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鉴别 论文检测 免费论文 特惠期刊 学术答疑 发表流程

动词“吃”论元结构的非常规性研究

时间:2015-01-16 10:14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张嘉玲等 点击次数:

  摘 要:本文着重从句法学中论元结构的角度对动词“吃”进行分析和研究,对其后置名词结构的非常规性做出新的解释。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大胆提出假设,认为类似“吃+NP”结构是轻动词移位、合并和词汇合并两者并存的,并与此同时提出“轻名词”假说,对宾语非常规性进行图式证明,用以给出简明合理的解释。

  关键词:吃  论元结构  轻名词  非常规性

  一、引言

  论元结构是现代语言学的重要课题之一。当前对动词论元结构的研究主要是结合动词的语义特征来判断它的论元结构的主要方面(论元数目与论元的语义类型)(沈阳、郑定欧,1995)。本文以动词“吃”为例,详细说明其论元结构的非常规性。

  对于“吃食堂”“吃筷子”这类动宾结构的生成和理解,目前还存在争议。在以往的研究中,学者们对此用法做出了相对合理的解释。目前,学界对这类动宾结构的分析和解释主要着眼于“句法、语义、认知”三方面,本文重点介绍句法分析的研究成果。从句法角度进行分析的主要有褚泽祥、吴锡根和冯胜利。褚泽祥(1996)从句法学角度指出动宾结构中存在快变量和慢变量,要保持动宾结构的稳定性就应该“快变量服从慢变量”。吴锡根(1996)认为动宾结构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动词:“动词对宾语既有句法平面的选择,又有语用平面上的选择。”作者认为,句法选择是静止的、强制的选择;语用选择是动态的、灵活的选择;语用选择是对句法选择有条件的、有目的的、积极的背离,但句法选择是更基本的,是语用选择的前提和基础。冯胜利(2000)则从韵律句法学的角度进行分析,按句法生成理论,将这类结构解释为“核心词移位”,即动词并入。作者认为:“句子的普通重音都落在最后一个动词短语的成分中。”高云莉、方琰(2001)对这种看法提出了批评,认为“句子的普通重音在句末”与语言实事不符,而且也不一定必须通过移位才能得到重音,如可通过重读来实现。句法分析侧重从动宾结构的内部进行分析,但是这种分析只能对已产生的语言现象做出有限的说明,不能解释其出现的原因。

  除此之外,语用学也对此结构进行过分析,主要有邢福义、高云莉和方琰。其中邢福义(1991)提出了“及物动词+非常规受事宾语”结构形成的四个条件:1.有三角关系(即代体宾语所代表的事物一方面跟常规宾语所代表的事物有联系,另一方面又跟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有联系;2.该结构提供新信息;3.该结构所提供的新信息不存在歧义;4.有言语背景。高云莉和方琰(2001)主要认为“经济性”是一个更明显和直接的原因。贺文丽(2003)采用综观说和顺应论进行解释,即认为这一结构受到语境因素、语言因素和“社会心理”机制的共同制约。

  另外,王占华、王纯清和任鹰从认知的角度对这一预言现象进行了分析。王占华(2000)和任鹰(2000)运用“隐喻”和“转喻”对此作出了说明,王纯清(2000)则在“配位选择”的认知模式下进行了解释。

  本文只从生成句法学的角度对这类非常规宾语做出合理的解释,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轻名词”假说,以便更好地解决问题。

  二、“吃”在“吃+NP”结构中的扩展及其句法特征

  通过对比汉语“吃”与英语“eat”,发现汉语“吃”更能显示出其表达的丰富性。我们查阅第七版《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2009)发现,“eat”的用法比较灵活,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

  1.基本义,“to put food in your mouth,chew it and swallow it”,吃。

  2.(informal)“used to ask what sb is annoyed or worried about”,苦恼、担忧。e.g. What’s eating you?你为何苦恼(或担忧)?

  3.“to reduce or destroy sth”,侵蚀、腐蚀。

  4.“to use sth in large quantities”,大量消耗,损耗。

  5.“to defeat sb completely”,完全、彻底击败某人。

  由此可见,无论“eat”的词义如何扩展,作为动词,其后置论元结构没有无序变化,始终遵守格理论原则授予其宾语(sb or sth)。而汉语动词“吃”不如英语“eat”规范,从句法特征来说就会让人感到费解。以下列举部分所收集到的用法,用以说明这一问题。

  A.核心用法:“吃饭”。

  B.延伸用法:“吃食堂”“吃筷子”等。

  对A类“吃+NP”结构不存在疑问,“吃”授予“饭”宾格,充当受事角色,吃→→饭。B类结构也存在“NP”即“食堂”,吃→→食堂,显然存在疑问,用“eat+restaurant”或者“eat+chopsticks”题元理论很难将其解释清楚。其实这里的“食堂”并非是“吃”所授予的真正宾语,而存在两种理解,分别为“吃食堂的饭”或者“在食堂吃饭”。这两种结构分别为“吃+处所”或“吃+工具”。

  鉴于这种结构的频繁使用,许多学者从句法语义层面上展开分析,认为是由于“吃”的不同意义使得其后的“NP”具有不同的论元。徐文红(2001)、章婷(2006)从论元结构角度分析并认为“吃+NP”的非典型用法涉及句义结构中的非强制性语义角色。陶红印(2000)主要从“吃”来看动词论元结构的动态特征,认为动词论元结构具有开放性和动态变化的特征。通过以上英汉关于动词“吃/eat”的对比发现,英语的语型性较高,对“eat+NP”单宾结构的探索相对简单,仅仅表现为“eat”的多义解释。那么在汉语应用中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非常规的动宾结构呢?

  三、轻动词理论

  生成语法学家近年来提出的“轻动词理论”(light verb theory)是一种极富创造力的理论,揭示了语言内部所隐藏的结构。根据黄正德(2008)介绍,轻动词的语义可以归纳为“CAUSE、DO、BECOME”三类。语义上像是一种“虚词”(functional category),与一般以“VP”为补语的助词类似。轻动词就是用来解决生成语法理论框架下动词后面跟两个补语的句子的。一般轻动词都可以与重动词合并为一个动词(例如,GIVE=give+to)。本文在解释“吃+NP”结构时就运用了这一方法。

  轻动词具有“强特征”(strong features),所以它总要吸收一个成分和它合成为一体。轻动词的依附性强,它需要找到一个核心动词帮它实现语音形式。移位在非常规宾语结构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吃食堂”“吃刀叉”“吃老本”等等,这些词都是经过移位之后得来的最简结构。理所当然,我们都会认为“吃”后面应该接“可食用”的内论元,并起到论旨所扮的功能,而这里却直接在“吃”后面加表示“处所”的论元。对于这类语言现象,Lin(2001)、冯胜利(2000、2005)和蔡维天(2007)等都用轻动词理论加以解释,认为这些非常规宾语并不是由动词选择的,而是由轻动词选择的,核心动词上移与轻动词合并,最终形成非常规宾语的表层结构。冯胜利(2005)用轻动词理论作出了解释,说明“切丝儿”和“切这把刀”都是合理的结构。

  图1:


  •   论文部落提供核心期刊、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SCI期刊和EI期刊等咨询服务。
  •   论文部落拥有一支经验丰富、高端专业的编辑团队,可帮助您指导各领域学术文章,您只需提出详细的论文写作要求和相关资料。
  •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863358778 论文投稿2316118108
  •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

联系方式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863358778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316118108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

热门排行

 
QQ在线咨询
咨询热线:
15380085870
微信号咨询:
lunwenbuluo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