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方言节目发展与研究
时间:2014-02-19 15:05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金晓林 点击次数:
摘要:作者从双层语言理论的角度对目前新闻节目中使用方言的现象进行分析。由于方言在某些领域具有普通话无法比拟的优点,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上下层语言的角色转换,但这种转换只在局部地区发生并且局限于特定的使用人群的,并不会在总体上改变其作为下层语言的特点,对方言节目发展提出了建议:限制方言节目的数量;可利用语码转换以保证新闻表述的准确性。
关键词:方言双层语言语码转换
一、引言
在语言学中,双层语言指在特定社会中存在两种紧密联系的语言,一种具有更高的威望,通常被政府所使用,或在正式的文本中使用;另一种威望较低,常作为方言口头使用。威望较高的语言具有更规范的形式,其形式和词汇经过筛选以不同的面貌进入方言中。查尔斯·福格森发表于期刊《词语》(1959)的《双层语言》一文,认为双层语言是特定社会中存在两种语言的现象,其中之一被称为H,即威望较高的语言,另一语言被称为L,即威望较低的语言。
由于不同地区的方言差异,存在交流隔阂和障碍,这种状况对经济流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不利,因此新中国建立以后,国家大力推行普及普通话。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普通话与方言原无高低之分,更无高雅与低俗之分。只是在普通话推广的过程中,方言的使用范围、使用人数和使用环境三个方面都在明显萎缩。总体来说,在杭州,普通话具有较高的威望,属于H,而方言只是局限于某一固定的区域内,威望较低,属于L。然而,在普通话越来越普及的今天,一些地方上的方言类节目,却异军突起。笔者就这一有趣而富于争议的话题,谈谈观点。
二、双层语言在特定条件下的角色转换
普通话作为高层语言,在中国占有统治地位,而方言作为普通话的有益而重要的补充,位于次要的地位,是低层语言,它们同时承担不同的社会功能。但是,如何解释在某些地区的新闻领域,方言反而处于相对优势地位呢?事实上,这只是双层语言在特定条件下的角色转换。因为所谓的高层语言与低层语言都是相对而言的,而方言在某些领域也确实有普通话不可比拟的优势。
1.从方言本身具有的口语化特点来看。
方言作为一种低层语言,而且在很多情况下,往往没有相关的书面语与之相匹配。但是,正是这种草根性,使得方言更具备口语化特征,或者说方言就是为了日常交流的口语而存在的。新闻播报是通过口头播报完成的,这就促使方言这一低层语言在这一领域可以把自己的劣势转化成一种优势。方言具备更多的口语词汇,并在百姓中广泛流传,广义的口语词汇包括一些覆盖面较大的北方方言词汇,港台流传过来的新词语,等等。因为口语词汇更形象、生动、明白、干脆,且言简意赅、画龙点睛,其中丰富的联想和比喻还充满来自生活的智慧和幽默,说起来音韵悠扬、朗朗上口、声声入耳,因此恰当地运用到社会新闻中会达到朴素直白、生动有趣的效果。
2.从方言所代表的多元文化语境来看。
从多元文化语境,特别是现代文化向后现代文化变迁的背景下思考影视方言的流行现象,有一定意义。后现代社会不再是“一元定论”的社会,呈现出明显的多元化发展状态,人们已经厌烦了过去讲稿似的播报形式。人们的需求不再是过去那种政治味浓厚的信息,受众更需要从电视上找到一种消遣娱乐,缓解工作和生存带来的压力。他们需要暂时放弃严肃、高雅,而寻求轻松、流行、时尚、刺激。他们希望从电视上得到生活的调剂、情感的交流参与、角色的认同和自我身份的肯定。比如同样在杭州电视台,一套的新闻节目叫《杭州新闻联播》,基本上延承了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的风格,主持人在上面正襟危坐照着文稿播报新闻内容,这与杭州电视二台新闻明珠频道《阿六头说新闻》中主持人翁晓华主持节目时,身着地方特色的服装,手拿折扇,连笔带划,嬉笑怒骂地评述新闻内容形成鲜明的对比。
- 论文部落提供核心期刊、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SCI期刊和EI期刊等咨询服务。
- 论文部落拥有一支经验丰富、高端专业的编辑团队,可帮助您指导各领域学术文章,您只需提出详细的论文写作要求和相关资料。
-
- 论文投稿客服QQ:
2863358778、
2316118108
-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