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12-22 16:07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史安娜,李淼 点击次数:
4.1基于LMDI的南京工业能耗碳排放分解方法
目前能源消耗影响因素分解方法主要有指数分解法和结构分解法两种方法。指数分解法主要分为拉氏指数法和迪氏指数法。迪氏指数法(DivisiaIndexDecomposition)由法国数学家Divisia于1924年首次提出,随着迪氏指数法的不断发展,更加完善的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LogarithmicMeanDivisiaIndex,LMDI)被提出。在计算中,因其可以将余项完全分解,不会出现不可解释的余项,成为目前各种方法中相对更为合理的一种。本文依据LMDI分解方法,结合董军等提出的工业能耗碳排放因素分解模型,将南京工业能耗碳排放影响因素分为能源排放强度效应、能源结构效应、能源强度效应和产出规模效应四种因素,以测量和分析环保技术变化、能源消费结构变化、能源强度变化和工业经济规模增长对南京工业能耗碳排放的影响。南京工业能耗排放因素分解模型如下:利用LMDI加和分解方法对所表示模型进行因素分解,令基期t碳排放为Ct,t+1期为Ct+1,则差分可分为如下:ΔCtot=Ct+1-Ct=ΔCei+ΔCri+ΔCs+ΔCg式中ΔCei表示能源排放强度效应引起的碳排放变化;ΔCri表示能源结构效应引起的碳排放变化;ΔCs表示能源强度效应引起的碳排放变化;ΔCg表示产业规模效应引起的碳排放变化。
4.2数据来源
本文研究使用数据来自2001年-2010年的《江苏统计年鉴》、2001年-2010年的《南京统计年鉴》和2001年-2010年的《中国能源统计年鉴》。部分数据来自互联网在线资料和其它参考资料。数据说明:南京市工业总产值统计口径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南京市能源消耗统计口径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所以我们以南京市2000年-2009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和主要能源消费量来计算南京工业经济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
4.3数据处理结果及分析
通过能源消耗计算得到2000年-2009年南京工业各类能源碳排放情况。对计算得到的碳排放分类结果,根据公式进行LMDI分解,计算出ΔCei能源排放强度效应、ΔCri能源结构效应、ΔCs能源强度效应、ΔCg产业规模效应,得到各分解因素的效应结果。
可知,2000年-2009年间,南京工业经济碳排放总量增加了1606.43万t。其中,产业规模效应导致工业经济碳排放增加了3475.29万t,能源结构效应变化导致工业经济碳排放增加了5.29万t,能源排放强度效应导致工业经济碳排放增加了2.66万t,能源强度效应变化引起碳排放减少了1876.81万t。
产业规模效益是南京工业经济碳排放增长的主要促进因素。从累积效应来看,2009年南京工业经济产业规模效应的正影响为总效应的216.34%。
进入2000年以来,南京市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工业经济碳排放量不断增加,产业规模导致的增量基本保持在碳排放增量总量的40%左右(见图2)。2000年-2009年,南京工业总产值增长了3.69倍,同期工业经济碳排放增长了1.97倍。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能源为之提供动力,南京作为一个重工业城市,其石化、钢铁、建材、电力等支柱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特别是2004年以后,亚洲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逐渐消退,这些支柱产业面临了空前的发展机遇,年份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同时作为能耗大户,也促进了碳排放量的快速增长。
能源强度效应是南京工业经济碳排放增长的主要抑制因素。从累积效应来看,2009年南京工业经济能源强度效应的负影响为总效应的-116.83%。2000年-2009年,南京市工业经济碳排放能源强度不断下降,2009年南京工业经济碳排放强度比2000年下降46.7%,年均下降5.19%,其中2003年-2008年下降速度最快,年均下降8.15%。
能源强度下降有力的缓解了由于产业规模效应引起的碳排放的增加,使同期南京工业经济碳排放总量的增长速度低于南京工业经济增长速度(见图3)。在此期间,石油、化工等耗能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的有效推进。2009年,南京市化工行业实现每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同比下降16.44%,每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电耗同比下降17.48%,能耗的下降有效地降低了能源强度。此外,南京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和原油消费从2000年的占消费总量的88.7%下降到2009年的78.2%,同时天然气消费量从2000年突破零增加到2009年的20.6亿m3,占总能源消耗比例为4.1%,低碳能源的有效利用也客观上促进了能源强度的下降。
能源结构效应和能源排放强度效应对南京工业能源结构效应没有明显变化,对碳排放具有微弱的正影响或负影响。南京市资源匮乏,大部分所需能源都是由外地输入。长期以来能源结构单一,煤炭和石油的主体地位没有发生过动摇,天然气、电力等低碳能源虽然开始逐步加大了利用步伐,但其所占能源结构比重偏小。2009年,天然气和电力能源消费仅占能源消费总量的8.94%,不能够有效地改善能源结构效应。由于能源本身的结构的稳定性,碳排放量始终保持在一个较稳定的水平,加之南京能源消费结构比较稳定,南京工业经济能源排放强度效应变动很小。
5、结论和政策建议
5.1结论
本文通过利用LMDI方法对影响南京工业经济碳排放的因素进行分解,并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1)南京市2000年-2009年工业经济碳排放量增长迅速。碳排放的增长与南京工业总产值的增长呈高度的相关性。但两者呈现出相对脱钩效应,碳排放的增长速度低于经济的增长速度。同时,由于新技术投入和发展方式的转变,碳排放强度不断下降,呈现出相对客观的发展前景。
(2)产业规模变大是南京工业经济碳排放增加的主要促进因素。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能源为之提供动力,南京的石化、钢铁、建材、电力等支柱产业不断发展壮大,耗费了大量的能源,促使碳排放量不断增加。
(3)能源强度效应是南京工业经济碳排放增长的主要抑制因素。南京节能减排工作的推进和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促使能源强度下降,有力的缓解了由于产业规模效应引起的碳排放的增加,同时有效减缓了南京工业经济碳排放总量的增长速度。
5.2政策建议
依据实证结果及南京工业经济发展现状,本文提出如下减排的政策建议:
(1)优化工业内部行业结构,推进低碳技术进步。南京作为一个重工业为主的经济体,石化、钢图22000年-2009年南京市工业经济碳排放增量分解铁、建材等重工业耗能高,碳排放量大。针对南京工业经济特点,政府应当对重工业等耗能产业进行资源的整合,淘汰落后产能,完善准入标准,进一步限制高碳产业发展。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等附加值高,碳排放量小的行业。同时,加大科技投入,引进消化包括洁净煤技术、整体煤气化循环发电技术等先进的节能技术,提高能效技术和可再生能源技术,使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及时有效地运用到工业生产中,减少单位碳排放量,降低能耗水平。
(2)加大能源结构调整力度,发展低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不断调整优化南京工业经济能源结构,寻找碳排放量最少的最优化能源结构。减少煤炭、石油等碳排放量较大的能源的使用,提高传统能源的利用率。同时,发展低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南京太阳能产业集群的优势,大力开发利用太阳能能源,加强对电力、天然气、风能等清洁能源的利用,使南京能源消费结构更加合理,工业经济碳排放量逐步减少。
联系方式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