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席勒审美状态的再认识(3)
时间:2013-09-04 08:57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admin 点击次数:
而在马克思看来,席勒从自由审美状态引出的实践行为思想,是对实践概念的异化。马克思反对“人们仅仅把人的普遍存在、宗教或者具有普遍本质的历史,如政治、艺术和文学等等,理解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现实性和人的类活动”[5]的观念,反对将宗教、政治、艺术等具有普遍抽象本质的活动作为实践的全部内容。相较于马克思彻底的实践观,席勒的实践性活动的观念缺乏一定广度的物质根基,未能看清以劳动为基础的所有社会生活和生产劳动才是真正的实践。这一点主要是由于席勒本人的历史局限性所造成的。
审美状态对于由自然状态到道德状态的中介作用,贯穿了席勒的整个哲学观。可以说,审美状态不仅从美育角度为人性完整提供了重要的启示,也为促进社会完整和谐提供了富有实践意味的价值与意义。席勒在整本著作的最后是这样阐述的:“在那里,指导行为的,不是对异己的道德习俗的愚蠢模仿,而是自己的美的本性;在那里,人以勇敢的天真质朴和宁静的纯洁无瑕来对付错综复杂的关系,他既不必为了维护自己的自由就得伤害别人的自由,也不必为了显示秀美得抛弃自己的尊严”[3](P97)。席勒对于自由的想法不仅存在于个体中,更重要的是在人与人之间营造一种美的、和谐的、让彼此之间可以相互依赖的氛围,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正确理解席勒审美状态的内涵及作用,对于培养综合素质人才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段吉方.意识形态与审美话语——伊格尔顿激进美学的逻辑和立场[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47-53.
[2]张玉能.席勒美学论稿[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31.
[3]〔德〕席勒.审美教育书简[M].张玉能,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2:11,58,13,59,72,95,97.
[4]郑玉明.审美自由与人的类活动——席勒的审美教育思想再认识[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0):116.
[5]〔德〕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80.
[6]朱寿兴.论审美移情与艺术情趣的生发[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6):29-33.
- 论文部落提供核心期刊、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SCI期刊和EI期刊等咨询服务。
- 论文部落拥有一支经验丰富、高端专业的编辑团队,可帮助您指导各领域学术文章,您只需提出详细的论文写作要求和相关资料。
-
- 论文投稿客服QQ:
2863358778、
2316118108
-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