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12-11 14:43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尹明 点击次数:
〔摘要〕近年来,西方发达国家逐渐放松了对传媒业的规制,并引入激励性规制,着力培育具有竞争力的跨媒体、跨国界的传媒企业。较短的成长周期和较高的投资回报率等因素使传媒产业被热捧为“朝阳产业”。而中国由于过于强调传媒的意识形态属性,传媒制度被界定为“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两种完全不同的组织逻辑集于传媒一身。虽然中国传媒产业对内对外都进行了积极的改革,产业雏形已经形成,但许多制约传媒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需要通过规制的突破来解放生产力,因此从规制经济学的角度对中国传媒产业的政府规制改革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传媒产业;政府规制;规制手段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世界经济进入相互联系、融合的时代,传媒产业也面临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挑战。20世纪末以来,由于市场化和信息技术的进步,世界传媒发展有“三化”的趋势,即全球化、数字化和多样化。全球化是学术界的共识,它包括三方面:一是传播对象全球化;二是媒介组织全球化;三是媒介影响力超越国界,具有全球性。数字化是指利用数字传播技术来传递信息,是世界传媒发展的又一个大趋势。网络数字技术在不断发展,传统媒体也在加快数字化步伐,转向数字化生存。
多样化基本上是由三个层面构成的,包括供应的多样化、购买(获得途径)的多样化和消费的多样化。供应多样化的主要特点是以多媒体手段进行新闻传播活动,同时也体现在媒体之外的传播资源的供给。消费的多样化,包括受众的选择性接触、选择性释义等。除此“三化”外,在中国应该加上产业化。
从中国来看,产业化或者说企业化正方兴未艾。中国传媒产业在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中,对内继续开展体制改革,积极推动企业化转型;对外拓展投资空间,开放力度越来越大,市场化改革进程在明显加快。传媒产业发展环境逐步优化,平面媒体政策相对放宽,广电媒体市场准入门槛渐渐降低,市场拓新先机开始显现,科技含量不断提高。同时,传统传媒产业进一步壮大,新兴传媒产业迅速成长。传媒业正呈现出强劲的产业化发展趋势,传媒产业雏形已经形成,其快速发展带动了相关行业的发展。在中国,传媒产业作为一个独立产业的重要性也已凸显。信息技术革新引发的产业升级正在对整个传媒产业的经营业务和运作模式产生深刻影响。
随着诸多大型跨国传媒集团正加快进军中国传媒市场的步伐,中国传媒市场已不再是一块平静之地,竞争压力不断增大。随着中国签署《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批准《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以及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如何适应国际规则,如何规避可能的负面影响,如何解读跨国传媒集团传播战略,如何领导传统媒体实现变革以适应和改善新形势下的传播,如何有效监管以数字化媒介为手段进行的信息传播,己经成为中国传媒产业的规制者急需研究和必须处理好的问题。因此,必须借鉴国外的规制经验,分析中国传媒产业规制存在的问题,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传媒产业规制体系。
一、中国传媒产业政府规制的现状
随着《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等一系列纲要的颁布,政府对传媒产业的规制力度明显加大,表现为对目标远景的积极规划和对现实产业微观的执着规制。表明政府正在努力创造一个培育公平与效率兼顾的创新环境,为传媒业创新指明了末来的方向和可能的空间,大大降低了传媒产业对未来展望的不确定性。在传媒的主要分业中政府规制表现如下:
1.新闻出版业
2006年,文化体制改革进入全面推进和深化阶段。2006年7月《新闻出版总署关于深化出版发行体制改革工作实施方案》颁布,提出了改革的总体思路和具体任务,出版单位转企改制正有条不紊地进行。积极探索融投资改革,上市融资取得一定进展。已有7家出版、发行、报业单位上市,融资总额100多亿元,增强了资本实力。《全国报业出版业“十一五”发展纲要》确定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为报业发展资源集聚中心,重点扶持10家左右具备条件的报业集团向综合性传媒集团发展;推动服务于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行业类报纸以及满足重要细分市场受众需求的专业类报纸跨地区发展,跨媒体经营,形成一批专业型传媒企业集团。另外为规范报刊发行秩序,首次对11个城市出版发行的都市类报纸统一进行发行量认证,并予以公布。这表明市场的力量和价值终于得到了公平体现。纲要中还首次提出了“黄金一代”报业人才的培育。说明了报刊业面临数字化转型,急需专业人才指点迷津;也表明报刊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创新困境。
2.广播影视业
联系方式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