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鉴别 论文检测 免费论文 特惠期刊 学术答疑 发表流程

当下电影创作的困境及对策刍议

时间:2014-01-03 14:03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吴凑春 点击次数:

  [摘要]在产业化时代的电影创作,面临着转型期的阵痛和商业利益的诱惑,充满浮躁感,呈现贵族化倾向,作品中的情感严重缺失。许多作品只是迎合观众的口味和追逐票房收入,却忽视了真正提升大众审美品位的内涵。要突破这些困境,电影创作必须精心策划,在电影市场的产业化、艺术审美、创作题材、表现技巧和情感深度上等方面都要有新的探索和提升,制作出高品质、艺术化的电影产品。

  [关键词]电影创作;产业化;困境;对策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国人一直把电影看作是传播主流意识形态的工具,是进行所谓弘扬真、善、美,抨击假、恶、丑的宣传渠道。这些人在面对“电影是不是商品”的问题时,往往都会持不屑的态度,甚至会反过来问:“电影本来就是艺术,怎么能变成商品呢?”他们假借电影艺术之名,行宣教主旨之实。然而,随着市场经济主体在中国大陆的逐渐确立,这种观点越来越难有立足之地了,因为一切艺术产品都必须走向市场,面对市场的残酷竞争和挑选,而且只有通过竞争获得观众的认可才能实现自己的文化价值和商品价值。因此,在今天电影制作成为一种文化产业也得到了人们的普遍认同。在当今日益市场化、娱乐化和商业化的转型期文化语境中,中国电影创作不得不面对产业化过程中带来的挑战和选择,而当下电影创作自身面临的困境和出路却也不得不令人深思。

  一、浮躁:急功近利与粗制滥造

  电影作为现代高科技条件下的新艺术品种,是人类创造性精神的体现。它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情感世界的需要,寄托了人们对现实或理想世界的期望,因而高标准品位应当成为电影艺术的首要探求。然而,当下国产影片创作充满浮躁感,许多作品完全是要么为了完成政治任务,一味追求作品的思想性,要么迎合观众,一味追求票房利润,质量低下。如每年都有数量不菲的“献礼”影片,赶在纪念某人诞辰/某历史事件发生多少周年仓促完成,没有耐心仔细打磨。而一些私营公司运作的电影,则水准低下,充满过于“巧合”的故事,做作的桥段,甚至插诨打科式的无聊行径,导致跟风、模仿、重复现象迭出。这种种怪状严重影响了电影作为艺术自身应有的审美品格和质量。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艺的发展水平、一位艺术家的造诣,最终体现在文艺作品的水准上,体现在文艺精品的数量上。然而,中国电影人的精品意识普遍淡薄。他们把电影艺术降格为低俗的打闹和游戏,出品一些小打小闹的娱乐产品,粗制滥造,而很少把高瞻远瞩的目光放在电影产品质量的提高上。

  二、贵族化:高价赶跑了普通观众

  随着商业大片逐渐占据主要电影市场之后,当下中国电影市场中的票房存在着日益“贵族化”的倾向,产业化、商业化之后的电影市场人为地将电影观赏拖往高档消费文化圈子。21世纪的中国人,虽然物质生活水准经过改革开放以后有了极大改善,但实际存在的城乡差距、贫富差距、行业差距、收入差距并未填平。因此,如果过高估计普通老百姓的娱乐消费能力,是不太符合当下中国电影观众的现实状况的。据统计,在上海、北京、广州等城市,在不到几年的时间里,电影票价已由过去的10多元上涨到现在的40~80元,甚至百元之上。一些调查显示,富裕阶层人士的闲暇时间也大多用于旅行、运动、应酬和交际活动中,真正把闲暇时间用在影视消费上的,大都是一些并不富裕的中产阶级,没有固定收入来源的学生,甚至是收入较低的阶层。但是,面对高价位的门票,他们的观看也只能偶尔为之,赶赶时尚。也即是说,真正的持久的忠实的观众经常被拒绝于高价的电影院门外。

