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鉴别 论文检测 免费论文 特惠期刊 学术答疑 发表流程

黄州时期苏轼的创作与思想

时间:2014-01-23 14:15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龚程 点击次数:

  摘要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二月,因乌台诗案被贬的苏轼抵达当时十分荒僻的贬谪地湖北黄州,日子过得比较清苦。面临人生突如其来的低谷,苏轼坦然面对,完成了苏轼向潇洒智慧的东坡居士的转变。黄州时期苏轼在创作上达到了一个巅峰境界,留下了精彩绝伦的"两赋一词"及其他优秀诗文。同时,苏轼获得了精神上的高度自由,他开始参悟人生,思想也真正走向了圆熟。
  关键词苏轼黄州创作思想
  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
  1潇洒智慧的东坡居士
  由于宋太祖立下了"不杀士大夫"的祖训,加上王安石、苏辙等部分亲友的多方营救,经历了牢狱之灾的苏轼在乌台诗案中幸免于死,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元丰三年二月一日,苏轼到达黄州贬所,寓居定惠院。初到黄州的苏轼人生地不熟,不仅要为衣食发愁,而且与亲友联系甚少,其实是朋友们不敢与他联络以免惹上麻烦,当时几乎没有人能够理解苏轼的孤苦寂寞。
  《初到黄州》作于苏轼刚到黄州时,一家人生活的困窘状况可见一斑:
  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逐客不妨员外置,诗人例作水曹郎。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
  苏轼与妻儿寄居僧舍,有时温饱都成问题,苏轼意识到自己"事业荒唐",与一个毫无价值的落魄文人相差无几。
  幸运的是,苏轼在黄州的老朋友马正卿不顾苏轼的戴罪之身,帮忙苏轼寻得一片荒废的旧营地。苏轼与家人辛勤劳作,开辟出一片田地,还修建起了居所--东坡雪堂,苏轼不无兴奋地自封为"东坡居士"。经过一些时日的经营,苏轼一家人的生活局面得以改善,至少不用再为衣食住操心,他们与当地的百姓相处融洽,过着普通农夫的生活。
  虽然后来衣食无忧、扁舟草屐、放迹山水之间的日子无比逍遥,苏轼心中仍不免会生出无限的孤苦惆怅。苏轼给李端叔写过一封信,其中有这么一段:"得罪以来,深自闭塞,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间,与樵渔杂处,往往为罪人所推骂,辄自喜渐不为人识。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有书与之亦不答,自幸庶几免矣。"
  元丰五年(1082)十二月苏轼寓居定慧院时,所写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同样流露出他难以言传的悲愁: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州冷。
  夜深人静的时刻,月光黯淡,"幽人"难以安眠,在月下独自漫步,多少愁苦无人倾听,只好独自品尝。孤鸿惊飞,回首一瞥间,包含了多少外人根本看不透的哀怨,而那受到惊吓无处栖息或者不愿随便找一处地方就寄身的孤鸿,不就是我苏轼惨淡处境和落寞心绪的写照吗?
  在广大百姓心目中,苏轼是一位敢于为民请命、性直坦率、光明磊落的正直官员。当他受到乌台诗案的牵连,杭州、湖州的百姓听说之后自愿做一个月的消灾法会来为他祈福。来到黄州,苏轼虽是一介有名无实的小官,依然怀有广施慈善、泽被苍生的愿景。在写给好朋友李常的信中,苏轼说:"吾侪虽老且穷,而道理贯心肝,忠义填骨髓,直须谈笑于生死间……遇事有可尊主泽民者,便忘躯为之,祸福得丧,付与造物"。
  苏轼毕竟是一位有文化良知的文人,他无法舍弃亲民意识,心里始终装着国家与百姓。懂得体爱众生之人,才是真正领悟了大爱真谛的人,无论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都能潇洒的诗意的活着。
  贬谪黄州时期,苏轼远离喧嚣,寄情山水自然,精神上获得了极大的自由,至少不用受官场上的束缚。在黄州,苏轼的作品从之前的浮于世事回归现实,艺术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同时,苏轼的思想也趋于圆熟,他内心坚守儒学,佛老与道教思想在他失意时给了他精神上的极大支持,可以说,黄州时期的苏轼是智慧的儒生,是达观的道人,也是超脱的释者。
