,中国女性所追求的只不过是一个具有安全感的婚姻,如果一个法国男人可以给她安全感,她就会全身心地爱他。又如,浪漫和自由一直是法国文化的核心元素,对于一个中国女性来说,法国男性喜喝酒、爱浪漫、贪图享受、责任感差,可能不够靠谱。
2.生活方式的差异
正如法国作家安德烈·莫洛亚(AndréMaurois)所言,在一个幸福的婚姻中,双方的利益和爱好都应该被尊重。受不同的动机推动,来自于中国和法国的一对男女走到了一起,开始了一段罗曼蒂克的关系。刚一开始,似乎所有的不同带来的都是探索的乐趣和吸引。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新鲜感和激情逐渐消退,两人生活方式的差异就会成为婚姻的障碍。
其一,生活习惯的差异。婚姻通常会经历四个时期:“蜜月期”、“危机期”、“恢复期”和“适应期”。“蜜月期”的差异,是夫妻双方相互吸引、制造浪漫的润滑剂。可同样的差异,在“危机期”则可能是麻烦的制造者。如,法国人通常喜欢早上洗澡而中国人则倾向于睡前,于是中法跨国婚姻中的中国伴侣们每晚都不得不和一个带有体味的法国配偶“共眠”。又如,法国人通常晚餐吃的很晚,而且细品慢饮时间很久,而中国人大都习惯六七点左右晚餐。再如,中国人喜欢喝热水而法国人通常只有泡咖啡才饮用热水。夫妇双方生活习惯上的差异,会成为中法跨国婚姻中的障碍。
其次,生活观念的差异。中国传统文化大力倡导“尚公去私”和勤劳俭朴精神。在此传统文化观念影响下,中国人往往视从早到晚工作、一个星期休息一天、几乎没有假日(除了法定节假日)、经常加班的工作环境为常。与此不同的是,保障个人追求和享受幸福生活的权利和自由是法国文化的一大特色。法国人认为,工作只是生活的一部分,为了事业而放弃自己陪伴朋友、家人的闲暇时间是不可想象的。对法国人而言,如何去享受生活、欣赏生活中的细节是生活中一件重要的事情。曾在法国任职四年半的职业外交官徐波说过:“我迄今对法国人爱玩、会玩感受很深,玩已经成为他们的一种生活方法[2]。”法国目不暇接的节日与假期也是他们享受生活的一个体现。法国人早上九点开始上班,下午四点下班,有着全世界时间最长的带薪休假,时不时举行一两次罢工,并且还可以在下班回家的路上去路边的小酒吧里坐一坐,喝一点小酒,再回去陪孩子。这种生活观念的差异往往会导致中法跨国婚姻生活中的很多矛盾与冲突。中国人会认为自己的法国伴侣责任感差,而法国人则会认为自己的中国伴侣完全不明白生活的本质。
文化差异还体现在中法的金钱观和消费观的不同。在中国,年轻的父母从孩子还在上中学时,就开始存款,为孩子工作以后购房筹集首付款,年轻人工作买房之后,拿到手的工作一大部分又只好交给银行还贷款。然而法国人已经非常习惯租房子住了。然后他们用剩下的钱去环游世界,每周末去剧院看戏,也会有更多的时间去品位生活。中法跨国婚姻中的男女双方,会由此产生分歧。中国人会觉得自己的法国伴侣眼光不够长远,只顾眼前享受;法国人会觉得自己的中国伴侣不懂得享受生活、缺乏生活情趣。男女双方不同的金钱观与消费观是由两国的文化差异造成的,虽无优劣之分,但处理不当,也会导致矛盾和冲突。
3.家庭观念的差异
相关内容
联系方式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