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于以上的认识和评价,那么,《李芳桂皮影戏剧本语言研究》的出版,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是它向我们展示了田晓荣教授近三年的重要科研成果,在李芳桂这位重要的有影响的地方剧作家的研究上,她有所突破,有所超越,有所创造,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二是它提供了李芳桂皮影戏剧本所具有的学术研究价值。李芳桂皮影戏剧本的语言是汉语史研究的活化石。一方面,由于皮影戏具有悠久的历史,所以这些剧本保留了大量的古代用语,是研究语言发展演变的活素材。另一方面,由于皮影戏属地方剧种,所以保留了当时当地的大量方言俗语。这些方言资料保留了历代汉语的众多特点,为汉语史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另外,皮影戏作为一种民俗艺术,它的语言包孕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形成了独特的语言民俗文化景观,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因此,皮影戏剧本的语言研究,有助于推动对当地民俗文化的深入探讨。本书通过对李芳桂皮影戏剧本的语言研究,开辟了汉语史、民俗文化研究的一个新领域,为语言文化研究提供了一个新思路,并且通过系统的分析提出了一些令人信服的、有一定价值的学术观点。三是该著作的出版,将有利于保护和传承皮影戏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众所周知,渭南皮影在2006年已被国务院批准列入全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使命不仅仅在于抢救和保护,更重要的在于如何传承。皮影戏属地方剧种,唱词和唱腔有着鲜明的地方特色,包含大量的地方音和俚俗语,通过对剧本中的方言语音、词义等进行探讨和解读,挖掘出皮影戏中的地方文化,有利于秦东这种古老的地方戏曲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另外,过去的皮影戏很多没有剧本,主要靠皮影艺人根据某人口述的故事情节在剧场临时发挥。后来产生了一些手抄本剧目,但都是很零散的,如不及时地搜集、整理、保存,这些宝贵的剧目就可能逐渐失传。研究剧本的语言,势必就要对剧本进行搜集和整理,因此,这项研究将会为保护皮影戏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出一定的贡献。当然,我们说田晓荣教授这部学术专著的出版意义重大,并不是说这部著作就没有缺陷。它的缺陷叫我看也是明显的,如语音部分的内容似应独立作为一个章节,通过描写和分析唱词的押韵、节律等,找出当时的用韵特点、所使用的音系等,从音韵学的角度全面分析皮影戏语言的语音特点,但作者似乎就放弃了对语音的全面分析,只是在其他内容中有所渗透。又如,第五章谈典故的运用,其内容似应包括典故的类型、典故运用的特征、典故的作用、典故个例分析、典故统计分析、神话典故的运用等,但作者只写了“典故运用的特征及意义”,其他未能顾及。三如第七章纠错,似应对李芳桂皮影戏剧本中的用词、用字错误进行纠正,并指出有些剧目中语言杂乱、粗俗、不规范的情况,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但作者最终只纠正了剧本中的
论文格式文字错误,而没有涉及到语法修辞问题,更没有涉及其他版本存在的问题,这些都让人有个别章节内容不够完整之感。
前苏联戏曲理论家包戈评说:“戏曲语言是履行着事件发展的职务的;它是传达剧本中人物的性格的;由这两部分就形成了一个剧本的艺术形式。”(《在第二次全苏青年作家代表大会上讲话》)这就是说,戏曲语言的任务,一是推动事件发展,二是表现人物性格,这两者是统一的。而现在,不论“关中方言词语”还是“同素异序词”,只是把它当做“汉语史研究的活化石”来搜集整理,而未能把它当做活的语言放在剧本台词中加以具体分析,看它在推动事件发展、表现人物性格中的具体作用,我以为也是不够的。等等。当然,我这里只是吹毛求疵,在鸡蛋里找骨头,并没有发现整个著作有什么大的失误,更何况我的意见也未必正确,只是提出来和田晓荣教授商讨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