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01-09 15:56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向兰青 点击次数:
不过,不论那些学派如何的发展和辨证,其“天人合一”的本质思想没有得到改变,这种本质的思想一直传承了下去,使得后人不管倾向于哪一学派,但其对于自然的态度和理念都存在着一种精神及心理上的认同,很容易就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结合在一起,建立起一种博大宽广的审美方向。这就催生了中国古代诗歌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一直延续至今。
2.情景交融的所体现的审美价值
中国古代诗歌的实践创作是由诗人以自身的直观情感结合自然环境而产生的审美感觉,这种感觉对于诗歌来说具有相当理想的抒情方式,具有独具特色的审美价值。简单来说,人在与自然的复杂关系状态中,自然主要是作为处于困境中的人的精神寄托所在,一旦人的主观欲望突破了物质与精神的约束时,人与自然之间就会建立起一种的奇妙的审美关系,这种审美关系完全摒弃了精神寄托、崇拜、敬畏以及物质与精神的约束等各种对于自然的情绪,有的只是和自然之间的最纯正朴实的情感交流,这种情感交流通常被称为“天人交感”也即“天人合一”,这是一种相当积极向上的心理变化的表现,这种表现使得当事人与自然达成了一种道家里面说的和谐,这与西方主观外射的观念不同,中国古人对于这种审美更倾向于双方互相的作用。一般来说,人与自然产生审美关系时一方面是由自然环境而触发的人的主观情感,从而促使人主动的去作出一些抒发情感的活动[3]。在《文心雕龙诠赋》中提到“情以物兴”以及“物以情观”的观念。这种观念讲究由物到心的过程。另一方面则拟人的表达出自然景物的感情化转变,这就导致物的内化以及情的外在表现合二为一,形成独具特色的审美情感。诗歌主要是以抒情为主,古人苦苦思考诗歌的情感到底应该怎么去抒发,像天通知的《西圃诗说》就提及“情至者每直道不出”的尴尬言论,在接触到这种情物转化的观念之后,就促成了情景交融的特色抒情方式,这无疑是一个突破性的。
3.结语
诗歌的情景交融抒情方式是我国古代诗歌的艺术表现,非常值得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陆秀芬.论古典诗歌情景交融的阐释模式及其诗学理论的发展轨迹[J].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10(03)
[2]汤天勇.汉字思维与情景交融诗学的建构[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4(02)
[3]崔向荣.心物的默会之境——论中国古典诗歌的情景关系[J].船山学刊.2010(01)
联系方式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