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05-27 16:15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许江 点击次数:
摘要:《魔道》是施蛰存最著名、最独特的小说文本之一,它描述了当时大多数中国作家未曾关注的人类隐秘、变异的心理世界。小说的叙事建立在乡村与都市、性的解放与保守两个二元对立的模式之上,通过对这两种模式的具体分析,并利用叙事学理论从文本叙事策略的角度入手,可以更为清晰和准确地把握这篇小说的现代性特征。
关键词:施蛰存《魔道》叙事策略现代性
一
小说《魔道》1931年发表于《小说月报》第二十二卷第九号。作者施蛰存给我们讲述了一个颇为怪诞、狭邪、惊悚的故事:主人公在上海开往X州的火车上看到一个丑陋、阴险的黑衣老妇,他认定这个令人恐惧的老太婆是一个“会使魔法的妖妇”,他想躲开她,可在此后的旅程中却多次撞见这个黑衣老妇,仿佛始终被她纠缠而无法摆脱,最可怕的是,几乎每次撞见她,都会令主人公坠入一种病态的性幻想和“超现实主义的色情”享受之中,主人公因此总是感到一种异常的、难以控制的晕眩、焦躁、恐惧和痛苦!
这篇小说篇幅不长,核心情节的设置显然受到了弗洛依德心理分析学说和爱伦·坡、显尼志勒(Schnitzler)及法国怪诞小说模式的影响,这给当时的大多数读者造成了接受上的隔阂与障碍。对这篇小说最早的评论来自于上海的左翼文人楼适夷,他认为《魔道》所代表的“乃是一种生活解消文学的倾向,在作者的心目之中,光瞧崩坏的黑暗的一面”,并且只是“从这崩坏中发见新奇的美,用这种新奇的美,他们填补自己的空虚。”[1]这几乎成为对《魔道》的一种“定评”,影响相当深远,直到1980年代末严家炎仍然认为《魔道》“这种扑朔迷离的写法,说明作者为表现怪异的心理过程而实在有点走入魔道了。”[2]
199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的历史语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批评理论和意识形态都在进行着深刻的调整与变革,《魔道》这样的小说与社会文化、审美接受之间的距离似乎变短以至于消失无形了。当城市生活逐渐吞没中国人的乡村记忆,成为大众生活的焦点和主流时,需要一种与之相适应并且富于活力的叙事方式的出现,施蛰存的心理分析小说以现成和高质量的姿态填补了这种叙事空白,人们好像突然发现中国不仅早有都市文学,而且已然发展出了一套颇具表现力的表现方法。
施蛰存在1992年的一封信中谈到:“在《魔道》这一篇中,我运用的是各种官感的错觉,潜意识和意识的交织,有一部分的性心理的觉醒,这一切幻想与现实的纠葛,感情与理智的矛盾,总合起来,表现的是一种都市人的不宁静情绪。”[3]施蛰存在一次访谈中还表示:他的小说有两个循环出现的主题——性欲和志怪,这是大多数中国作家所不关注的。[4]因此,我们完全可以这样理解:施蛰存所着力表现的那种“都市人的不宁静情绪”,在本质上源于或者就是“性欲与志怪”的作祟和撩拨,这是施蛰存对其笔下的都市生活、都市文化和都市审美心理、情感世界的基本而独到的把握,他凭此建构起属于他的富于审美现代性的都市叙事空间,这个叙事空间的关键词正是他的小说中出现的那两个英文单词——fantastic(荒谬的)和grotesque(奇异的)。以上观念和意识在《魔道》中得到了最为完整、深入而极端的阐释,通过对其进行叙事分析,我们将会更好地把握到这种阐释的内涵。
相关内容
联系方式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