  2黄州时期苏轼的创作
  苏轼在谪居黄州四年零两个月的时间里,创作了诗歌约220首、词66篇、赋3篇、文约169篇,还有书信288封等,诸多名垂千古的篇章如两赋一词:前后《赤壁赋》与《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沙湖道中遇雨》以及前文提到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等均创作于这一时期。
  2.1文赤壁下最伟大的抒情诗人
  经过不断的自我反省,苏轼的心灵逐渐归于淡泊宁静,他懂得了热爱生活、随遇而安。对于这一时期的作品,苏轼自我感觉非常不错,他在《与陈季常书》中说:"日近亲阙甚多,篇篇皆奇"。
  苏轼的文字从"西北望,射天狼"的豪情壮志中解脱出来,他不再轻浮,不再锋芒毕露,"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过去这种大展身手锐意进取的入世精神已不适合他。如今,他把内心的情深爱真,宽容豁达以及对未来生活的希冀融入黄州这片土地,继而呈现于自己那一篇篇精致绝伦的诗文作品中。这些文字全然是他真实灵魂的袒露,是在绝境之地走出坦途的透彻的生命哲学。
  元丰五年三月,苏轼到黄州东南三十里的沙湖买田,途中遇雨,"同行皆狼狈",唯独他气定神闲,边引吭高歌边徐步向前,来看苏轼在那个春天所作的《定风波·沙湖道中遇雨》。
  序: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不以风雨为忧,亦不以风雨为喜,抱着"一蓑烟雨任平生"这种超然自适的态度追求崇高的人生境界。豪迈飘逸的文字,浪漫洒脱的活法,可以看出苏轼在黄州已经参透人生祸福,即人的一生其实"也无风雨也无晴"。
  后《赤壁赋》中,苏轼描述了他与两位友人在月圆之夜游览赤鼻矶的情景。三人"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好不惬意。正在兴头上,爱酒的苏轼觉得既然好朋友来了,又遇此良辰美景,怎么说应该有酒菜招待。朋友说,今天我正好撒网捕到了鱼,不知道有没有酒呢?苏轼立马回家找妻子要酒。妻子把藏起来有些时日以备不时之需的好酒取出,供苏轼与朋友复游赤鼻矶饮酒作乐。苏轼选取日常生活场景入诗文,而且写得那么活灵活现诗意盎然,让人不得不佩服他的艺术创造力。
  正所谓"诗家不幸诗歌幸"。处境最艰难的时期,苏轼在创作上孜孜不倦,用文字表达自己所有的喜怒哀惧,写就了最达观、最至情的诗文。如此看来,苏轼的确是文赤壁下最伟大的抒情诗人。
  2.2文质彬彬,诗意悠长
  苏轼的创作经过命运之神的洗礼,文风质朴淡然,文学意境也比以前高远了。
  《临江仙·夜归临皋》讲的是苏轼于深秋之夜与数位客人开怀畅饮,酒醉后返回临皋住所的事情。元丰五年九月,即黄州之贬的第三年,在江岸欣赏美丽夜景、倚杖听江声时,苏轼产生了类似《庄子》中"汝身非汝有也"的哲理思辨,不禁慨叹"长恨此身非我有",为自己"心为形役"而深感悲哀。"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予生",自己在世间这个宽阔的江湖上如一叶扁舟,漂泊江湖,就是自己最终的归宿。

  •   论文部落提供核心期刊、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SCI期刊和EI期刊等咨询服务。
  •   论文部落拥有一支经验丰富、高端专业的编辑团队,可帮助您指导各领域学术文章,您只需提出详细的论文写作要求和相关资料。
  •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863358778 论文投稿2316118108
  •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

相关内容

联系方式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863358778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316118108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

热门排行

 
QQ在线咨询
咨询热线:
15380085870
微信号咨询:
lunwenbuluo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