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01-09 12:02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陈璐 点击次数:
“假如世界上没有了苦难,世界还能存在吗?要是没有愚钝,机智还有什么光荣呢?”5承认了命运的不可抗拒以及差别的永恒存在,等同于在心灵深处认同这个世界的运行法则。它不单指宇宙的奥秘,也暗含了生命突变的可能性。此时的史铁生已学会更好地去容物,解物,就像一个和上帝猜谜的人,他把个人的偶然看做是上帝不能做梦而让众生替他做梦的一个体验者,他和上帝打赌。“人所不能者,即是限制,即是残疾。”6认识到人所不能,便是智慧的起点。史铁生由此开启了对信仰的追逐,命运的透析,对爱情的求证。然而无论是人生何种命题的追索,在其背后无不渗透着作者的智性思索。痛苦和残疾永存,史铁生的豁达令人激赏。生,即意味着痛苦。所以,永远的利益,绝对的公平以及幸福是不可强求的,没有无憾的人生才是完美的人生。由此,对生死的感悟又上升了一个层次。
(三)、知命:对生命苦难的和解与超越
在思索的疆域里纵横驰骋的史铁生,经过痛苦的历练终于奔向了对苦难的超越。他虽不能乐天,却已然知命。在《自言自语》中,他写道:“人生有三种根本的困境,于是人有三种获得欢乐的机会,”它们分别是孤独,痛苦和恐惧,“上帝用这三种东西来折磨我们。不过有可能我们理解错了,上帝原是要给我们三种获得欢乐的机会。”7这种困境向史铁生敞开了生的意义及魅力,面对生死,最恰当的态度应当是敬重,唯有如此,对于死,才能有一种幽默豁达的态度。
史铁生静习心性,了悟生命,行文之间渗满禅意。《宗镜录》上讲,“心能作佛,心作众生,心作天堂,心作地狱。”8庄子也说“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人之有所不得与,皆物之情也。”9,所以生不必悦,死也不必恶。看淡生死,方能领悟生死。先贤们在生死命题上孕育出的潇洒风神和达观,在史铁生身上又奇妙聚结,重现光芒。借助这股流韵史铁生的散文必然表现出一种与众不同的境界,脱旷尽情,丰盈达观。
认知是把双刃剑,在为生存寻找理由时必然会看到智力的绝境,痛苦灾难无法根除,并且一个巨大的现实横亘眼前——人是要死的,必死的人习惯放空,也习惯于消解,这令人害怕。何处是生命的归宿?爱,美,还是信仰?生命存在的层次确证,仰仗于对外在世界的逐步体验。通过对于人生困境和生命苦难的认识,史铁生向我们不断确证自我存在的价值。苦难是灵魂的锤炼场所,也更容易使人走向信仰,因苦难的无缘由。生与死,神圣与凡俗,目的和过程,在命运面前,承载的意义往往超过解释的苍白。信仰和承载有内在质素的联结。史铁生从个体和人类苦难的深渊中发出对信仰的呼告。他笔下强烈的生命意识和精神信念正是从苦难里开出的绚烂之花。史铁生的写作,接近天道,接近宿命。或许是借助于写作这样一种方式来彰显存在价值,但不可否认的是,他的写作已与他的生命达到了同构。生生死死,悲欢离合,都是写作的主题,也都是灵魂的事儿。
生命悲愁,常有苦味,“友谊、爱以及敞开自己的心灵,是最好的医药。”对爱的呼唤引来对信仰本身的呼唤。在史铁生的文学王国里,怨恨和爱愿是人置身苦难的双生花。怨恨使灵魂干枯,虚荣孤苦,爱愿则招引献身,供奉甜美。爱愿永恒,爱愿是救赎。只有那些敢爱,敢梦想的人才能接住史铁生投掷的饱满果实,走向沉甸甸的救赎之旅。在史铁生笔下,残疾是原罪,爱愿是救赎。他用爱愿这一苦难中的应对机制,为我们的精神获取了一个美丽的位置。爱是人类唯一也是可靠的救助。这份爱,不仅仅是友爱慈悲,也是对痛苦的诗意超越和对高贵灵魂的仰望。
三、生死哲学的价值和意义
心智的荒芜,欲望的膨胀,语言的退化,是当代文坛写作面临的现实困境。史铁生在写作中把苦难转化为一种信念,还原人生的悲剧性,使中国当代文学有了自己空灵美丽的灵魂之舞。生与死这个古老命题在史铁生的文学国度里贯穿始终,在他心力与思力的双重透析下,最终形成了一套自己的生死哲学。每个作家都试图通过的自己的言说来建立一种机制。一种声音即是一种生活。面对生死无常,史铁生自觉地去感知人存在的本质。赫舍尔在《如何生存》中说:“人的存在的关键形式是人的生存。”这种自觉和省察代表史铁生内心的声音,他的述说不是一种虚幻的无意识架空,而是在更高的层面上带领我们由痛苦残缺进入人生存的价值维度。
生死是生命的客观变换形式,残缺是上帝赐予的礼物。面对这个浮躁的世界,史铁生始终隐忍,自省,默坐,静想,以无形的力量来成全自我的救赎。笑对生活,达观尘世,所有的爱都化为忍耐,在他的文字里流淌。我们应在他的作品去默坐,去感悟,去时时窥看自己的心魂。爱愿是救赎,我们唯有时常感恩,创造,才能发现生命意义的存在,并不断审析灵魂,获得完满救赎,成全一条拯救之途。
注释:
[1]史铁生.《骆驼草》[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7年,第240页.
[2]周国平.《安静的位置》[M].江苏:译林出版社,2011年,第3页.
[3]史铁生.《骆驼草》[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7年,第179页.
[4]史铁生.《骆驼草》[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7年,第197页.
[5]史铁生.《骆驼草》[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7年,第209页.
[6]史铁生.《病隙碎笔》[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61页
[7]史铁生.《自言自语》[J].长春,1988年第10期
[8]释延寿.《宗镜录》[M]西安:三秦出版社,1994年
[9]庄周.《庄子》[M].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第139页
参考文献:
[1]史铁生.《骆驼草》.[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7.
[2]史铁生.《病隙碎笔》.[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史铁生.《自言自语》.[J].长春:作家,1988年第10期.
[4]史铁生.《灵魂的事》.[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
[5]齐宏伟.《文学苦难精神资源》.[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8.
相关内容
联系方式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