  三、情感缺失:只见刺激,没有震撼

  在中国,政府主导创作的许多主旋律电影,过于追求教育和宣传功能,故事的讲述显得非常矫情,只以呈现好人好事、煽情为宗旨,缺少打动观众内心的力量。这尤其以优秀公仆、英模传记片为典型代表。观众也许会被这些影片的一些画面所打动,甚至也会潸然泪下,但是,因为故事缺少人文关怀,缺少值得反复咀嚼的细节,缺乏对人类普世价值的询问,这种打动只是暂时的,只是经由画面感官刺激的下意识的直接反应。而那些赚取大把钞票的商业大片,则孜孜以求于镜头、画面的美观和新奇,使得观众要么沉溺于虚化的镜头、狂欢于视觉刺激之中,要么看得头昏眼花,不知所云。随着电影帷幕的落下,观众则报以无休止的批评甚至咒骂声。总之,目前影院放映的许多影片只给观众提供感官刺激,而对能否给观众以心灵震撼力则漠不关心。

  可见,这些作品都缺乏情感的震撼力量,因为,它们忽略了电影创作的一个重要观点,即影片是善和情感的中心。身处社会中的人,虽然也有灰色地带,但是人总有向善的本能。影片如何寻找“善和情感的中心”,是任何国度、任何民族所有观众内心出发的内在要求。事实证明,中外优秀电影,涉及的人生问题无论多么残酷、无奈,但总是会给观众以善的引导和情感的慰藉。如当下走红的香港电影《桃姐》,在这方面正可以给我们很多启示。该片表达的就是一种亲情,一种并非来自血缘的亲情。这部电影镜头客观、表演平实,没有激烈的戏剧冲突,但却有饱满而细腻的情感。因此,对观众来说,这是一部非常好的情感教育电影,每位看过该片的观众,都会在内心审视一下自己生活中那些老人的处境。因此,电影创作如果能够走出只图哗众取宠的误区,脚踏实地深入人生、深入人的心灵,也就能够征服观众、hold观众。而这恰是当下电影人普遍缺失的。

  要突破当下的诸多困境,适应文化市场产业化不断深入的现实,电影创作必须精心策划、运作和努力提升自身品位。为此,窃以为必须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以百倍的勇气坚定迎接产业化。当下的电影创作,不再是完全依附于政党和政府的宣教产物,而应该是市场经济中的一个商品的生产过程。它要面对市场,面对观众和市场的挑选,其制作本身要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在这种情境下,电影人必然要摆脱对政府部门的依赖,摆脱来自一些行政命令的眷顾,无畏地走上产业化之路,去除浮躁,精心钻研,在市场规律中求发展;电影市场必须充分考虑普通观众的购买能力,招引他们不断走进影院;影片内涵必然要得到提高,既要给观众美的视觉享受、艺术的魅力,也要有心灵的回味,绝不流于低俗无聊。因此,在艺术市场转轨之中,电影人不管遇到怎样的困惑或挫折,都要勇敢迎接文化市场产业化的到来。唯有此,电影创作才能在良性、合法、有序的轨道上运行。

  其次,创作要与观众的审美心理相适应。电影创作并非某些制作者思想观念的单一传递,而是整个民族精神与灵魂的外在显现。因此,一部电影精品的创作,要充分考虑观众审美心理和需要。如前两年,《叶问》在市场上大获成功后,《叶问2》《叶问前传》以及与“咏春”有关的《功夫咏春》《李小龙》等相继上映。在此,“咏春拳”和“叶问”被过度消费,被滥用,大片小片都要跟它搭个边,这导致观众审美疲劳,最后的结果只能是对电影业本身的伤害。这是忽视观众审美心理的典型现象,值得电影创作者警醒。

  随着互联网等新的媒介的出现,现在的中国不再是一个舆论封闭的国度,人们有种种途径表达自我立场。在这种情况下,电影人更是不能低估观众的观赏水平和艺术评判水平。事实上,许多优秀观众充满智慧,对电影的理解和把握可以用鞭辟入里、入木三分来形容。同时,“重视观影群体文化转型和审美接受心理变化的中国电影创作才能与电影消费形成良性互动,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1]只有与观众的审美心理相适应,电影作品才能获得观众的认可,电影业才能有更好的未来发展。

