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鉴别 论文检测 免费论文 特惠期刊 学术答疑 发表流程

从传媒的演变预测网络时代的曲艺艺术

时间:2016-02-26 10:33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刘梓钰 点击次数:

  [摘要](一)纵观曲艺艺术发展的历史,可以发现,其传播媒介以及演出———欣赏场所的每一次更迭和丰富,都使其在题材、内容、风格等诸多方面有所扬弃、有所演进,并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其自身的发展。(二)进入网络时代,传播媒介由单向变为双方;传播范围和时效大幅度扩张;文化的多元化并存;诸种传媒大融合等新格局,将使受众对曲艺的欣赏进入全方位的广阔空间。而如此一来,必将推动曲艺从创作、表演、评论、赏析到教学等各领域空前地发展与飞跃。(三)未来的曲坛绝不会变成网络曲艺的一统天下,而将是从传统形式到现代形式多元共存的格局。其中,网络曲艺将以其独具的优长异军突起,大展风骚。

  [关键词]曲艺;传播媒介;信息网络

  计算机技术日益成熟、发展,信息网络化已经成为现实。21世纪,将有上亿台计算机、几百万个子网接入因特网,用户将会达到十亿以上。毋庸置疑,21世纪将是网络传播时代。曲艺界有些先生很是忧心忡忡:曲艺现在就已经被电视冲击得七零八落、狼狈不堪了,面对着即将到来的网络传播的巨大冲击,曲艺艺术的前景又将会是什么样子呢?

  一

  毫无疑问,在网络传播时代,曲艺的主要传播媒介也必然会由网络所取代。那,网络传播将会给曲艺带来什么影响呢?

  古人云:“彰往而察来”(《易经》),“不知来者视之往”(《管子》)。当然,历史不会重复。不过,前有车,后有辙,历史往往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些借鉴和启迪。只要认真回顾一下曲艺发展的轨迹,我们就不难发现这么一条规律:曲艺传播媒介以及曲艺演出———欣赏的主要场所的每一次更迭以及丰富,都使曲艺在题材、体裁、演出形式、表演技巧、雅俗程度等方面有所扬弃,有所变化,有所丰富,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曲艺艺术的发展。

  曲艺以往的传播媒介,主要为口头语言及身体语言、广播和电视。任何一次有效的传播活动,毫无例外,都包括传播者与受众两方面的行为主体。通过口头语言及身体语言进行传播时,传播者为演唱者(业余艺人、专业艺人或演员),受众为观众,他们彼此之间的传播活动是在田间地头、家庭、场院、集市、庙会、城市明地、茶园、茶楼、杂耍剧场等地当场进行的。曲艺演出———欣赏的上述场所,不同时期在曲艺传播中所占的地位并不一样。最初,以田间地头、家庭、场院为主;后来则先后变为以集市、庙会为主;渐次来到城市明地;然后得以进入茶园茶楼书场与茶园茶楼杂耍场;发展下来便以杂耍剧场为主。主要地位的这四次更迭,可以视为通过口头语言及身体语言进行曲艺传播的四个时期。通过广播、电视进行传播时,传播者为广播电台和电视台,演唱者的表演被录制、加工成声音信息或声音、图像信息,传播给听众、观众等受众。

  听众和观众接受传播的主要场所,变成了家庭等处。作为大众传播媒介,广播曾经显赫一时。

  可如今它的地位早已被电视所取代了。

  下面,让我们分别看一看每一次主要演出———欣赏场所的更迭都给曲艺艺术带来了什么变化吧。

  1.田间地头、家庭、场院※集市、庙会———曲艺由民间文艺发展为专业文艺。专业曲艺艺人出现了。中篇实词书成了演出的主要体裁,系扣子、造悬念的技巧在演出市场的驱动下,被有意识地迅速发展了。

  原来,演唱者和讲述家(往往是家庭中的长者)利用耕作之余和劳作之后的闲暇,或在田间、地头,或在庭院、炕头,给观众(往往是家庭中的幼者或者是乡里乡亲)演唱或说表,既自娱,又娱人。所表演的节目,则多为短段儿或中篇故事。此时,演出和欣赏主要改在农闲时进行,演出———欣赏场所也转移到了场院、集市和庙会。观众中出现了大量的陌生人,演唱或说表变成了谋生的手段。由群众集体口头创作、在人民群众中口耳相传、在流传中受到无数演唱者和讲述者加工、一直没有定本的曲目,这时候有了比较固定的口头语言脚本———中篇实词书和实词短段儿。实词短段儿显然“拿”不住人,而“说书不拿人,就得丢饭门”,于是,中篇实词书就成了实用顶呛的“巴嗒棍儿”(河北农村俗语,指既能护身又能挑行李的不长不短的棍子)。“为了留听众,一段一个扣”,于是,系扣子的各种技巧迅速得到了发展。

