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04-03 11:43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张子胜 点击次数:
[摘要] 目的 探讨复方甘草酸苷预防结核药物性肝炎序贯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2011年8月—2014年2月期间在该中心诊治的结核药物性肝炎患者140例,根据随机抽签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复方甘草酸苷预防序贯治疗,都治疗3个月。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7.1%和84.3%,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ALT与AST值明显下降,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后治疗组的血清ALT与AST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复方甘草酸苷预防结核药物性肝炎序贯治疗能有效发挥肝功能的保护作用,提高预后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结核药物性肝炎;复方甘草酸苷;肝功能
[中图分类号] R57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12(a)-0011-02
结核药物性肝炎是指预防结核药物在用药过程中肝脏因受到药物的直接或间接作用而发生的肝功能和结构的损害[1]。复方甘草酸苷是以甘草酸为主要成分的复方制剂,具有保护肝细胞膜、抗炎、免疫调节、抑制病毒增殖等广泛的药理作用[2]。该研究为此选取该院2011年8月—2014年2月收治的结核药物性肝炎患者140例为研究对象,具体探讨了复方甘草酸苷预防结核药物性肝炎序贯治疗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该中心诊治的结核药物性肝炎患者140例,诊断标准:根据临床判断,将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和/或天冬氨酸转氨酸(AST)>2×正常上限(40 U/L)视为肝功能损害。纳入标准:符合抗结核药物性肝炎的诊断标准[3];服药前均检查肝功能正常;调查对象在治疗中未使用其他损害肝脏的药物;知情同意。排除标准:胆汁淤积型肝病;年龄<20岁或>80岁;身体原发恶性肿瘤与精神疾病;未完全抗结核治疗。将140例患者根据随机抽签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70例,治疗组男38例,女32例;年龄24~79岁,平均(59.2±2.1)岁;肝损害病程1~7个月,平均(4.2±1.3)个月;肝功能Child分级:A级50例,B级20例;平均体重指数为(19±4)kg/m2。对照组中男37例,女33例;年龄24~79岁,平均(59.4±2.2)岁;肝损害病程1~7个月,平均(4.2±1.4)个月;肝功能Child分级:A级48例,B级22例;HBsAg阳性29例,阴性41例;平均体重指数为(19±3)kg/m2。两组患者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出现肝功能损害后停止抗结核治疗,选择还原型谷胱甘肽注射液(批号:H20031265)及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批号:0805201)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批号:120826)6O~100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滴,1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同时所有患者给予加强支持、退黄、促肝细胞再生等治疗。
1.3 观察指标
治疗效果:显效: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ALT与AST降至正常范围;有效:临床症状好转,ALT与AST较治疗前降低50%以上;无效:临床症状无好转甚或恶化,ALT与AST较治疗前降低不到50%、无变化或升高。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肝功能检测: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后抽取空腹静脉血,12 h内送至生化检验室进行血清ALT和AST的检测,均由同一组人员进行检测,严格按照质量控制标准进行检测。
1.4 统计方法
选择SPSS 13.0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和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者轶和检验。
联系方式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