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4-03-08 14:02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陈大为 点击次数:
摘要:《搏击俱乐部》是美国小说家查克·帕拉纽克的成名作,主要讲述了后现代社会背景下一位美国年轻的产品召回事物协调员乔的压抑生活和其解决途径。本文尝试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解读小说《搏击俱乐部》,文章认为:贯穿小说始终的乔和泰勒·德顿的互动,其实是一种自我和本我的对决,小说展现了后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精神危机,并尝试提出了解决途径。
关键词:《搏击俱乐部》精神分析后现代自我本我
一
查克·帕拉纽克(ChuckPalahniuk,1962-)是美国后现代小说家,因其“犯罪小说”(transgressionalfiction)而出名。《搏击俱乐部》出版于1996年,是查克·帕拉纽克的处女作。《搏击俱乐部》的主要情节如下:一位年轻美国白领、产品召回事物协调员乔(Joe)因为紧张的工作而引发了失眠,为了克服失眠,乔参加了许多心理治疗小组,然而他的症状只是得到缓解,并未根本消除。乔在工作旅行途中结识了泰勒·德顿(TylerDurden)。德顿是个电影放映员和餐馆服务生,对生活充满叛逆。德顿成立了地下组织搏击俱乐部,旨在专门为各种人士释放压力、缓解情绪,泰勒还为此制定了严格的章程。搏击俱乐部迅速流行开来,成为风靡全美的组织。而此时,泰勒的野心进一步暴露出来,他组织搏击俱乐部成员进行一系列报复社会的破坏举动,而就在此时德顿突然消失了。乔最终意识到泰勒是自己的另一面。最终,在位于帕克—莫里斯大厦(小说中虚构的世界最高楼)楼顶的对决中,乔朝自己扣动扳机,试图摆脱泰勒的影响,小说以一个悬而未决的结尾结束。
二
精神分析是奥地利医学家弗洛伊德创立的心理分析流派。“弗洛伊德于1896年首次创造并使用“心理分析”(psychoanalysis)一词”。[1]1401923年之前,弗洛伊德关注的是“意识”,他界定了“意识体验的三层结构”:意识、前意识、无意识。1923年以后,弗洛伊德进一步修改了其精神理论,提出了“人格的三重结构说”。“在这里心理过程是三种力量冲突的结果:本我、自我、超我。”[1]140本我(id)是“一团混沌、云集了各种沸腾的兴奋”。[1]141本能受本能驱使,遵循“享乐原则”,尽最大努力是原始欲望和冲动获得满足。这些欲望和冲动是本我运作的原动力,不受时间空间的约束,长期积淀在自我之中。自我(ego)处于本我和感官意识之间,用理性和审慎来“保护”本我,使其既接受本能的冲动,又因为时时担心(anxiety)而把这种冲动限制在理性所允许的范围之内,使之遵循“现实原则”,以换取本我的安全和成功。超我则是外部世界在人内心的反映,表现为人人都必须遵循社会道德准则这样一种意识,也就是俗称的“良心”。
三
在小说《搏击俱乐部》中,乔这个角色可以视作是小说主人公的自我。在《搏击俱乐部》第三章中,小说表明乔不断往返于全美各地机场:从国际空港机场到奥哈尔机场、从拉瓜迪亚机场到洛根机场、从杜勒斯机场到爱田机场等等,紧张而繁忙的工作让乔无法放松,从而产生了类似飞机时差的症状。乔为失眠所困扰,为了缓解症状,他听从医生建议而加入了各种互助小组。只有在这些比自己境况更差的人中间,乔才找到了安慰。正如乔所说:“我们从早到晚拼命工作。只有到了这儿我才能真正放松一下,把一切暂时抛开。这就是我的休假。”[2]9每次参加完互助小组后,乔的失眠症状得到缓解,“参加完一个互助组走回家的路上,我感觉到从未感觉到的生机勃勃。我并非癌症或血液寄生虫的宿主;我是那个小小的温暖的中心,这个世界的生命就拥挤在它的周围。于是我睡了。比婴儿的睡眠更加沉酣”。[2]14
联系方式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