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4-03-31 10:57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孟凡惠 点击次数:
如在电视剧《后宫·甄嬛传》中故事背景的敲定,在小说中,故事发生在一个虚构的大周朝,而为了能够让观众们更加熟悉故事中的人物,便将故事从虚构的时代转移至中国历史上切实存在的一段时期,而在电视剧播出前,各种“清穿”剧使得观众对于清代的历史相对比较熟悉,恰巧历史上的雍正皇帝的死因至今成迷,也为故事最终的结局提供了看上去合情合理的依据。再如在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中,其实在原著小说中,故事更多讲的是人们在出国热的潮流中经历的挫折与挣扎,小说作者曹桂林在前言中就说:“我写的是一个从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一家新移民的真实故事;毕竟,我写的是真实的美国。”真实的故事注定有着真实的丑恶与不堪,于是为了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观众,电视剧版的《北京人在纽约》则是将故事背景放在了一个更为开放、自由的时代环境,也使得人物的经历更加励志,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用挫折鼓舞了一代人的精神。
(二)舍与改——故事中人物命运的确定
小说在创作时可以将一个人物的命运安排的悲剧到极致或是传奇到极致,但是如果放到更多的受众面前就会降低这一人物的真实性,使得观众觉得这部电视剧的可信度不高,倘若这个角色的存在对于故事的整体叙述并没有太大的影响,抑或是这个人物的存在会使故事篇幅冗长,那么适当的人物删减,是有助于整部影视剧的叙事的。如若不能舍弃这一角色,那便只能改变这一人物的命运,使得这些有着“传奇”经历的人物接一些地气,提高这一人物在现实中存在的可信度,从而令观众在观看电视剧时没有太大的违和感,也有助于电视剧收视率的提高。
如在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中的宁宁。其实在书中宁宁最后是死于黑帮的火拼当中,但是这一人物的命运太过离奇,而且也不符合积极向上的风格,因此,在电视剧中,这个命途多舛的女孩也只是消失于茫茫人海,给予了观众一个开放式的命运推测。而在电视剧《后宫·甄嬛传》中,对于甄家的子女也做了调整,比如在电视剧中直接将甄嬛书中的二妹甄玉姚舍去,因为在书中的甄玉姚遇人不淑连累家族而最后却替甄嬛和亲成为异族的大妃,这样的经历已经完全可以改编成八点档的励志女性传奇片了,只可打发时间却不能令人信服,因此留下只会使得本身就是虚构的电视剧情节变得更加不可信,降低电视剧的收视率。另外浣碧一角在原著中其实是一个“灰色系”的女子,她设计过她的姐姐,却也因为她看重的家族和深爱的男人而选择与姐姐同甘共苦,却在如愿嫁给书中的清河王之后做出了杀母夺子的狠毒利落的举动,但是在电视剧中,浣碧的性格相对简单,除了最初算计长姐,之后可以说是步步为了自己的家族和姐姐,隐去了她的狠毒,也使得最后她在痛失爱人之后的触棺而亡的情节更为凄婉。
(三)添与合——故事叙述中的人物设定
小说创作中人物的数量以及故事发展的速度都可以不作过多要求,但是在电视剧拍摄中,为了保证剧情不拖沓,需要对于一些不重要、不必要的角色进行性格合并,与此同时,根据创作需要或是正能量传递的需要,有时候在改编过程中也需要增添一些角色,从而使得观众在观看过程中能够被一环接一环的故事情节所吸引,保证电视剧的收视率以及导演拍摄意图的正确传递。
如在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中,大卫这一角色就是为了剧情的需要新增添的,对比原著与电视剧,可以看出郑晓龙导演其实更多的是采用了小说中大体故事,也就是北京人在20世纪90年代到美国纽约奋斗打拼的事件,而具体的经历、人物、情感都做了很大的改动,人物的添加也不止大卫一个,而从当年《北京人在纽约》的热映,足以看出在电视剧改编的艺术创作中郑晓龙导演是成功的。而在长篇电视剧《后宫·甄嬛传》中,由于小说本身就有七本之多,书中所涉及的人物更是不下百人,倘若把这些人物都一一搬上荧幕,无疑会增加电视剧拍摄的成本、成片的长度以及观众观看的疲惫感,那么就只好取其精华归于一人。比较典型的一例便是书中的端妃齐月宾和书中贞一夫人徐燕宜在电视剧中的合并,书中端妃只是一个安于现状不争不斗的嫔妃,对于皇帝并没有太多的感情,而贞一夫人却对皇帝一往情深,但在电视剧中郑晓龙导演将这二人的情感性格加以合并,使得端妃背下陷害华妃的黑锅不再是心灰意冷的屈服而是出于对于皇帝的爱意,打出感情牌从而替代书中的消极情绪。
联系方式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