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庄子作品中的美学思想
时间:2013-11-20 11:10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郭瑜 点击次数:
【摘要】庄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庄子哲学思想体系中包含众多美学观念。这些观念对中国美学史的影响巨大,成为当今美学的重要元素。庄子的美学观诸如"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法天贵真"、"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等等不仅影响了中国古典美学,也为今天人们的审美丰富了内涵。
【关键词】庄子;外部形体的自然美;内心无为的朴素美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中,庄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因为他的思想体系不仅在中国哲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而且在文学史和艺术史上的影响也很大。《庄子》既是一部哲学著作,也是我国古代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作品。书中描绘的宏伟壮观的景象和雄奇怪诞的意境能给人美的享受。细读《庄子》一书,我们会发现庄子向我们描述了他的宇宙观、人生观、认识论、美学观和文艺观。庄子在阐述这些观点的时候紧紧围绕道家思想核心,用"道"的思想解释自然、解释人与自然的关系、解释人与社会的关系。用"道"的思想阐释他对美的理解和认识,读《庄子》用心去感受"大道之美"带给人的心理慰藉。
1.庄子美学思想的内涵
庄子的美学思想源于他的哲学观,他的哲学观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独与天地精神往来"。庄子在与天地万物的对话中体验到一种人与自然的合一、和谐的愉悦。并由此获得与"道"合一的至高境界美。庄子美学思想有两个层面:一是外部形体的自然美,一是内心无为的朴素美。
(1)外部形体的自然美是来自"天地"之间的。这种美是顺应大道,自然无为的。庄子对美的描述是这样的: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是故圣人无为,大圣不做,观于天地之谓也。(《知北游》)
"不言、不议、不说、无为、不做"正说明庄子的美学境界与道家思想境界一致,追求道法天地,道法自然,无为顺物。宇宙中一切保持自身天然本性的事物都是美的。庄子把天地万物的自然本性视为最高最纯的美,大自然中自然天成,未经雕琢的自然之美才是美的极致。因此《庄子》中就有很多对大自然的美景加以描绘的地方。有日月星辰、雷电风雨、大海仙山、飞禽走兽等等一幅幅大自然的壮阔美景。包括那些能顺应大道,无为虚静的具有完美外形的至人、真人、神人。庄子将这种不带有任何人为的痕迹的自然朴素的不加雕琢虚饰的美称为"真":
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故强哭者,虽悲不哀;强怒者,虽严不威;强亲者,虽笑不和。真悲无声而哀,真怒未发而威,真亲未笑而和。真在内者,神动于外,是所以贵真也。······礼者,世俗之所为也;真者,所以受于天也,自然不可易也。故圣人法天贵真,不拘于俗。(《渔父》)
"真者,所受于天,自然不可易。"这是庄子审美的最高原则。它着眼于审美对象的必须保持自然,不能有人为因素。就好像"强哭者,虽悲不哀"不是自然情感的流露,就会让人感觉到一种虚假。而"真悲无声而哀"才是真情流露。这种"法天贵真"的美学思想决定了庄子对自然真美的肯定,同时也就否定了人工雕琢的行为。在庄子看来人工雕琢就是对天然本性的摧残、对美的破坏。本来"泽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饮"闲适自在,一旦"蓄乎樊中",则"神虽王,不善也。""牛马四足,是谓天。"等到"落马首,穿牛鼻。"真可谓是"以人灭天、以故灭命"。扼杀了大自然中天然之美。在《天地》中庄子也写到百年之木枝叶繁茂,一旦被砍即使做成尊贵的"牺尊",涂上花纹,由于失去了天然本性也是不美的。
(2)内心无为的朴素美是个体审美过程与自然万物本身的特征一致的联动,个体的审美也必须在自然无为、与道合一的境界中才能体验美的愉悦。这主要是针对审美主体而言。庄子认为人如果有目的地去"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察古人之全"(《天下》)是很难得到美的感受的。在《天道》中庄子说"夫虚静恬淡、寂寞无为者,万物之本也。······静而圣,动而王,无为也而尊,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要想获得美的体验必须达到内心的虚静恬淡、朴素无为的境界。"虚静恬淡、素朴无为的精神本身就是一种美,这种美甚至还远远超越于形体的美之上"[1]可以这样说庄子在对审美对象进行审美时并没有带着审美的目的。他对审美对象只有直觉的体验,就是在终止一切思维判断的虚静精神状态下去感受美,达到审美主体和客体的合一。这应该是庄子美学思想的又一特点。审美主体要感受审美对象的内在美和精神美。"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据此庄子有意地创造了一大批形体残缺而德全之人如兀者王骀、兀者申徒嘉、兀者叔山无趾、哀骀它等,以形体的丑陋来衬托人格的完美。庄子的观点是一个人的外形丑恶,并不影响他的精神美,人格精神上的美,使人们忘掉了形体上的美丑。他看重的是精神美,即所谓游于形体之内,而不索于形体之外。而要达到这样的审美境界审美主体就必须做到"离形去智"完全忘掉自身形体的存在,不带有任何功利得失,忘却世俗烦恼,"无功、无名、无己"才能与审美对象融为一体,人与物齐,达到物我两忘的审美境界,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庄子梦蝶"梦境中庄子已物化为蝶才能体会到物我为一的愉悦,"濠梁观鱼"从心灵上体验到鱼之乐。而达不到庄子的物我两相忘的审美境界当然就不可能体会到鱼之乐了,比如惠施是不可能有庄子的那种体验的。在庄子的审美体验中审美主体和审美对象是主客合一,物我合一了的。物被拟人化,人也被拟物化,物与人直接交流,融为一体,我即物,物即我,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才能进入审美的崇高境界"物化"的境界。
- 论文部落提供核心期刊、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SCI期刊和EI期刊等咨询服务。
- 论文部落拥有一支经验丰富、高端专业的编辑团队,可帮助您指导各领域学术文章,您只需提出详细的论文写作要求和相关资料。
-
- 论文投稿客服QQ:
2863358778、
2316118108
-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