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鉴别 论文检测 免费论文 特惠期刊 学术答疑 发表流程

后工业社会主义的社会发展最终目标的思想及其评价

时间:2016-02-15 11:18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喻志刚 点击次数:

  摘要:后工业社会主义秉承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传统,从人道主义和人性异化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的思想,认为通过科技进步可以消除工业社会导致的人的异化现象,并对未来的社会形态提出了种种设想。这些思想区别于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不可避免的带有空想社会主义的色彩。

  关键词:后工业社会主义;人道主义;马克思主义

  一

  后工业社会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的思想,集中表现在实现人的存在的价值与尊严以及实现人的全面解放发展方面。他们的思想吸收、继承了西方马克思主义中的人道社会主义的思想传统。例如,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马尔库塞的思想中,区分了“现存社会主义”和“自由社会主义”两种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状态。他认为现存的社会主义是一种建立在工业时代为特征的基础上的的社会主义,虽然科技进步推动了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满足了人在物质方面的需求,但没有改变人与自己、人与人、人与自然相异化的现象,人性仍然没有得到解放,人仍然受控制、奴役和压制。在他所主张的未来”自由社会主义”中,人同自然、社会,人与他人,处于一种统一的、和谐的关系之中,人的异化得到克服,人性得以恢复和发展,人的各方面潜能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人才能够最终获得真正的自由和解放。马尔库塞的这种关于社会主义的区分方法,对后工业社会主义者主张把“工业社会主义”发展到“后工业社会主义”的思想,具有明显的借鉴作用。“人道的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弗洛姆认为,现存的社会主义社会与资本主义社会不存在本质区别,他所主张的“人道的社会主义”既与资本主义社会不同,又与现存的社会主义社会不同,这种社会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社会。他认为在这种未来的社会社会中,据中心地位是对人的关怀,人才是最高的价值和最终的目的。必须要以是否有益于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的发展这一标准,来检验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活动。在这种“人道的社会主义”中,人才能够摆脱了“经济决定论”思想的束缚,人才能够与自然和谐发展共存,人才能得到完全的自由和解放。后工业社会主义者则直接吸收了这一思想。苏东剧变以后,后工业社会主义者同其它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一样,对“独裁、压制和非人性”的苏联的社会主义模式进行了猛烈的批判,倡导应当把人作为未来的社会主义的出发点,应该从关注人和克服人的异化开始,要把人的自由和解放作为基本目标。他们认为未来的社会主义不仅仅理解和表现为生产力的发展,而应该是在进行物质财富积累的同时,大力推进人的自由的扩大和发展。

  后工业社会主义者认为,在科技革命的时代条件下,随着知识所有制的建立,将真正克服异化。马克思在19世纪40年代就指出了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异化,并得出通过共产主义积极扬弃人的异化现象的结论。后工业社会主义者在结合时代科技发展的现状,对马克思的思想进行了进一步的发展。他们认为,只在有今天科技进步带来的人类智力创造性的劳动出现,才开始能将马克思的预言变成现实。他们一致认为,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市场化的的工业资本主义和官僚化的苏联模式的工业社会主义,都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在由工业文明向后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中,创造性劳动才是社会进步的基础,因此就必须克服那种劳动主体由于工业文明所造成的异化的状态,在价值观念中要克服功利主义的影响,把人的全面发展和人性的解放放在社会发展的首位。新的社会主义不仅是要消灭资本主义,而且也要把人从对物质和对人所依赖的社会关系中解放出来,消灭以往的造成人的异化的全部的社会形式。这一社会的最终发展目标是“自由王国”,它是以“自由人联合体”为自由创新活动的主体的社会形式,而以推动创新的发展作为整个社会生活的主要内容。这个“自由王国”必须要经历两个发展阶段,即形式上的劳动解放和现实上的劳动解放两个阶段。在前一个阶段中,人的解放和普遍的创造性活动只具有形式上的特点,社会再生产式的劳动形式仍然是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劳动内容。在这个阶段中,创造性的劳动只是少数人的活动,这种活动还与产生异化的社会制度发生矛盾,社会的解放为向普遍的创造性劳动的发展开辟道路。只有在后一个阶段中,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随着创造性活动内容和形式的进步,才逐渐使人的解放成为现实,这种创造性活动的内容和其它的社会形式才能真正实现统一,才能真正建立人的全面解放发展的社会。为了实现有前一阶段向后一阶段的发展,在后工业社会主义社会中:“人类必须使自己的社会成为从事创造性活动的自由人联合体,实行对社会——经济生活的自觉控制,使劳动摆脱其异化形式,变为人的创造性的内在需要。”

