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鉴别 论文检测 免费论文 特惠期刊 学术答疑 发表流程

网络文学刍议(下)   

时间:2016-02-02 11:39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杨新敏 点击次数:

  再说第二类。正如我们前文所言,网络文学多产自BBS和MUD,这里的作家是隐身的,他的倾诉又是无所顾虑的。现实社会中,或者因为自身的原因,或者因为社会的规范,他只能担当某类社会角色,但在网络中,他则可以通过扮演使自己成为他想要成为的任何角色;现实社会中,或者因为思想意识较为超前,因而与社会主流意识有所抵牾,或者因为审美趣味较为特别,只有少数人会喜欢,不受大众欢迎,或者是在文学形式上带有实验色彩成败尚在两可,难以在全社会获得普遍认同,这些作家作品只有到电脑网络这样的小众化媒体上来寻求知音。虽然称小众化但传播范围如此之大,在全世界找到的同志的数量还是相当可观的。相比于发行范围有限的印刷媒体,其受众在绝对数字上并不一定就少。所以,网上是个另类的家,是另类与同好者的最佳约会地。让挑剔的从维熙所称道的网上著名写手--安妮宝贝大概就可以归入这一类:“我觉得自己的文字是独特的,但现在的传统媒介不够自由和个性化,受正统的导向压制太多。就象一个网友对我说的,我的那些狂野抑郁的中文小说如果没有网络,他就无法看到。”她说,她的写作是“写给相通的灵魂看。彼此阅读和安慰。就是如此’。她的小说充满着理想主义的悲凉和激情,这种表达死亡和别离,叛逆和绝望的文字最容易触痛社会的神经,引致大众的反感。

  不过,我们所生活的社会毕竟是一个越来越宽容的社会,让各种声音都有发出的自由和受到呼应的自由,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另类”现在已经成为一个时髦的概念。有一些另类的声音也许将来会被社会所认可,但要使这些声音都被全社会所认可,本身就与“另类’一词相矛盾。所以,“宽容”与“认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社会再宽容,有一些另类声音也只能永远停留在网络这个深海之中,而那些经过乔装可以被社会所认同的声音才有机会在印刷媒体上浮出。邢育森的一些作品就可以归入这一类。他的《活的像个人样〉等作品已经被传统媒体所接纳,虽然其另类的底色仍可清晰辨出。这类作品将经由网络作为跳板,最终被印刷媒体所招安,成为印刷媒体上未来的主力军。

  这里我们重点谈一下第三类。第三类作品应该说是最典型的网络文学作品,因为它与网络技术所提供的可能紧紧相连。没有网络,也就永远不会有这类作品,而这类作品又只能在网上生存,一旦离开网络,作品也就跟着消失。如果网络文学概念可有广义与狭义之分,那么,这一类应该算是最为狭义的网络文学作品。

  首先,多媒体、多门类的综合。在这类作品中,文字只是其中的一种表达符号,此外还有各种声音、各种画面、各种色彩。它除了使文学表达更加生动有趣外,还依靠媒体间性、门类间性来传情达意。各种媒体和各种符号之间构成蒙太奇效果,新的意义从它们的边缘生成。这种追求其实早在中国古代的题画诗中就出现了。王维所讲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境界不就是在诗与画的边际生成的吗?我国现代作家兼画家、诗人丰子恺的《护生诗画〉中,漫画因为有了诗的搭配而境界顿生。画家齐白石先生所画的螃蟹,如果不是诗,谁知道有什么寓意?但一题上“公子本无肠,横行到几时”几个字,其境界一下子便显示出来。还有一些传统诗人曾实验图像诗,把诗行排列成图形。这些都是在网络出现之前艺术家们所能追求的极至。不过,在网络中,多种媒体间、多种艺术门类间的综合,就远非他们能比了。我们最早见到的网络文学多媒体化的方式是在文字中加入像“(嘟着嘴)(撇嘴)或(大笑)”之类由键盘符号生成的像型符号。它构成BBS中彼此交流的特殊字符。现在,这种多媒体化、多门类化的发展则已经走得相当远了。一个叫菲常的网络写手写过《菲常故事之不见不散》,在那里大量的用到了mp3电子贺卡等网络所特有的东西,这在大陆是一件很有创意的事情。不过,从世界范围看,这已经显得太落后了。在许多网络文学作品中,你可以一边听音乐、一边看着动画或真实而流动的画面,看着显示屏上的诗句,听着人给你朗诵。想到这里,我有时难免自问,这还是文学吗?可不是文学又是什么呢?我们不妨在这里把概念放得宽一点,先把文学原有的框范搁置起来。多媒体的使用,毕竟使网络作品更为人所喜欢。小挚说得好,“这就如同样一杯葡萄酒,放在纸杯和放在水晶杯里哪一个更能引人畅饮,结果是不言而喻的”。

