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词中花与雨意象的审美研究
时间:2014-01-18 14:22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金铭 点击次数:
摘要:意象作为一种承载作家内心体验的具体事物往往最直接、最深刻地流露出作家的深层意识,唐宋词作中,"花"与"雨"的组合使用频繁,且这两个意象的组合能够营造多样的审美意境,表达不同的思想情感,呈现独特的精神品质。
关键词:唐宋词作意象组合审美效果
大多词人会选择运用自然界中的意象来表达具有哲理性、抽象性的生命内涵,意象成为作家心灵触动的承载体。意象作为一种承载作家内心体验的具体事物,往往最直接、最深刻地流露出作家的深层意识,"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者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上升为意象之前的客观物象,本身是简单的客体,在作家选择它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某种感触与思考时,就被注入了情感。对任一意象的选择与组合都是作家内心审美体验和情感指向的产物。
在中国传统诗论中,自《毛诗·大序》中就曾经有过"情动于中,而形于言"的说法。但就其引起"情动"的因素而言,则早在《礼记·乐记》中就有"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的说法。"心"与"物"相互交融就形成了"心境"。阅读唐宋词会发现,"花"与"雨"的组合使用频繁,且这两个意象的组合能够营造多样的审美意境,表达不同的思想情感,呈现独特的精神品质。听风是风,看雨是雨,细数花绽,细品情境。
一是悲观之境--美好景色皆被风雨摧残,零落不堪
1.闺怨情思
花是美好的象征,自然界中的杏花和桃花色彩粉嫩、暖暖花香,是美好春景的重要组成部分,词人捕捉到杏花、桃花的这一自然属性及特点,常常以"红脸杏花""人面桃花"来比喻面容姣好但却娇弱的女子。然而这两种花虽然色彩鲜艳、娇艳欲滴,却质地柔软,经不起风吹雨打,十分容易凋零。"东风吹柳日初长,雨余芳草斜阳。杏花零乱燕泥香。睡损红妆。宝篆烟消龙凤,画屏云锁潇湘。夜寒微透薄罗裳,无限思量。"(黄庭坚《画堂春》)这是一首书写春闺相思的词,上片描写暮春景色,"柳"的婀娜多姿,"芳草"嫩绿鲜美,燕啄香泥,而杏花被雨打,凌乱飘散;下片写离人愁思,烟篆四散,屏画潇湘,白云深锁,寒夜失眠,引起闺中人的无限思量。凌乱的杏花意象引发少女暗思前事,表现了少女伤春情怀,婉转细腻地抒写了闺中人的绵绵情思。
雨往往与女子的泪水有关,如白居易《长恨歌》中描写仙境中的杨玉环"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春天的离去最易触发闺阁女子的哀怨,而颜色淡白幽冷的梨花与孤独寂寞的心境形成了呼应,所以用梨花带雨的意象描述泪如雨下的女子形象和孤独幽怨的心境,从而形成了诗词中的一种文化心理认同。词开辟了大手笔描写性情的天地,其文学价值不仅在当世,还对后世的文学作品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西厢记》第二本"崔莺莺夜听琴杂剧"中有一段唱词:"恹恹瘦损,早是伤神,那值残春。罗衣宽褪,能消几度黄昏?风袅篆烟不卷帘,雨打梨花深闭门;无语凭阑干,目断行云。"这段唱词是崔莺莺见了张生之后,神魂荡漾、思恋成痴的状态,唱词容情入景,将女主人公内心的烦恼情绪和暮春之伤融合在了一起。
封建社会中的女子深居闺阁,自由受到束缚,人性受到压抑,因而"落花风雨"常常牵动她们的情思,面对飘落凋零的花,她们常常顾影自怜,暗暗伤心。如用杨花描写愁思:"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两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苏轼《水龙吟》)再如唐婉《钗头凤》"雨送黄昏花易落"。美好的花朵遭到黄昏风雨的侵袭而凋零,这不喻示着词人美好的青春也正遭受无情的摧残吗?又如李■的《浣溪沙》:"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雨轻柔,泪如繁星,思念满苍穹。烟雨迷蒙,一帘雨幕,如心语密织。一个人,一帘梦,静闻花香,谁与我醉,愁在夜雨中?
2.羁旅怀人
"花"与"雨"的意象组合也有表达羁旅秋思、思乡怀人之情,如晏几道的"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相寻梦里路,飞雨落花中",李重元的"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等都借"花"与"雨"的意象组合表达了自己内心深处的相思怀人之情。
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溟■处。楼儿忒小不藏愁。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天怜客子乡关远。借花消遣。海棠红近绿阑干。才卷朱帘却又、晚风寒。(蒋捷《虞美人》)
词人羁旅他乡,"丝丝雨"激起了词人的思归念远之情。那"丝丝"既是写杨柳的迷离,也是写春雨的绵长,就在这朦胧缥缈之中,词人感慨伤怀,寻觅那一帆小小的归舟。想要借赏花来排遣愁绪,但见那竞相开放的红海棠与那绿阑干相得益彰,乐景哀情,心中的思乡之情却又多了一分。
- 论文部落提供核心期刊、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SCI期刊和EI期刊等咨询服务。
- 论文部落拥有一支经验丰富、高端专业的编辑团队,可帮助您指导各领域学术文章,您只需提出详细的论文写作要求和相关资料。
-
- 论文投稿客服QQ:
2863358778、
2316118108
-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