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鉴别 论文检测 免费论文 特惠期刊 学术答疑 发表流程

不适应的孤寡老人:L村孤寡养老方式研究

时间:2013-08-27 15:32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唐燕 点击次数:

  费孝通先生认为不同于西方“接力”模式,中国传统的家庭养老是一种代际间的“反馈”模式,即甲代抚养乙代,乙代赡养甲代,乙代抚养丙代,丙代赡养乙代,即上一代抚育下一代,下一代反哺上一代。这种模式体现了两代人之间的均衡互惠的原则。反馈模式的基础在于“养儿防老”,这也是均衡社会成员世代间取予的中国传统模式。这种模式的存在得益于稳定的小农经济社会,并受到儒家孝道的巩固。阎云翔通过对下岬村的研究表明农村社会的家庭结构变动,特别是老年人家庭的核心化已经证明中国的家庭赡养模式开始出现问题,代际间的冲突和孝道衰弱成为农村社会中较为普遍的一个现象。由于市场经济促成了新的道德观的形成,当代的农村青年也重新审视赡养老人的问题,两代人之间的关系更多地是一种理性的、平衡的交换关系,双方必须互相对等得给予。本文意在通过L村孤寡老人养老方式的变迁与前面两位学者进行理论上的对话。
  一、L村福利院
  L村是四川德阳中江县的一个汉族村落,因L村及周边同镇所辖的多个汉族村落的孤寡老人皆为福利院的供养对象,所以本文以研究对象孤寡老人的家族所分布的范围为研究的空间单位,即L村及周边村落。
  L村幸福家园,是5.12地震后专为五保人员修建的福利院,2012年6月底正式接受孤寡老人入住。福利院占地1300多平米,上下两层共30间住宿、60个床位,配有楼层公共浴室、食堂与储物间、办公室与娱乐室。院内由4个管理人员负责老人的饮食起居、组织生产活动。正式入住的第一天有36人登记,且以无子嗣未婚男性老人为主(24人),其余为伤残五保人员,本文仅以60岁及以上年龄的老人为研究对象。
  二、不适应的孤寡老人
  养老院的修建在外人看来是国家保障了这类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居,然而老人却显得非常的发表论文沉寂和不安。管理人员说这些老人才来的一段时间里都比较烦躁和寡言,有的甚至产生了肢体冲突;也有老人不服从管理,与管理人员发生争执。据管理人员所言:“一方面,这些老人基本都是家(族)里不管的,和家(族)人关系不太好,情感比较淡漠,所以才塞到福利院来。另一方面,老人一个人在家自由惯了,但是这里有严格的作息要求和行为规范,所以他们还不适应这里的生活”。
  老人的焦躁不安仅仅是因为不适应福利院的生活吗?与其说是不适应福利院养老,倒不如说是家族成员的不管不顾让老人很是绝望。为什么这么说呢?
  这是因为在当地的村落中历来奉行“养儿防老”的传统,对于无子嗣的孤寡老人,则由家族负责赡养,然而现在的孤寡老人却得不到家族成员的反哺。
  家族为什么不再承担老人的赡养义务?是老人自身的缘故还是家族成员的关系所造成?首先需要明确这代孤寡老人的特殊性:他们是出生于19世纪30到50年代左右的川西农村,历经了土地改革、集体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他们的青春奉献给了集体时代,又在国家以农哺工的规划中忙活的大半辈子。由于社会的系列变革,多弟兄家庭有限的资源,以及现代化过程中老人无形地被边缘化等多方面的原因,导致了他们丧失了组建家庭的条件,以及被家庭剥夺了外出打工的机会,从而阻断了经济收入,老年生活困难。据老人口述和村落邻里表明这些孤寡老人的养老原本是家族的应尽的责任,自古以来便是家族后代赡养本族老人,这是地方养老文化机制。
  三、传统家族养老松弛的原因
  L村传统的家族养老是通过家族长者商议,并在征求家族成员意见后,才最终确定老人的赡养方式。两种较普遍的方式为:其一,由家族内有能力和意愿的个人或户来赡养老人,老人的财产归属到赡养老人的家庭;其二,与家族内的某个成员家庭一起居住生活,家族其他成员主要是配给粮食或凑份子钱为老人养老。两种情况中的某个成员一般都是同族内的侄子,也有同辈老人一起生活的,但因年老也必然得接受子代的赡养。这两种方式主要是针对家族内男性未婚老人的赡养。
  (一)土地改革
  费孝通先生说:“我们研究年轻人赡养父母的义务必须联系继承问题”。i在L村,因为存在广义的代际反哺,即孤寡老人可以得到家族晚辈的赡养,所以也从可继承的有限的财产进行讨论。在农耕区,家族的维系是建立在以土地为主要财产的基础上,家族族田共有使家族团体得以稳固并不断的发展壮大。然而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土地改革使土地私有变成了公有,农民丧失了赖以生存的根基——土地。正因为土地公有,族内成员不再享有对长辈土地的继承权,从而使以土地为物质和经济保障的宗族养老也已逐渐的成为空壳,家族老人养老成为“无米之炊”。
  土地的集体化让当地的百姓处于游离状态,就如水面的浮萍。土地对乡民的束缚大大减弱而使农村不再像以前那样封闭,改革开放后人员的流动特别是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L村及所在镇的人口大量地流入城镇,他们关注更多的是家族外的社会。土地的国有以及社会流动不断增强,家族利益共同体弱化,家族观念逐渐减弱,族员赈济互助以及对老人的赡养的责任和义务已淡化,代际的反哺链条开始弱化,特别是乡土社会存在明显的差序格局的亲属关系使得孤寡老人养老更是雪上加霜。
  (二)家庭(族)结构的变迁
  1、家庭规模缩小
  社会变革推动的家庭变动。上世纪50年代前后的土地改革深刻地影响了L村的家庭形态,表现在:家族组织受到冲击,血缘家庭间的横向联系被削弱,传统的长老权威下降;土改后社会主流意识和政府倡导家庭成员互相平等,这就限制了家长和长辈的权力,一定程度上改变着家庭成员的关系。总之,土地改革通过改变他们的财产水平和生存条件而影响家庭的形态。集体经济时代,集体拥有生产资料和集体组织生产也使L村家庭观念淡化,家庭关系趋于平等。同时家庭财产范围缩小和个人劳动贡献显著也是家族解体的因素。文化大革命对传统道德的冲击和批判,也让家长权威丧失舆论。
  转型时期的中国家庭变动。改革开放推动了农村的社会转型,农村劳动力流入城镇,非农活动成为主要的谋生方式。这使得家庭和成员形成地域分割和相互联系纽带受削弱;非农就业的中青年支配收入和家庭资源的能力增强,经济地位提高,家庭财产的继承价值降低,老人的地位下降;家庭养老承担者的微缩,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
  2.代际关系失衡

  •   论文部落提供核心期刊、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SCI期刊和EI期刊等咨询服务。
  •   论文部落拥有一支经验丰富、高端专业的编辑团队,可帮助您指导各领域学术文章,您只需提出详细的论文写作要求和相关资料。
  •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863358778 论文投稿2316118108
  •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

相关内容

联系方式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863358778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316118108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

热门排行

 
QQ在线咨询
咨询热线:
15380085870
微信号咨询:
lunwenbuluo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