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3-08-27 10:37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张宇霖 点击次数:
1.3.2.2沈从文笔下的中国人是湘西世界的“乡下人”形象
沈从文生活在20世纪的中国,他的童年是在美丽的湘西渡过的,湘西秀丽的自然风光和勤劳朴实的乡下人形象直接影响了沈从文的文学创作,成就了他独特的“乡下人”气质。沈从文笔下虽然也表现出当时的中国人的愚昧陈腐,但是从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感受到沈从文对于中国人民的勤劳、朴实、善良的赞美,尤其是一系列的对于湘西人民生活的描绘,无不体现出作者对于自然生命形式和原始人性的赞美,同时也隐藏着沈从文对于祖国的热爱以及强烈的民族危机感。
在沈从文的湘西小说中,生动描绘了湘西人民乃至中国人民的简单纯朴的民风,婚恋风俗、吴楚文化、民风民居、节日习俗等无不展现出沈从文的“乡下人”情结。对与沈从文而言,刻画中国人的无知愚昧纯属无奈,是对鸦片战争之后的中国国情的一种真实反映[5]。与杰克·伦敦不同,沈从文置身于真实的中国环境中,对于中国人的形象描绘的更加全面真实,再加上沈从文坎坷的人生经历也促使他更能够理解当时中国人的苦闷和无奈,所以,沈从文笔下的中国人形象主要以湘西世界的“乡下人”形象为主,并且他眼中的中国人形象是迂腐与善良、麻木与朴实、忍耐与勤劳共存的。
2.杰克伦敦与沈从文对中国人形象有差异的原因分析
造成杰克·伦敦与沈从文看待中国人形象有所差异的原因有很多,既有客观方面的原因,也有主观方面的原因。
2.1文化背景的差异性造成了认识的差异性
不同文化背景孕育出不同的思想。同样是中国人,同样是中华民族,之所以杰克·伦敦看到的中国人形象与沈从文严重的中国人形象有所差异,与文化背景的差异性是分不开的。
杰克·伦敦从小生长在美国环境中,受美国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影响较大。20世纪的美国推崇帝国文化和“白人优越论”,再加上美国政府对于中国形象的妖魔化宣传,使得杰克·伦敦眼中呈现出扭曲的中国人形象,他在作品中不自觉的沿着美国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路线走,必然进一步丑化中国人形象,美化帝国主义形象[6]。
与杰克·伦敦不同的是,沈从文身处20世纪的中国这一大背景下,当时的中国一方面国力不强、风雨飘摇,另一方面中国文化百花齐放,为文人创作奠定了基础。就沈从文而言,他受湘西文化及道家文化、佛家文化、基督教文化的影响较大,这些不同的文化涵养同时融汇进沈从文的文学作品中,形成了他对中国人形象的不同视角。沈从文的文学作品大部分是以湘西世界为主要题材的,不管是回忆童年的作品,还是城乡对比作品,都散发着淡淡的哀愁和对中国前景的担忧,同时讴歌乡下人的人性之美,甚至认为要改造病态人生与人性,就必须弘扬淳朴粗犷的乡土文化和诚实善良的生命力旺盛的“乡下人”性格。
2.2成长经历的差异性造成了对中国人形象的不同认识
一个人的成长经历直接影响到他对事物的认识程度,关乎着他观察事物的视角。杰克·伦敦之所以在所有的作品中将中国人形象刻画成了愚蠢、凶狠、狡黠的魔鬼形象,与他的人生经历是息息相关的。杰克·伦敦出生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一个破产的农民家庭,童年时的他就已饱尝了贫穷困苦的滋味。用他自己的话说,他沉到了“贫穷的底层”,亲眼目睹了帝国主义统治下的民众的苦难,但是贫穷的生活激发着他想要成功的欲望。复杂的人生经历造就了他复杂矛盾的思想,受帝国主义思想的影响,殖民主义思想他的内心深处扎根,将美国人民看成是一个优秀的民族,而将中国劳工看做是劣等民族,中国人丑陋的形象一直深深扎根于杰克·伦敦的心中,这是对于中国人形象的巨大误解。
沈从文的祖母是苗族人,母亲是土家族人,祖父是汉族人,这一特殊的家庭背景造就了他独特的文化深邃和乡村情结。作为只有高小学历的沈从文在文学艺术上能取得如此辉煌卓越的成就,与他青少年时期独特的生活经历密不可分的。沈从文从小不爱读书,崇尚自由,喜爱大自然,他的逃学经历不仅没有荒废他的智力,反而成就了他作为一名作家的广博的思想情怀,这是旧社会禁锢人的天性的读书制度所无法替代的。他在作品中生动地描绘了淳朴善良的中国人形象,但同时隐含了对中国前途的丝丝忧虑。
2.3不同的历史境况造成了对中国人形象的主观认识的差异性
杰克·伦敦之所以会对中国人形象产生如此巨大的误解,也是有一定的历史原因的。杰克·伦敦生活的年代正是西方各宗主国殖民扩张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的美国国力强盛,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思想泛滥,他所接触到的西方文学大部分都是极力赞扬帝国主义统治的,在这一特定历史环境的影响下,杰克·伦敦内心深处潜移默化出一种“白人至上”的殖民主义思想,再加上他从没有正面接触过中国人,也没有真正到中国游历过,所以在主观上,他已经将中国人等同于劣等民族了。
20世纪初,受民主思想的影响,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的中国中央政府,不得不顺应历史潮流,采用西方的民主政治体制来维护其统治地位,所谓的民主体制实际上只是地主阶级为扼制革命而采取的自救措施[7]。中国仍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广大人民群众继续陷于苦难的深渊。沈从文生活在风雨飘摇的中国,他一方面表现乡下人与都市人被扭曲得变了形的灵魂,同时挖掘他们身上尚未完全泯灭的人性,甚至神性。
3.结论
不同的社会背景和人生经历使得杰克·伦敦与沈从文笔下呈现出两种不一样的中国人形象。实际上,杰克·伦敦对中国人的仇视和歧视,代表了当时很多西方人对中国人的偏见和误解,而以讴歌人性为主的沈从文则以一种超乎想象的宽容理解心态看待当时的中国人的苦难。通过两者对于中国人形象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出东西方文化在同一历史时期下的巨大差异性,显然这种差异是由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是,我们始终相信,真理是能够经受得住时间和实践的检验的,而实践证明,中国人不仅是勤劳、勇敢、智慧的民族,中国是一个友善、淳朴、创新的发展中国家!
参考文献:
[1]王小莉.傲慢与偏见——杰克·伦敦笔下的中国人形象[J].新学术,2008年06期
[2]邱畅.中国形象在美国小说中的误读[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七辑)[C].2010年
[3]阿贝尔.孤枕难眠的沈从文——读《沈从文家书》[J].广西文学;2011年08期
[4]万智杰.碰撞与融合——杰克·伦敦与沈从文笔下的中国人形象比较[J].考试周刊,2009年22期
[5]刘永春.论沈从文书信中的文学批评[A];第十七届中外传记文学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6]胡方铮.杰克·伦敦作品中的“超人”悲剧探析[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7]栗大伟.论沈从文“乡下人”心态的双重性[J].学周刊;2011年06期
联系方式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