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3-08-28 13:00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黄兵 雷红英 点击次数:
三、研究现状分析
早在1994年,学者王齐洲、王泽龙主编《湖北文学史》,已对新时期湖北文学开展初步研究。1999年湖北省文联出版了《湖北文艺50年》和《湖北新时期文学大系》进行研究和总结。湖北大学文学院是研究湖北文学的重镇,该院成立了“湖北作家研究中心”,并定期出版《湖北作家论丛》,影响较大;2000年隆重推出了“当代湖北作家研究丛书”,将作家个案研究与文坛症结性话题进行整合与透视,精选方方、池莉、刘醒龙、邓一光、陈应松、叶大春、刘继明等7位作家,分别由著名学者李俊国、刘川鄂、葛红兵、聂运伟等撰写,在全国学界造成较大的影响。这7部论著成为当代作家个案研究与“专论”写作的示范,其中李俊国的《在绝望中涅槃——方方论》、刘川鄂的《小市民名作家——池莉论》、蔚蓝的《血脉父辈英雄——邓一光论》中,都涉及到这几位作家作品的影视改编与传播问题,只是比较零散。2002年王文初、江胜清等出版了《新时期湖北文学流变》,是一部比较系统的的专著,对方方、池莉、刘醒龙、邓一光等作家作了全面的阐述,但没有涉及影视改编问题。王先霈教授主编的《新世纪以来文学创作若干情况的调查报告》中,明确提出“湖北作家群”的概念,认为湖北文学具有“厚积薄发、兼容并蓄”的突出特征,可以为湖北影视剧制作和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有益而丰厚的资源。
关于新时期湖北文学的影视改编研究,截至目前,只有一些个案研究出现,集中在论述池莉小说的影视剧改编与传播,如胡玲莉《论池莉小说的影视改编》,冯岭《互动的意义与精神的失落——池莉作品改编刍议》,周爱荣《从小说到影视剧的主题变迁——池莉小说相关影视剧的改编》,袁小可《池莉小说传播现象论》,以及田京霭《池莉小说相关电视剧与原作之比较》等,不足10篇。关于方方、邓一光小说影视剧改编的论文尚未见到;关于刘醒龙,只有笔者发表的《论刘醒龙小说的影视改编与传播》;其他湖北作家作品的影视剧改编尚未得到充实的研究,单篇论著很少,综合研究论著几乎没有。
文学的影视改编与传播研究在西方起步较早,成果很多,而国内研究还比较少。中国传媒大学张宗伟著有《中外文学名著的影视改编》,分为上下篇,上篇为改编理论,下篇为改编实践,分别论述了古典名著、现代经典、当代名作和外国名著的影视改编,其中涉及到池莉等湖北作家的影视改编。李红秀博士的《新时期的影像阐释与小说传播》第四章以池莉的《来来往往》为例,集中论述了影像阐释推动小说写作的问题,并对池莉小说的写作转向与传播策略进行深入探讨;毛凌滢博士在《从文字到影像——小说的电视剧改编研究》一书第六章第三节论述到池莉小说的影视改编;刘彬彬博士在《中国电视剧改编的历史嬗变与文化审视》一书中涉及到池莉、邓一光小说的电视剧改编。
四、研究路径
鉴于以上研究状况,可以对“新时期湖北文学的影视改编与传播”作一个比较系统的研究,将文学的内部研究与外部研究相结合,考察湖北文学的生产、传播与消费的流程,探讨文学影视改编的规律,从影视改编学与传播学的视角来重新阐发湖北文学及影视剧的魅力,以引起对湖北文学与文化的更多研究和关注。主要研究湖北重要作家作品的影视改编与传播的相关问题:一是阐释池莉小说的写作特点与影视改编热现象,并与万方、张欣、六六、铁凝、严歌苓等女作家的作品改编进行比较,探讨池莉都市大众言情小说的影视转换与传播规律;二是论述方方小说的影视改编,阐发方方的“知识者写作”与影视媒介的转换问题;三是研究邓一光小说的影视改编和影视剧创作,与刘恒、石钟山等比较,探究作家兼编剧的写作规律和特点;四是从宏观方面探讨湖北文学的影视改编与传播问题,对湖北文学研究及影视业发展作出新的思考。
将湖北文学置于现代大众传播媒介的视域中进行分析和研究,一方面可以拓展新时期湖北文学研究的视野和领域,不再局限于文学内部的狭隘视角;另一方面可以为湖北的影视剧产业和文学产业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湖北是一个文学大省,但是湖北的影视剧产业并不很强大,发展湖北影视剧产业的一个重要途径和方式就是大力发掘湖北丰厚的文学资源,制作一批具有“汉派”风格的高质量影视剧,提升湖北的文化形象。
基金项目:2012年度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编号:2012G377)
注释:
①唐卫彬等《这里有创作的沃土——全国文学大奖频频花落湖北的背后》,《云南日报》,2006年11月26日。
②韩少林等《文学鄂军群星闪耀》,见荆楚网http://news.cnhubei.com/hbrb/hbrbsglk/hbrb01/200710/t115263.shtml.
③范宁《湖北作家强势杀入荧屏:三部历史大剧或拍或映》,见荆楚网http://hb.qq.com/a/20100419/001815.htm.
联系方式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