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4-10-24 10:44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范俊瑞 点击次数:
摘 要:针对铁路部分基层站段长期以来职评工作开展不力、专业技术人才出现断层和匮乏的问题,从职评组织者和参与者的双重视角入手,点明了企业存在的未形成氛围、未有序组织、未精准耦合三个问题和个人存在的参评“磁力”弱、参评动力小、参评“体力”差三个问题,剖析了企业方面宣传引领不力、重视程度不够、制度落实不佳三个成因和个人方面政策学习不深、激励作用不强、文化水平受限三个成因,提出了企业方面要宣传引领、加强组织、严密匹配三项对策和个人方面要了解政策、正视激励、学习提升三项对策。同时,探讨了职评工作在企业发展中发挥“杠杆”作用的关键在于找准企业与个人的“利益共同点”这个支点,通过企业和员工的共同努力,不断延长“动力杆”,从而攻坚克难,促进个企双赢。
关键词:铁路基层站段 专业技术 职评 杠杆 双赢
中图分类号:F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4)09-250-02
引言
长期以来,铁路部分基层站段职称评审工作以个人意愿为主,一些文化水平相对较高、专业技术有所特长的干部,特别是全日制高校毕业生,能够主动进行技术攻关和科技创新,力争出成果、创业绩,在通过努力基本具备参评条件的同时,主动学习职评政策,积极参与职称评审;相对而言,其他多数干部没有积极参与职称评审工作,对职评政策不关心,对所需要件不了解,墨守成规,不思进取,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多年仍未取得相应的资格。这直接导致了专业技术人才的断层和匮乏,不利于铁路企业的科学发展。以颇具代表性的某单位为例,目前专业技术岗位编制共有181个,但实际具备相应资格且聘任在岗的专业技术人员仅有63名,仅占到34.8%;要求具备专业技术资格的行政管理岗位编制共有166个,但实际具备对应资格的管理人员仅有23名,仅占到13.9%;二者合计仅占24.8%。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生力军,是企业生存壮大的核心竞争力所在。重视人才、发现人才、培养人才、重用人才,是我党一贯倡导的鲜明导向,也是铁路企业发展的实际需求。专业技术人才是铁路人才队伍的基本和重要组成部分,而职评工作解决的就是专业技术人才的“入口”和“升级”问题,但为何职评工作始终声势不大、“火”不起来呢?如何看待职评工作的“杠杆”作用?在职评工作中,企业和个人究竟存在什么样的问题?如何发挥好职评工作的“杠杆”作用,助推改革发展,实现个企双赢?本文拟从职评组织者和参与者的双重角度,对以上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一、“职评”杠杆作用浅析
铁路职称评审工作具有很强的系统性、科学性和严肃性,从参评人员的外语、计算机、继续教育学习成效、学术水平、综合能力等多方面进行考察考核,本着“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通过规范严谨的评审程序,严格比例,优胜劣汰,能够切实把具备相应的专业技术水平、组织满意、同行认可、群众支持的参评人员选拔出来。
职评工作之于企业,能够为企业选拔、储备优秀人才,激发参评人员的荣誉感和使命感,以少量的工资增长投入,换来巨大的激励作用,使其在安全生产、经营管理等各项工作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做出更大的业绩;职评工作之于个人,能够从各个方面提升参评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综合管理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岗位工作需求,享受更高的待遇,为本人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广阔的舞台。与“金字塔”式的行政管理岗位相比,专业技术岗位具有编制相对较多、自主程度相对较大、更容易获得晋升和提高待遇的优势,是个人追求成长进步、实现自我价值的“绿色通道”。虽然企业和个人在职评工作中都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和困难,但是只要找准企业与个人的“利益共同点”,并以此为支点,辅以相应的管理手段,通过企业和员工的共同努力,使得“动力杆”不断得以延长,则职评工作必将成为促进个企双赢的有力“杠杆”,攻克和破解一个又一个的技术、管理难题,在企业改革发展中发挥出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二、职评工作存在的问题
1.企业方面存在问题。
(1)未形成氛围。对职评工作宣传不力,对每个具体岗位人员是否应当参与职评、如何参与、通过评审后待遇如何等,没有进行对照分析和积极引导,导致未能形成人人比学赶超、奋勇争先的良好氛围,一部分专业技术人员普遍存在对职评工作不重视的问题。
(2)未有序组织。对人员现状底数不清,未能针对每名干部实际情况,定期从学历专业、任职资历、已有要件等方面进行分析,按照是否达到岗位任职标准,结合本人意愿,有的放矢地组织职评工作,而是被动受理,申报参评的就开展推荐工作,没有申报的就不闻不问,职评推荐组织工作一盘散沙,混乱无序。
(3)未精准耦合。铁路基层站段在管理和专业技术岗位任职标准中,对专业技术资格有明确要求,一般情况下高级专业技术岗位应具备高级专业技术资格,中层正副科职岗位和中级专业技术岗位应具备中级专业技术资格,一般管理岗位和初级专业技术岗位应具备初级专业技术资格;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侧重于对拟选拔任用干部实际专业技术水平的考察考核,而忽视了选拔聘用上岗后对应岗位任职标准中专业技术资格的匹配、升级,未能实现精准耦合的目标。
相关内容
联系方式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