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4-03-14 11:57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李建秋 点击次数:
媒介技术能够决定人类的未来吗?早在19世纪,英国小说家和科学家赫胥黎(AldousHuxley)就对人类技术发展的未来作出了较为悲观的预言。他在科幻小说《美丽的新世界》(BraveNewWorld)中写道:“人们失去自由、成功和历史并不是因为‘老大哥’(即独裁者)之过,而是人们自己会渐渐爱上压迫,崇拜那些使他们丧失思考能力的工业技术。”他非常担心人类的文化在工业技术飞速发展下会成为充满感官刺激、物欲无度和没有规则的游戏的庸俗文化,人们会被自己崇拜和热爱的东西所毁灭。赫胥黎的预言或许正在成为现实。新媒体飞速发展以来,有许多传播学者对“媒介决定论”或者“电子乌托邦”观点持批评态度,认为它们夸大了媒介的作用,没有看到媒介的负面影响或者说其对社会和人的精神世界的破坏作用。美国传播学家罗伯特·福特纳(RobertSFortner)就指出,依靠听说进行交流的村落生活关系密切,村落里的人们彼此认识,相互了解,还分享生活环境,拥有共同的价值观、历史观和知识,人们之间的关系融洽;而所谓的现代媒介世界(麦克卢汉的“地球村”)中的人们彼此冷漠和互不了解,信息流动极不均等,亲密关系是有局限性的、虚假的。这在虚拟社区中表现得尤为明显。美国传播学家席勒(HerbertI.Schiller)也质疑了那些认为新传播技术将给全人类带来更民主、更多元的理论。人们总是用用户增长了多少倍这样的数字来描述互联网的发展,又拿这些数字与电话、广播电视的普及速度相比较,无论在美国,还是在世界其他地方,自1995年以来,这些数字都显示了互联网的成长速度惊人,一次又一次,各种数字引起了人们的惊叹,互联网带给人们狂欢。在这些欢呼声中,席勒指出了互联网的社会影响具有复杂性,同时对网络引起的社会问题进行了一系列分析。他一针见血地指出,在互联网迅速扩张之时,由跨国公司和市场逻辑所支配的权力关系不仅没有丝毫改变,而且进一步加剧了原已极不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与文化秩序,包括信息与传播秩序,如山似海的网络信息里充斥着西方的各种话语,如消费主义的泛滥、两极分化的加剧等。美国学者李·西格尔(LeeSiegel)就在他写的《对抗机器:电子哄客时代的人类生存》(AgainsttheMachine:BeingHumanintheAgeoftheElectronicMob)一书中指出:新媒体传播力虽然极强,但媒介技术并不能决定人的美好未来,如果互联网技术成了满足我们即时欲望的幻象世界,人类就会在其中迷失自己。“新技术企业的大佬们总是高举着民主与自由的大旗,模糊着商业和技术的界限,将我们一步步拉入幻象的世界,我们自己,则日益被自由和个性所控制,似乎一时间满足了个人的欲望,殊不知正好迎合了机器所需。网络如果超出了工具的意义,变成自足的万有世界,人类便将终在其中迷失自己。”[10]
“媒介技术或工具是中性的,它们本身并不必然导致某种‘社会善’或‘社会恶’。归根到底,媒介工具是人的创造物,重要的是人如何使用它,利用它来传播什么,达到什么样的社会目的。从这个角度而言,传播媒介的社会影响并不仅仅取决于媒介的技术或形式特性,而且取决于掌握和运作它的人和社会组织,取决于它们生产和传播的信息内容。”[11]“一方面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人类对世界的掌控能力巨大提升,人类要求看到更广阔遥远的未来世界,就是说对未来预测的愿望更强烈了;另一方面人类对于技术本身造成的环境问题、生态危机和人类社会的问题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即科技发展导致的人类存在危机意识也日益增强。”[12]显然,不管媒介如何使用新技术,它只是人类传承民族文化、实现自己理想、建设自己社会的工具,如果认为媒介能决定社会形态,决定人们的思维形式,对新媒体抱以“电子乌托邦”的幻想,成为“电子哄客”,那么在信息社会中,人类被技术奴役而丧失心智、迷失自我的“人生困境”与“生态危机”就可能出现。
参考文献:
[1]尼克·史蒂文森.认识媒介文化[M].王文斌,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308.
[2]王永民.旗帜鲜明地反对网络低俗之风[N].光明日报,2008-01-27(6).
[3]霍克海默,阿多诺.启蒙辩证法[M].洪佩郁,蔺月峰,译.重庆:重庆出版社,1990:147.
[4]阿多诺.文化工业再思考[M]//文化研究:1.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0:199.
[5]曾志浩.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及其现实意义[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71-77.
[6]马克·波斯特.第二媒介时代[M].范静哗,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51.
[7]戴铮.“三岛由纪夫再世”直击日本网络社会暴力追求[N].中华读书报,2008-07-30(4).
[8]于凤川.巴尔加斯·略萨论文学与互联网[N].中华读书报,2010-10-07(17).
[9]张淑芳.数据库:消费社会的“超级全景监狱”[J].新闻与传播,2011(3):54-58.
[10]康慨.李·西格尔:网络文化大清算[N].中华读书报,2008-02-27(17).
[11]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156.
[12]肖鹰.“末世意识”离中国思维有多远?[N].中华读书报,2010-01-20(3).
(编辑:李春英)
相关内容
联系方式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