  2.场院、集市、庙会※城市明地———曲艺由农村进入了城市。为了适应这种变化,中篇实词书将主角地位让给了长篇书和实词短段儿。同时,在“纂弄”长篇书的过程中,“淌水儿”这一重要的编纂技巧也被创造出来了。

  曲艺由农村进入城市,一般情况,都先上“明地”演出。所谓明地,是指那些适宜曲艺演出的位于大街、码头、庙会、集市旷场等处的空地。艺人在这些空地演出,叫“撂地”。随着演出的兴旺,这些空地上逐渐搭盖起席棚,摆放上桌凳,有的棚子甚至由席而砖,变成了茶馆。但比起正式的书馆或杂耍园来,终嫌简陋。艺人在这样的茶棚、茶馆演出,习惯上也叫撂地。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茶棚、茶馆以及空地的某一处演出,则叫“靠地”。

  城市明地的观众,基本是做小买卖的、扛大个儿的、蹬三轮儿的城市贫民和工人。他们大多在比较固定的空间活动,也不像农民那样,只能在农闲时欣赏曲艺。

  其中,有很多人有着比较固定的闲暇,适宜在农村集市、庙会、场院、家庭演出的中篇实词书,已经难以满足他们的需要。在那些简易的茶棚、茶馆里,他们要听篇幅长达两三个月或三四个月的长篇书(每天听两三个小时)。于是,艺人们不得不将巴嗒棍儿发展为“蔓子活”。他们或将几部中篇连续成一部长篇,或将一两部中篇铺演成一部长篇,专门以故事情节吸引人。

  在连缀中和铺演中创造了淌水儿这一重要的编纂技巧。用进废退,音乐则相应退化了。

  还有不少观众,闲暇时间比较零散,无论巴嗒棍儿,还是蔓子活,都难以听全,因而他们更需要短段儿,要听、要看短篇曲艺节目。于是,在一些简易的茶棚、茶馆里以及空地上,实词短段儿成了演出的主要内容。

  3.城市明地

  ↗茶园、茶楼书场

  ↘茶园、茶楼杂耍园

  ———曲艺由明地进入了书馆和杂耍园。从此,曲艺逐渐由粗糙向精致发展,艺术性越来越强。在茶园、茶楼杂耍园中,主要由实词短段儿组成的拼盘式的演出方式———什样杂耍也形成了。

  明地上的曲艺,大多比较粗糙。其主要原因,是艺人不能将主要精力投入对艺术的钻研。

  撂地的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部分:一是“圆粘”,二是演出,三是“杵门子”。圆粘指的是将观众吸引到艺人周围,欣赏自己的表演。不同的曲种有着不同的圆粘手段,比如:唱大鼓书的,演员敲鼓,弦师弹弦;唱什不闲的,打架子,敲击各种乐器;说相声的、说评书的,“撮朵儿”,也就是拿白沙子撒字。相声艺人圆粘的手段还有“开门柳儿”,就是几个艺人一块儿大声歌唱,以招徕观众。杵门子指的是打钱也就是找观众要钱的技巧和手段。演出一般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正活”,也叫“本活”,一是“垫纲”,就是正活之前的铺场、开场白。垫纲的主要作用是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拢住他们的神,不叫他们走开,从而让他们欣赏自己表演的正活。艺人撂地,最重视杵门子,比如相声艺人就认为:杵门子是金子,垫话———相声的垫纲———是银子,本活是铜子儿。撂地的艺人其次重视圆粘。相比之下,正活被放到了次要的地位。这样的曲艺怎么能不粗糙呢?


  •   论文部落提供核心期刊、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SCI期刊和EI期刊等咨询服务。
  •   论文部落拥有一支经验丰富、高端专业的编辑团队,可帮助您指导各领域学术文章,您只需提出详细的论文写作要求和相关资料。
  •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863358778 论文投稿2316118108
  •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

联系方式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863358778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316118108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

热门排行

 
QQ在线咨询
咨询热线:
15380085870
微信号咨询:
lunwenbuluo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