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09-09 09:46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王芳 武伟晶 刘水漪 点击次数:
摘要:血清蛋白电泳是临床蛋白检测最常用的一项检测项目,目前多采用自动化电泳分析系统进行快速检测,血浆蛋白异常可表现为水肿、贫血、蛋白尿、骨关节障碍、易感染性、血沉增速等。对营养障碍、肾病综合征、慢性肝病、骨髓瘤、急性和慢性炎症、自身免疫性疾病、结缔组织病、淋巴增殖性疾病的诊断和评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血清蛋白电泳;方法;临床意义
血清蛋白电泳是临床蛋白检测最常用的一项检测项目,目前多采用自动化电泳分析系统进行快速检测,使用醋酸纤维素薄膜片或琼脂糖凝胶片,电泳能产生5条或6条区带,即前白蛋白、白蛋白、α1、α2、β和γ球蛋白。由于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可达到全自动化程度,且价格便宜,所以在国内临床更为常用。
1血清蛋白电泳(SPEP)原理
血清是数种蛋白质的混合液,都有它特有的等电点。蛋白质在等电点时呈电中性状态,它的分子所带正负电荷量相等[1]。如将蛋白质置于比其等电点较高的缓冲液中,它们都游离成带负电荷的质点,在电场中均会向正极泳动。
2血清蛋白电泳(SPEP)
2.1测定方法乙酸纤维素膜法或琼脂糖凝胶膜法。应同时测定总蛋白(化学法)计算绝对值,血液稀释或浓缩时绝对值相应变化,相对值不变。
2.2标本准备静脉血3ml,不抗凝或用红帽真空管、黄帽真空管或橘帽真空管采血3ml或5ml,或同血清总蛋白测定共用一份标本。
2.3操作打开电源。将点样器置于平整实验桌表面,孔号位于加样孔上方按序排列,每孔加10μl样品,把点样器放于湿盒内,齿梳向上放置,让样品于齿梳中扩散5min,开电泳盖,并升起电极和点样支架。.菜单上选择【protein】电泳程序。取出含缓冲液的海绵条带,并将条带塑料衬垫物的背紧贴电极挂置。取出凝胶,用1张薄滤纸轻轻地吸去凝胶表面多余的液体,然后快速移去滤纸。加120~200μl蒸溜水或去离子水于电泳仪的平台框面的下1/3处。将凝胶片底边紧靠框架底边,凝胶片背对框架。弯曲凝胶片将其置于电泳框面上,确定凝胶背面的气泡被完全赶走。放下2个支架。这时,含缓冲液的条带没有接触凝胶。不要强迫支架完全下降。从湿盒中取出点样器。去除齿梳下的保护支架。7和15个样品分析的点样器置于支架6号位。30个样品分析的点样器则可分别置于3号和9号。盖上电泳盖。按键盘左侧【start】键开始。打开电泳盖,取出点样板并丢弃,升起2个支架,移去缓冲条带并丢弃。取出已烘干的胶片作进一步处理。用湿纸巾擦拭电极。打开凝胶支架,将胶片面向操作者置于支架上,确定胶片被完好地固定于支架上。将支架置于染色空间。选择【protein】染色程序并按右侧键盘【start】键开始。在染色、脱色和烘干过程中,染色空间始终被锁定。取出凝胶支架,打开支架并取出烘干的胶片。用光密度仪在570nm处或黄色滤光片进行扫描。
3临床意义
3.1白蛋白白蛋白仅由肝细胞制造,体内40%的白蛋白存在于体液中,其分布于组织内和组织液内。血管内外白蛋白经常交换而处于动态平衡中,正常人每天由肝细胞粗面内质网制造的白蛋白为120~200mg/kg,相当11~15g/d。肝合成白蛋白属限速性,仅在体内过量白蛋白丢失或破坏情况下,合成速率才会增加。粗面内质网合成白蛋白,由肝细胞分泌入肝窦而入血。肝细胞损伤可发生白蛋白合成、细胞内运输和释放障碍,引起血中白蛋白减少[2]。肝脏也能分解白蛋白,肝损伤时分解代谢受影响较少,即使严重肝功能障碍分解代谢速率仍能保持相对恒定。故若蛋白质摄入和吸收正常、尿和其它方面无异常丢失,血清白蛋白降低应视为肝损伤合成减少所致。急性肝坏死时,肝脏合成白蛋白能力丧失或明显降低,由于t1/2约为30天,故血清白蛋白降低常于1~2周后才能逐渐显现出来。