  二

  后工业社会主义主张社会发展的目标是要建立人的全面发展解放的社会,围绕着这一社会目标,不同的后工业社会主义提出了形形色色的未来社会的方案。法国学者安德烈·高兹在他借用后工业社会和生态学理论而提出的未来社会方案时认为,由于资本主义的劳动分工不可避免地把劳动变成一种受外界支配的行动,而只为个人的发展留下了很小的空间,虽然在此条件下科技的发展可以改善劳动条件、形式和关系,却永远也不允许个人在每一种社会的规定活动中得到完全的满足,所以后工业社会主义的革命的中心命题应当是劳动的废除和时间的解放。所谓劳动的废除,并不是要废除由外界支配的劳动本身,而是废除旧的劳动方式,以便扩大自主的领域。这就意味着减少物质消费主义的影响,通过科技水平的提高去限制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从而扩大个人的自由闲暇生产生活时间,从而实现时间的解放,这样,高兹的后工业社会主义社会就是一个“双元社会”,即社会分为受外界支配的领域和自主领域两部分,在受外界支配的领域中,在良好的计划条件下生产个人和社会所必需的一切东西,这种生产其有最大的效率和对人的劳动以及自然的最小花费的特点;在自主领域中,个人自主地由他们自己或同他人自由结合,按照他们自身的需要去制造和生产具美学价值和个人有用的东西,实现人的全面解放发展。俄罗斯学者萨马尔斯卡娅认为,在工业时代条件下,劳动与资本的矛盾是一切社会问题的根源,这一矛盾确定了从资本剥削条件下把劳动解放出来的社会历史任务。而在后工业时代条件下,由于把“产品文明”的终结看成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这就大大减少工业时代所必需的体力劳动,新的社会主义的社会基本特征是:“闲暇文明”或“空闲时间文明”。人们的物质需求,在科技进步的条件下己经不再是社会进步的主要推动力,自动化、信息化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也正在消除资本和雇拥劳动相对抗的社会关系,所以后工业社会主义的主要任务不再是推翻资本主义,而是已经变成把人从工业文明的异化状态下解放出来。波兰学者亚当·沙夫则指出,后工业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劳动,不同于资本主义条件下的雇佣劳动,应该是对个人和社会发展更有益的劳动。

  更具有代表性是俄罗斯学者布兹加林的观点,他认为未来社会应该是那种在对异化世界的否定基础上,只有在足够高的劳动生产率水平基础上,属于自由的创造性活动联合的世界。

  实现这一社会的过程,将比从资产阶级革命到工业资本主义的确立的过程更加的漫长和复杂。不应把实现公有制和发展无产阶级作为实现未来新社会的唯一前提,而应该以提高劳动生产率,推动物质财富的增长;促进创造性劳动环境的发展;在争取社会解放的斗争中,形成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创造性的主体。他把后工业社会主义中关于人的解放的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结合起来,认为这个目标就是马克思所主张的共产主义自由人联合体。为此他提出了实现后工业社会主义理论目标的要求和途径:后工业社会主义的进步,在于它使社会成为从事创造性活动的自由人联合体,这也就是社会在内容上而不是在形式上向共产主义的发展。应该把培养人的社会创造性能力作为社会运动的首要任务。为此,应当千方百计支持任何形式的群众性民主运动,应当致力于提高人的文化素质,努力克服人的异化。为消除一切形式的异化现象而斗争。在经济领域,既反对资本主义的私有制,也反对现存社会主义的官僚式的国家所有制,反对剥削,实现社会对全部经济生活的民主控制和计划管理;在社会政治领域,要坚决彻底地为民主而斗争,促进一切形式的自然管理和自我组织,努力实现全体民众的自由联合;在社会文化领域,反对“极权官僚社会主义”制度下整齐划一的生活方式,也反对基于市场经济的消费社会的商品拜物教。促进人的社会创造性的发展。

  他认为,后工业社会主义“是非线性地取消异化关系的时期,它将随着在经济生活中全民核算与控制、民主调节与实行计划管理的发展而逐渐取代市场关系与官僚主义指挥。这一过程是后经典资本主义的内容演化,各种异化形式将与共产主义因素混合存在,逐渐消亡。”

  三

  后工业社会主义的倡导者虽然否定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规律理论、社会形态理论和阶级斗争的理论,但是他们都对马克思关于共产主义社会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颇感兴趣,大多数后工业社会主义倡导者在自己的著述中,直接引用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发展的预测结论,加入自己的理论框架内成为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认为,在未来的共产主义条件下,人的智力、体力和道德文化都上升到前所未有的水平。在共产主义社会以前,由于生产力和科学发展水平的制约,由于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存在,由于三大差别的存在,人的发展受到限制,是一种片面的发展。只有进入到共产主义高级阶段,随着社会物质财富的充分发展,随着人的文化和道德水平的极大提高,全社会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原则,劳动已经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以往的那些不利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分工都将消失,每一个人获得了真正自由和全面的发展。

  当然,后工业社会主义的倡导者并没有完全接受马克思主义中关于共产主义的全部理论,他们只是在抽象的人的层次上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尤其不赞同马克思主义为达到人的全面发展而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学说。他们同其它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一样,只是片面裁剪马克思主义的整体理论任意为已所用。所以他们在把人的全面发展和解放作为社会主义目标时没有正确理解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目的和手段的关系,没有超出抽象的人道主义的范围。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发展和解放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所有社会关系不断演化和发展的过程,马克思指出:“自由王国只是在必要性和外在目的规定要做的劳动终止的地方才开始:因而按照事物的本性来说,它存在于真正物质生产的彼岸。”脱离社会实践和社会现实生活,人的全面发展和解放将毫无意义。总之,后工业社会主义者还是离开整体的社会关系,离开社会物质生产,离开现实的人的阶级性和社会性来谈人的解放,甚至于认为单一的科技发展就能够使人成为自已的、克服了异化的人,这就使其整体理论罩上了空想社会主义的色彩。

  参考文献:

  [1]布兹加林.社会主义:危机的教训[J].走向21世纪的社会主义,中央编译出版社,1996年版.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M].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   论文部落提供核心期刊、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SCI期刊和EI期刊等咨询服务。
  •   论文部落拥有一支经验丰富、高端专业的编辑团队,可帮助您指导各领域学术文章,您只需提出详细的论文写作要求和相关资料。
  •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863358778 论文投稿2316118108
  •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

    联系方式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863358778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316118108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

    热门排行

     
    QQ在线咨询
    咨询热线:
    15380085870
    微信号咨询:
    lunwenbuluo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