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鉴别 论文检测 免费论文 特惠期刊 学术答疑 发表流程

从苦难中生发爱愿

时间:2015-01-09 12:02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陈璐 点击次数:

  摘要:作家史铁生的散文站在对生命价值终极关怀的角度,思考生与死的问题,从生命的苦难中生发出持久爱愿,他那遥不可及的理性高度与独特的生命体验使他不断穿透死亡的迷障并最终使其上升到哲学高度。从而为现世追求人生意义的人们建立了一座精神的家园。史铁生散文中的哲思对当代文坛有着重要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苦难;生死;哲学

 

  作者简介:陈璐,女,汉族,1989年4月出生,河南省驻马店人,现就读于南京师范大学,为2012级文艺学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现代美学。

 

  [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33-0-02

 

  面对人终有一死的命运,中国传统的“未知生,焉知死”的务实精神使中国人对死亡的态度既暧昧又模糊:一方面极力否认,一方面又害怕忌讳谈论死亡,对死亡的畏惧掩盖了对它的感知。作家史铁生则一反常态,在自己的散文中从容谈论死亡,抹平悖论,化解玄妙,对生命的苦难一一化解,读来似乎如沐慈悲,沉重之后又满是豁达。本文将试从其散文中生死之思的产生缘由,发展变化和影响入手,更清晰地认知和把握其智性思考与人生哲学。

 

  一、生死之思的产生缘由

 

  作为一位始终怀有人文精神的作家,史铁生的诸多散文都在探讨生死的命题。《我与地坛》、《合欢树》、《秋天的怀想》等等,无不闪烁着生死的哲学与智慧。由于双腿残疾,史铁生时常忍受着肉体和精神的双重折磨。母亲深厚无私的爱固然能减轻他的伤痛,人们的善意关怀固然能滋润他的心田,但总归要生活,找不到工作他只能干些家庭妇女和老人的活,在一间光线“昏暗”的“低矮破旧的老房”里,孤独缓慢地劳作;他想与正常人一样报考大学,可现实条件又不允许。肉体和精神的双重碾压致使他一度“终日躺在床上一言不发,心里先是完全空白,随后由一个死字去填满”1。还好有地坛。古园的沉静助他缓和不公命运所造成的剧烈冲击感,也给他注入了强大宏博的气力去化解忧郁和苦闷。这一切都直接催发了他的生死之思。

 

  二、生死之思的发展变化

 

  苏格拉底说:“未经省察的人生没有价值。”2被命运之神推至生存绝境的史铁生开始思索人生存在的意义和价值。面对困境,人的态度迥然有别。抱怨或是迎难而上,皆在情理之中。然而可能是身体的残缺所导致的敏感,促使他不断深化现实和心灵给予自身的反馈,最终他以智性思考冲破肉身的圈定,从一己之思的迷雾和纯粹个体自我得失的藩篱中突围而出,把“小我”的智慧挥洒到了宽广的“大我”。在此,史铁生的生死之思拉开了序幕。其大概经历了“怨命、认命、知命”三个阶段。

 

  (一)、怨命:对生命苦难的怀疑和质问

 

  面对厄运的突然,每个人的自卫防护本能促使我们的第一反应就是抱怨。史铁生也如此,病痛的折磨带给他的苦楚绝望,使他暴躁不安,这在《秋天的怀念》中有记录:“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活着可有什么劲!”3强烈的质疑和控诉,它源于自我认知价值的低落,安全但是属于低能量的层次。面对生命不断选择的过程,前进和后退的冲突时有发生,防卫和退缩总是稳妥之计。究其原因,其实是我们内心深处在拒绝和反抗我们的伟大潜能,这种拒绝正面力量,逃避成长的倾向,被马斯洛命名为“约拿情结”。怀抱着这种情结,史铁生从自哀自怨到怨天怨地,表现出的是一种常人必有的常态。这并不奇怪,对于道理的参悟,每个人都需要一个缓冲阶段。

 

  他的这种抱怨,其实更多的是对自身的抱怨。自我价值感的低落,导致对于命运悲喜无常的敏锐感知。我们可以理解史铁生初始面对苦难的排斥态度,这是每个人都会选择的应对方式。人生路漫长,但再往后走,人与人变区分就会愈加明显,境界层次也立见高低,也就是说将苦痛转化为更强有力的精神是种智性修为,并非人人能为,也并非所有的人都能有内在的超越,达到天人合一的境地。这或许也是一个善于思索的的人与一个带有思想惰性不愿去思考或并不能思考的人的区别之所在。

 

  (二)、认命:对生命苦难的承受和接纳

 

  俗话说半路盲了的人要比天生就盲的人痛苦的,痛苦是躲也躲不掉的,对于敏感的作家而言,他的痛苦总是会骤然加倍,比之一般人体会的也更为深切。双腿不能动又增加尿毒症,双腿只能描摹轮椅的行走,尿毒症让他和死神你来我往。如他所说,死神就在就在他周围徘徊,不知哪一会儿把他带走。生命的危险不断加剧并迫在眉睫,抱怨的无力以及反抗的徒劳都致使他走向了对于生存困境的渐次体验与挖掘。

 

  在《我与地坛》中作者记叙了他被命运打倒又最终顽强站起来的艰难历程,作者在沉静古老的园子里,完成了心理最痛苦的蜕变。在文章的开篇,作者直接写到了地坛。一个濒临绝望的年轻人和一座日渐荒芜的园子他们同样都有充满喧嚣和生机的过去,也同样都有充满失意和颓废的现在。“在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芒中,一个人更容易看见时间,并看见自己的身影。”4地坛曾是神圣的祭坛,如今是思考生死的绝佳场所。供奉祭品,见证荣衰,生欲死惧它都一并容纳。园子荒芜却并不衰败,花草鸟虫生机勃勃,隐藏着无数生的奥秘。史铁生几乎天天都来,在其间专心致志思索生命的变化和死的事。古园的安静使人的思虑更有根基,也更容易和万物达到和谐统一。万物众生无不在遭受苦难,历经变迁。于是他渐渐想明白了“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我们的一个事实。”“死不是一件急于求成的事,它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参透死的本质属性,面对厄运就不会再逃避。生难死易,对于身为残疾人的史铁生,命运更是如此。这种体悟比一般人更为透彻。史铁生此时已准备接受苦难。


  •   论文部落提供核心期刊、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SCI期刊和EI期刊等咨询服务。
  •   论文部落拥有一支经验丰富、高端专业的编辑团队,可帮助您指导各领域学术文章,您只需提出详细的论文写作要求和相关资料。
  •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863358778 论文投稿2316118108
  •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

相关内容

联系方式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863358778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316118108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

热门排行

 
QQ在线咨询
咨询热线:
15380085870
微信号咨询:
lunwenbuluo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