急性轻型肝炎患者白蛋白降低较少,最多为中度减少,但病程长的较重的肝炎白蛋白可明显降低,且减少程度与疾病严重性成正比。故白蛋白浓度可做为判定肝炎严重程度的依据。所以急性肝炎时白蛋白持续下降或不恢复是病情恶化的指征。白蛋白减少是肝硬化的特征,在代谢良好者即使已出现高γ-球蛋白血症,白蛋白减少也往往较轻;当肝硬化已失代偿血清白蛋白则显著减少。血清白蛋白浓度是肝硬化是否已失代偿的指标。当肝硬化患者血清白蛋白减少到30g/L以下时,大多数出现或将出现腹水,此时给予患者合理内科治疗,白蛋白回升,提示患者短期预后尚好;如不能回升,或进一步减至20g/L以下时,、则预后极险。有报告肝硬化患者白蛋白在45%以下时,其3年生存率不到45%以上者的半数。由此可见,测定血清白蛋白浓度,可作为慢性肝病患者预后的良好指标。
3.2α1球蛋白在肝脏炎症性病变时,α1球蛋白增加,和白蛋白呈负相关,但在肝细胞破坏极为严重的肝坏死和肝硬化时则减少,与白蛋白呈正相关。在致命的肝功能衰竭时,α1球蛋白可降到很低水平。肝病时如al球蛋白增加提示病情较轻,α2球蛋白减少常标志病情重笃。因此,测定α1球蛋白对判断肝炎患者的严重和预后有参考价值。此外,在肝癌时α1球蛋白显著上升。
3.3α2球蛋白:与α1球蛋白一样也可以反映肝炎病变的严重程度。在病毒性肝炎初期(起病后1周以内),多数保持正常值,以后逐渐增加。在亚急性肝炎和急性肝坏死时常减少。有人认为在重症肝炎时,如α2球蛋白减少至4g/L以下,提示患者将要或已经出现肝昏迷。急性血吸虫病、肝脓肿等炎症性疾患和肝癌时,α2球蛋白往往增加。α2球蛋白含脂蛋白,胆汁郁积时,特别是慢性病例,血脂质增加时,α2球蛋白升高。失代偿期肝硬化时,α2球蛋白多半降低。
3.4β球蛋白:β球蛋白也含有脂蛋白,故在胆汁郁积性肝病时多增高。且与α2球蛋白升高相平行,这有助于鉴别胆汁性和非胆汁性肝硬化。在肝细胞严重损害时,由于肝脏合成减少,β球蛋白降低,个别可降到6%以下,这对预后判断可有帮助。重症肝炎频死期经治疗转为坏死后性肝硬化者,α1、β球蛋白的上升往往比白蛋白增加为快。
3.5γ球蛋白几乎在所有肝胆疾患时都增高。急性血吸虫病时γ球蛋白升高的阳性率为100%,系与网状内皮系统反应有关。病毒性肝炎时γ球蛋白中度增高,在连续追踪检查中,如γ球蛋白趋向正常,常预示病情好转,一般在2~3个月内可望恢复;如果γ球蛋白持续增高而无其他原因可解释时,往往意味着病情转归不良,已转为慢性肝炎和肝硬化。重症肝炎时γ球蛋白可明显升高,甚至可高达2.5g/L~30g/L。如γ球蛋白增至正常的2倍以上,转氨酶在正常5倍以上,持续10周无改善者,几可肯定为亚急性肝炎。如不治疗,预后险恶[3]。慢性肝炎时,γ球蛋白的平均值随病情而异。据报导,在慢性活动性肝炎平均为26.4g/L,慢性迁延性肝炎为21.4g/L,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肝硬化者γ球蛋白普遍增高,尤其在晚期或进行性失代偿性肝硬化,γ球蛋白可极度增高。故血清γ球蛋白的增加除提示肝脏病患者病情沉重外,对病人的预后判断尚有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姜傥.尿液蛋白与肾脏疾病[J].中化检验医学杂志,2002,(05):312-313.
[2]毛元英,胡雪飞.血清蛋白电泳对肝病的诊断价值[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02):116-117.
[3]宋森涛,李峰,王若燕.血清蛋白电泳、免疫球蛋白及其轻链测定对肝病患者的临床意义[J].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2012,(04):6-8.
联系方式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