  再次,保护中低成本电影制作。近年来在中国出现了一种畸形倾向,即把中国电影的未来寄托在三五个大导演动辄几亿元的疯狂烧钱行为上,而对中低成本电影创作则熟视无睹。如2011年,全国生产故事片558部、电影频道的电视电影102部,全年生产各类电影总产量达到791部。然而,全年进入院线的电影才100部。被拒于影院之外的,就是那些占年产85%的中低成本电影。[2]若干商业大片,运用了种种宣传手段,虽然取得了一些商业收获,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中国电影市场,但是对中国电影产业和中国电影人产生了巨大的伤害。电影《一九四二》,最早成本是3000万,为追求所谓视觉效果,投资最终定格在2.1亿人民币。这种高风险、低概率成功的电影创作,犹如赌博场上的拼命一搏,稍有不慎,很容易窒息电影的前途的。而一些不成功的商业大片,更是败坏了自身在观众中的口碑。事实上,一个国家的电影市场的良性循环,不是仅仅依靠几部大片所能奏效的。如美国,除了举世瞩目的好莱坞,还有专门培养先锋电影人才的芝加哥大学,而纽约,则是独立制片的基地,制作的大都是小成本电影。

  中低成本电影,没有大明星、大导演和强大的资金投入,只能以实力说话,如《失恋33天》以及2006年的《疯狂的石头》等。它们的独特魅力,是用金钱、名气、资历、政绩工程等急功近利的手段无法获得的。

  最后,大胆创新电影题材和各种形式。现代电影的题材五花八门,但是没有真正做到百花齐放。由于专注于对票房的追求,当下电影创作大都是爱情、武侠、搞笑类居多,而如儿童题材、老年人题材、特殊人群题材的电影非常缺乏,这使得儿童节中的小孩没有电影可以看,赋闲在家的老年人也没有适合自己的电影看。因此,要推动中国电影产业的正常前行,必须充分调动电影人的智慧,创作各类题材、满足各类不同观众的需要。

  在形式上,电影创作也可以进行大胆探索。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影创作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体,在制作、传播、宣传等环节的形式上不断大胆地创新。如,自2010年开始迅速发展起来的微博,到去年中国用户已经突破2.5亿。这些新媒体的传播方式具有开放、便捷、低成本等诸多特性,与传统媒介相比,呈现出了独特的优势,在新时代的媒体竞争中成为一股强大的新兴力量。如目前风头正猛的“微电影”正是一种发展方向。这种电影,正像“一粒沙里看出一个世界”,也能在有限的篇幅诠释一个深刻的主题。如张扬导演的《老人愿》,只有28分钟,以深情而舒缓的镜头,讲述了一段为爱情而出走的女孩和渐渐老去的父亲之间的故事。他们从隔阂慢慢走向理解,影片自始至终洋溢着浓浓亲情,打动了很多观众。因此,我们相信,“微时代”的“微电影”将会出现品牌化的趋势,将会承载更多的“大电影”之梦。同时,这些成功的“微电影”通过新媒介能够进行大规模的传播,比影院电影更加贴近普通民众,更具有文化影响力。因此,如果能够充分运用网络、微博等各种新媒介,当下电影创作肯定将有另一番新天地。

  作为一种文化载体,电影是富有群众性的艺术,也是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时代储存器。因此,“我们必须非常细致地研究电影艺术的规律和它的可能性,否则我们就不可能掌握和支配人类文化历史上这一最能影响群众的工具”[3]。在努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今天,电影人更应牢记巴拉兹的这句话。

  [参考文献]

  [1]马晓虎.当下观众审美心理变化与中国电影创作[J].电影文学,2012(18).

  [2]张啸涛.为未来造血——低成本电影是电影发展的基础[N].中国艺术报,2012-06-08(大视野2版).

  [3][匈]巴拉兹·贝拉.电影美学[M].何力,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3:3.

  [作者简介]吴凑春(1978—),男,江西余干人,文学博士,上饶师范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中国电影文化。


  •   论文部落提供核心期刊、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SCI期刊和EI期刊等咨询服务。
  •   论文部落拥有一支经验丰富、高端专业的编辑团队,可帮助您指导各领域学术文章,您只需提出详细的论文写作要求和相关资料。
  •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863358778 论文投稿2316118108
  •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

    联系方式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863358778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316118108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

    热门排行

     
    QQ在线咨询
    咨询热线:
    15380085870
    微信号咨询:
    lunwenbuluo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