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4-03-31 10:52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刘思宁 点击次数:
二、宗教意识的巧妙运用
如果说,《魔法不卖》中莱辛以超越阶级的人性光辉化解了吉迪恩和小泰迪之间的矛盾,那吉迪恩与法夸尔夫人之间难以逾越的鸿沟就是以宗教为桥梁才得以跨越的。在小说中,吉迪恩每次同法夸尔夫人的交谈都会涉及到这种由于种族差异所带来的不平等,但随之而来的是他们在宗教上的统一,是主仆之间对于上帝的共同情感使彼此间关系更加紧密。
莱辛深受“苏菲主义”影响,也一直对宗教哲学问题有着深入的思考。苏菲主义哲学推崇直觉、冥想和非理性思维,但并不是与现实社会相脱离,“苏菲主义也要求从自我放逐返回到现实中,因为它既是依赖于现存的文化的,同时它也不主张个体从社会脱离。而是处在社会中,同时又能看清其中意义”[4]。虽然莱辛接受“苏菲主义”的影响主要是在60年代,是在完成了《这原是老酋长的国度》的写作之后,但在文本之中我们不难窥见莱辛与“苏菲主义”想接近的个体拯救思想,以及苏菲教所提倡的以冥想、回忆等非理性思维方式进行自我精神超越的内容[5]。吉迪恩在看着自己的孩子和小泰迪在一起时,发出来“一个成长为主人,一个成长为仆人”的感慨,这是黑人劳动人民对于殖民问题和种族歧视的一种追问,一种再自然不过的思考和疑惑,但吉迪恩面对摆在面前的问题没有选择再一次的追问和简单直接的抗争,而是选择了以“上帝的意思”作为注解,从而以一种命运式的解读给自己一个答案。这样超越现实和非理性的思维与“苏菲主义”达到了某种程度上的契合。
这种超越物质的宗教力量使小说不再会因为阶级特征鲜明的政治问题而显得直白外露。吉迪恩和法夸尔夫妇对宗教的笃信是他们能和平共处的直接原因,是上帝的仁慈帮助他们暂时缓和了矛盾,更是上帝的仁慈让吉迪恩帮泰迪医好了眼睛。这种对宗教的反复运用改善了小说中黑人与白人之间的关系,但同时也引起了我们的思考。既然上帝的仁慈可以使吉迪恩医治好泰迪的眼睛并使他们和谐相处,那为什么上帝仁慈地创造众生却只因肤色的差异就要黑人受到奴役和歧视。
三、对非洲大陆的自然崇拜
小说的高潮是吉迪恩帮泰迪医治眼睛而泰迪也确实真正复明,但在随后而来的科学家希望一探究竟的时候,吉迪恩选择了拒绝。这是黑人普通民众对殖民者的又一次反抗,不同的是莱辛展现这种反抗的方式不是暴力冲突,而是一种沉默而不配合的态度。
吉迪恩以神秘的草药治好了泰迪眼睛,而这种生长在非洲大陆上的神奇生物成为了显示非洲人民智慧和这块土地神圣的标志。莱辛认为,“我觉得,非洲赠予作家们——无论他们是黑人还是白人——最大的礼物,就是这块大陆本身。它的存在对于某些人来说,就像发过的烧热,永远隐伏在血液里;或像一处旧伤,天气一变便疼从骨起。这可不是一个适于访问的地方,除非你下定了决心从此自我放逐,远离那游移在记忆或思想的边缘、难以解释、庄严肃穆的沉默。非洲让你知道,人不过是一种渺小的生物,和其他生物一起,居于这无垠的大地”[6]。这种情节的安排与莱辛所持的这种观点不无关系,莱辛远离英国在非洲生活了数十年,深刻地体会了非洲这片神奇的大陆,从而养成了一种独特的双重文化视角。即莱辛作为在殖民地生活的宗主国成员,既是内部的局外人,又是外部的局内人,尴尬的身份使其可以用一种文化立场去观望另一种文化得失。[7]同时莱辛对非洲大陆的自然崇拜也隐藏了一种关于人与宇宙自然关系问题的探讨。显然莱辛在《魔法不卖》中站在了非洲人民的立场上去评判所谓西方先进文化在这里的得失,白人自居是科学的,并认为非洲人是愚昧无知、倔强顽固的。并认为只有白人才可以担负普及科学,推动人类进步的重任,他们希望吉迪恩可以说出非洲丛林里所蕴藏的奥秘,可以为他们所利用并救治更多罹患这些疑难杂症的病人。这是大多数人所持有的普遍观念,但这并不一定是正确的。
联系方式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