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4-01-04 15:17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张延国 点击次数:
四、建构“他者”
在剥离中国“旧我”的同时,电影还为“中国”的崛起故事建构起一个强大的“他者”——“美国”。这个“美国”意象在电影前半部不仅是作为“中国”旧体制的对立面出现,而且是平等、独立、自由、富裕、文明、人性的象征。因此,孟晓骏、成冬青、王阳、苏梅这些有理想的青年都对“美国”顶礼膜拜,把去“美国”当成人生的梦想。然而,孟晓骏等人历尽艰难抵达“美国”后,并没有获得预期的幸福,他们洗盘子、在实验室里养小白鼠,过着卑微而又屈辱的生活,苏梅也抛弃成冬青嫁给了美国人。美国给予这些“美国梦”的追寻者们不仅是理想的破灭,还有情感的失落,人格的羞辱。当年的“美国梦”原来不过是对“美国”的一厢情愿的幻想和误读。正是“美国梦”的破灭,才使得孟晓骏最终决心回到中国,加入“新梦想”,追寻“中国梦”。美国人的傲慢自大,曾经屈辱、卑微的美国生活,也成为孟晓骏推动“新梦想”激进改革的动力。使他从一个自私的个人主义者、反体制的自由主义者、充满幻想的“美国至上主义者”,成为一个在想象的层面复仇“美国”的民族主义者和皈依“中国”的集体主义者,实现了成长,重建了“中国性”。正是借助于“美国”这个他者,电影将华裔在美国底层的辛酸奋斗经历和“新梦想”内部的权力利益纷争成功转化为中美两国不同的发展道路之争和意识形态的冲突,使个人遭遇、单个企业行为上升到民族国家层面,从而以“中国梦”取代“美国梦”,以“民族主义”收编了“自由主义”,以“集体主义”收编了“个人主义”,弥合了“中国”的裂痕,凝聚了“中国”,确证了“中国”的合法性。
“他者”不仅能转嫁“自我”的压力,弥合可能出现的“自我”裂痕,还能彰显“自我”,确证“自我”。《中国合伙人》最引人深思的是对盗版事件的处理,“新梦想”公司大量盗版美国教材,被美国公司诉诸法律。这本来是一场知识产权纠纷,一件纯粹的经济诉讼案件。在面对美国人索赔的时候,“新梦想”三人慷慨陈词。他们委屈的是:三十多年来,中国一直在努力,一直在改变,进步。然而,不变的是美国人的傲慢自大,仍用老眼光看待中国,怀疑中国考生的分数,质疑“中国”所取得的成绩。他们之所以据理力争,就是要在美国人面前展现中国人实现“中国梦”所怀的决心和勇气,所要求美国的不是减少赔偿,①而是为了获得美国人的承认和尊重,至于金钱,乃在其次。因此,这场两个公司之间的经济谈判,毋宁是一场百年悲情的中国在面对想象的“他者”、世界秩序中的中心——美国——的一种倾诉和演讲,“美国”这个“他者”被“崛起的中国”所征用,倾听着“中国”的不平、哀怨,亲眼见证着“中国”走向未来、走向世界舞台中心的自信和坚韧。在美国人震惊的眼神中,中国人骄傲自豪而又被自己的言说所感动。只有在这个时候,“中国”才真正摆脱了昔日的屈辱和压抑,驱走盘踞心中的心魔,昂首实现了精神上、心理上的“中国崛起”。在雅克·拉康看来,一切“他者”都是自我的镜像,显然这个按照“中国”需要而逆向建构起来的“美国”,实际上也是“中国”的自我镜像,它是“中国”被压抑的“大国意识”的投射和“中国崛起”的认同焦虑症的反映。
注释:
①成冬青在电影中甚至申明,“新梦想”还愿意多加赔偿,因为他们的赔偿金越高,美国人对“新梦想”的认同度就越大,新梦想的未来市场价值就越大。
[参考文献]
[1][美]弗雷德里克·杰姆逊.处于跨国资本主义时代中的第三世界文学[J].张京媛,译.当代电影,1989(06).
[2]兰萨道.《中国合伙人》被指“三观不正”[OL].http://www.yingmivip.com/1t7982t1/.
[3][德]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上卷)[M].贺麟,王玖兴,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120.
联系方式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