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4-03-10 13:19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郭爱云 点击次数:
摘要:《八月之光》是福克纳最著名、最具争议的长篇小说之一。作品展现了美国南方社会的种族歧视、宗教偏执以及历史和家庭重负等诸多问题,体现出作者对南方乃至整个人类存在问题的思考和关注。本文以萨特存在主义哲学的主要理论为基础,探讨作品所体现出的存在主义倾向及意义。
关键词:《八月之光》存在主义生存环境自由选择
★基金项目:本文为陕西省社科界2012年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福克纳长篇小说中的存在主义研究”(2012C13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八月之光》是美国著名的南方文学的代表人物威廉·福克纳所创作的篇幅最长的一部小说,也是他最著名、最具争议的小说之一。作品情节复杂,人物众多,其中以乔·克里斯默斯的故事为中心,海因斯、乔安娜和海托华等人的故事交织在一起,展现了南方社会的种族歧视、宗教偏执以及历史和家庭重负等诸多问题,体现出福克纳对美国南方乃至整个人类存在问题的思考和关注。该作品自1932年出版以来,国内外的学者和评论界从写作风格、种族主义、主题研究和身份研究等多种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了分析和解读。本文以萨特存在主义哲学的主要理论为基础,探讨作品所体现出的存在主义倾向及意义。
一、荒谬的生存环境下的异化人生
萨特存在主义哲学认为人类所生存的外部世界是荒诞异己和不可理喻的。人类的存在要面临不同的限制和约束,要经历各种不幸和痛苦,甚至死亡的威胁。令人难以抗衡的外部世界使人类感到孤立无援、恐惧和绝望,继而产生异化感。
《八月之光》中所描述的美国南方社会,是一个荒诞的世界,充斥着极端种族主义思想和狂热清教思想。此外,沉重的家庭和历史责任感成为部分南方人的心理包袱,造成他们严重的内心冲突和精神困境。种族主义在美国的历史由来已久。虽然奴隶制已被废除,但在美国南方,白人高贵、黑人低劣的世俗观念仍随处可见。有黑人血统的人总会处在被歧视、被排斥的地位。众所周知,清教思想是南方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有些清教徒却走上极端,迫害异己,极力主张压抑人的欲望、谴责享乐。宗教偏执总是和种族歧视混合在一起起作用。主人公乔的外公海因斯和养父麦克伊琴是典型的宗教偏执的代表。
宗教偏执使海因斯严重异化而失去了基督徒应有的博爱之心以及他的正常意识。他因怀疑女儿的情人身上有黑人血统便枪杀了他,并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女儿死于难产却持枪阻止家人去请医生,将出生不久的外孙乔抛弃在孤儿院门外。他放弃了原来更适合的工作,在孤儿院当看门人,目的只是为了监视乔。乔被领养后,海因斯也离开了孤儿院。他与乔的再次相遇是在乔被怀疑杀害白人妇女后,海因斯发疯似的当街咒骂他,用手杖殴打他,还煽动人们对自己的亲外孙动用私刑。因为宗教偏执海因斯不仅毁了乔的一生,也毁了自己的一生。
乔的养父麦克伊琴是一位思想与灵魂都严重异化、扭曲的清教徒。他严格奉行清教主张的各种教义,坚信上帝是严厉的,没有任何怜悯之情。从他领养乔的第一天就开始用严格的清教教义来约束乔的一言一行,用专制的手段强迫他接受清教信仰。他采用的教育方式是冷酷无情的惩罚与抽打。他的暴力手段促使乔滋生了日后的攻击性行为。他的刻板冷酷、独断专行使他的妻子生活在压抑和恐惧中,感觉不到丝毫的家庭温暖。在麦克伊琴的极端清教思想影响下,乔日后成为一个性格扭曲、性情乖张的人,不能够同他人建立起正常的真诚关系。长大后的乔出于对养父暴力行为的忍无可忍,用椅子将其砸倒在地,开始了十五年的流浪生活。
联系方式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