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12-31 14:43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尹贻梅,刘志高,刘卫 点击次数:
企业衍生和聚集经济是诱发地方产业“滚雪球”发展的两大动力。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企业衍生和企业空间聚集本身并不自动产生互惠互利的相互依赖关系,反而有可能导致地方产业陷入刚性专业化陷阱。由于长时间的本地企业之间的频繁互动形成的强联系可能使本地企业既不容易吸收新成员进入而打破已有利益格局,也不愿意加强外部联系,因此导致本地企业网络逐渐僵化。这种本地企业之间的频繁互动形成的强联系可能导致功能性锁定、认知锁定和政治锁定。
功能性锁定是指锁定到紧密、稳定、等级森严的本地企业关系中。认知锁定则指本地网络合作伙伴在长期的合作中容易形成心智模式同质化,从而降低企业对创新机会的察觉能力。由于长时间被封锁在一个狭隘地理范围内,并且从事着相似的经济活动,加上过于关注本地互动,而很少关注区外的技术和市场变化,导致“世界观”的同质化。这个同质化过程由于各种制度同形而进一步僵化,从而妨碍了本地企业对外部竞争性信息的感知和理解,限制了本地技术突破及其向新兴市场的转移。政治锁定是指频繁的本地互动产生强大的网络关系和强有力的联盟,使得企业或有关部门、组织想保留原有传统产业结构制度组织,而不愿采取有效的经济措施,以免带来对社会和谐的破坏或对既得利益的损害,因而影响到本地产业的再调整,阻碍到本地的内生潜力和创造力的发挥。
需要注意的是,这三种锁定可能是单独发挥作用,有可能是同时存在。一旦本地产业出现锁定倾向时,该产业将逐渐成为一个封闭自守的系统,与外界的交换减少,在有限的区域内就容易出现过度竞争的战略锁定。对单个企业而言,对外界的信息了解减少,创新能力降低,而更能安于现状;一些企业可能迫于生存危机迁移到其它区域或其他行业。如果不进行重大的制度调整和创新,该产业很难走出区域锁定的困境。
5、结论与讨论
路径依赖理论强调历史对现行和未来经济社会系统运行轨迹和方向的影响,受到经济学家、管理学家的高度关注,并开始应用到经济地理研究领域。本文认为路径依赖理论可用于解释为什么一些地方产业越来越发展、区域竞争力持续增加,为什么过去曾经辉煌的地区会由盛转衰。但现有经济地理学有关路径依赖的研究也存在不足。现有的经济地理路径依赖研究在某种程度上将地方产业形成与演化等同于技术形成、商业化、本地扩散和衰落。事实上,地方产业演化过程中,除了技术,制度和关系也起着重要作用,即不仅存在技术路径依赖,还存在制度路径依赖和关系路径依赖。因此需要特别注意,现有经济地理学有关路径依赖的研究多是基于西欧国家地方产业的经验基础之上的,很难直接应用到经历了重大制度转型和经济变革的中国。未来的研究不仅需要关注制度路径依赖和关系路径依赖在地方产业演化中的作用,更加需要关注技术、制度和关系等要素如何共同促进地方产业演化。
另外,如上所述,由于受到新区域主义影响,现有的经济地理路径依赖研究多是关注本地尺度对地方产业形成与演化路径影响,而忽视了更高尺度的要素影响。而深刻理解地方产业形成与演化需要多尺度的视角,这也是新区域主义发展的新趋势。事实上,离开了经济全球化背景,难以深刻理解中国和亚洲新兴产业形成的动因。同时,由于传统的“中心-外围”格局依然没被打破,中国和其它发展中国家的产品依然处于价值链低端。
因此,研究不同地理尺度下地方产业的演化路径将是未来的重要方向。
最后,由于现有的经济地理路径依赖研究很少涉及大尺度的经济地理空间变化规律,因此,需要进一步跳出西欧学者现有“小演化”研究框架,研究更大尺度的经济地理空间变化规律。事实上,不同地理尺度的经济活动遵循不同的变化规律,如全球和大国尺度,自然环境依然产生重大影响,而在小的空间尺度,则是人的创新性,即技术和制度创新等起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曹瑄玮,席酉民,陈雪莲.路径依赖研究综述.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刘志高,尹贻梅.演化经济学的理论知识体系分析.外国经济与管理,
[3]贺灿飞,潘峰华.中国城市产业增长研究:基于动态外部性与经济转型视角.地理研究,
[4]王缉慈.超越集群:中国产业集群的理论探索.北京:科学出版社,
联系方式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