  其次,超文本化。它有两个意思。一是指读者的阅读有着某种自主权。二是指读者还有批评和再创作的自由权。

  读者的阅读有着某种自由权。在超文本作品中,作者在情节发展的每一个转折点都为读者提供了多种阅读选择,读者的选择不同,事件的发展过程就不同,结局也因而五花八门,或者说根本就没有结局,你什么时候读累了,什么时候停止阅读。甚至可以说,在对同一篇作品的阅读过程中,因读者的阅读选择不同,使一篇作品衍生为多篇作品。严格说来,超文本小说是不能用“一部”或“一篇’之类的词来描述的,因为它事实上是许多文本的排列组合。这是一部实在意义上的接受美学。在这样的情势下,读者阅读作品,成为作品得以展开的必要条件。作者在此成了网络互动的导演者。阅读这样的文本的经验更像是查地图,或看油画、看照片,而不像是读书。读者可以沿着作者已经给准备好的许多路径向任何方向移动,在一些超文本文学中,读者甚至可以沿着自己所设计的路径去阅读。全部这些,正如一幅油画,使作品就像在建构中。在前电脑时代,就已经有人进行过超文本实验。法国新小说派的罗伯一戈里耶就曾创作过活页小说--你读完一遍就像洗牌一样把小说的各页打乱,再读又是一部小说。这样读下去,在这些页码的排列组合范围内,随你读多少遍都不重样。拉美作家博尔赫斯的《歧路花园》也体现超文本精神。但毕竟只有在电脑中,这种随机性阅读才真正成为可能。最早的超文本小说是美国作家米歇尔?乔伊斯(MichaelJoyce)创作于1990年的《发生在下午的故事》(“afternoon,astoiy④和斯都尔特。墨斯罗普(StuartMoulthrop)创作于1991年的《胜利花园》(“victorygarden”)⑤后来波特(Bolter)、乔治。兰多(GeorgeLandow)、罗伯特。库佛(RobertCoover)和瑞曰克(Rizk)等人也纷纷加盟。超文本小说在超文本中首开先河,继之,查尔斯。狄墨(CharlesDeemer)也开始了超文本戏剧(hypertextdrama,hy?perdrama)的实验。独幕剧《芭拉的遗曲》(TheLastSongOfVioletaParra)与传统戏剧一样,既能读又能演。“整出戏实际演出长度为30分钟,地点安排在一栋二层楼房里,八个人物分批在各式房间进行对话,有时因剧情需要而上楼或下楼,并顺势参与另一房间进行中的对话。依时间次序,最后一幕在第二客厅汇集了所有角色,直接向观众交代了一些后续发展。还原成剧本的文字阅读,这些上下楼或转换房间的动作即是超连结的设定处”⑥如今,台湾的李顺兴等人也在搞超文本实验。他的《围城》及《文字狱)等作品可以看作是中文超文本小说的典范⑦早期的超文本小说是在每一段情节之后,排列出几种选择让读者挑,后来则发展为在小说中设置多处链接,你愿意链接就进入新的天地,不愿链接就继续往下读,这些链接处就象论文注释的标志一般,不过,这种标志既可以是文字本身,也可以是图画,还可以是某些特殊符号。如今,超文本与多媒体相结合,使网络小说的叙述日新月异,出现的新可能令人目不暇接。


  •   论文部落提供核心期刊、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SCI期刊和EI期刊等咨询服务。
  •   论文部落拥有一支经验丰富、高端专业的编辑团队,可帮助您指导各领域学术文章,您只需提出详细的论文写作要求和相关资料。
  •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863358778 论文投稿2316118108
  •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

联系方式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863358778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316118108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

热门排行

 
QQ在线咨询
咨询热线:
15380085870
微信号咨询:
lunwenbuluo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