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12-28 15:24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方拥军,薛玉莲 点击次数:
内部控制是与特定企业、特定文化相结合的个性化产物,中国地域辽阔,南北方存在文化差异,企业内部控制也不尽一样。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康均教授通过对胡雪岩经商内部控制思想的研究,旨在对构建一种真正与中国文化环境(包括区域文化环境)相一致的内部控制系统有所启发和反思:要注重良好控制环境的营造及保持,面对风险与机遇要敢于出奇制胜,针对潜在风险点设置控制活动,将内部沟通的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反馈并注重内部监督的艺术性;建立长期激励及理性决策机制,防范串通舞弊,注重内部监督及整改,以及加强制度建设保证内部控制制度的持续性。
在西方新式银行未传入中国之前,上海钱庄与山西票号是近代金融机构的代表。新乡学院马光华教授以银钱会计为视角对近代上海钱庄与山西票号的会计制度进行了比较后发现,票号专营汇兑,钱庄则以存放款项为主,汇兑与存放款都属于近代银钱业会计,都为社会资金清算服务。
在新式银行成立前,钱庄与票号各有其会计制度,即相通又各有特点,都成为当时先进会计方式的代表,造就了多种会计制度与会计思想,共同促进中国会计思想以及技术的发展。山西财经大学张丽云教授对山西票号的理财模式进行了研究,认为山西票号创立了以目标为指引,以规则为主要依据,严格实务操作的理财模式,它适应了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满足经营管理的需要,属于一种自觉主动型的理财,不仅为促进票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对后来的企业理财产生了重要影响。
西安交通大学王海民教授结合延安时期中直机关会计工作的经验研究了革命根据地的会计发展,总结了其主要经验包括:强有力领导,财务与会计工作者的全局观念,与其他职能部门很好的配合,而且参与民主管理、依靠群众公开理财,重视规章制度建设和审计职能的发挥等。
五、关于新中国会计制度建设与会计改革的历史研究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付磊教授研究了二十世纪中期的中国会计问题。这一期间在全国全面推行现代会计,结束了长期以来中国会计落后、散乱的局面;同时会计在艰难摸索过程中受到政治的强烈干预。历史经验昭示:宽松、和谐的政治氛围为会计发展提供机遇;恶劣的政治氛围则将会计引入歧途。研究呼吁珍惜现在大好时光,认真开展会计研究、努力实践,推进我国会计的健康发展。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刘常青教授对中国企业会计准则思想发展的原因进行了历史考证:当会计准则思想供给的正向增量作用达到一定程度,就会通过促进会计准则思想供给的量、质的提高(即有效性)来满足日益增长的会计准则需求,进一步在促进供求间沟通有效性的基础上,通过交易费用的减少来促进会计准则思想的发展。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尹世芬对改革开放后我国会计人员管理体制进行了回顾、思考与评价。研究指出,应将我国政府主导型会计人员管理体制转向政府和企业结合的双重导向型会计人员管理体制;应该进一步完善《会计法》进一步强化会计从业资格的准入要求,提高会计从业资格准入门槛,改革现行会计资格考试制度,并建立正高级会计师职称制度。
企业职工福利是薪酬的重要形式,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冯延超博士根据福利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的变迁历程,把新中国企业职工福利费用的核算演变过程分为计划经济时期、转型经济时期和市场经济时期三个阶段;未来职工福利的发展方向将是逐步建立完整的人工成本管理制度,将职工福利纳入职工工资总额管理;同时应修订职工薪酬会计准则,充实离职后福利的内容。孙建华博士研究了我国财务分析学的历史演进问题,认为财务经济分析学的兴起是财务分析模式的融合与创新的结果,其学科定位为一级学科工商管理类下的二级学科较为合理,其研究对象强调诸因素(主要是生产经营因素)的影响所形成的财务指标差异及其原因剖析,而非财务活动本身;研究内容以财务分析为主,也应把生产分析和成本分析作为影响财务指标的原因来展开分析。
六、会计文化及会计史其他相关问题研究
会计文化传承和中国会计软实力的提升,是目前我国在国家层面上亟需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浙江财经大学李连华教授从中国传统社会文化中提炼、总结和绘制了传统会计文化的基因图谱,认为中国传统会计文化主要由诚实文化、技巧文化、节俭文化、谦和文化、稳健文化、仁义文化等文化元素组成。同时分析了中国传统会计文化存在的竞争意识较弱、冒险精神不强、科学性探索不足、缺乏对规则的尊重等潜在的文化缺陷。基于此,研究提出了会计文化创新与提升中国会计软实力的努力方向:加强对会计战略文化的研究;做好会计文化的融合创新研究;做好会计文化的继承创新。
会计的发展正面临着严重的价值危机。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张会芹博士对会计信息价值危机进行流程诊断后发现,由于会计信息生产、披露、监督等环节相关人员诚信缺失,降低了会计信息质量,导致了会计的价值危机(实质是社会公众对会计的信任危机)。根据“如实反映受托责任”的会计本质要求,研究构建了与之相契合的基于诚信的会计核心文化,并探讨了诚信文化嵌入对优化会计流程、提升会计信息价值的作用机理与具体途径。
在我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资助的项目及其分布可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同期会计理论研究的基本取向与态势。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舒利敏博士报告了与其导师许家林教授以2000~2012年间的三大基金资助会计类项目为样本进行的系统统计分析,总结了十三年间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现状及其显现出来的多元特征后发现:在研究内容上三大基金均侧重于财务管理、资本市场与信息披露和审计等领域,而对会计基础理论、成本与管理会计、政府及非盈利组织会计等领域的资助却较薄弱。
管理会计发展史上有一个“丧失相关性”的命题。上海大学许金叶博士基于文献资料的证据,借鉴社会经济学的理论解释,从企业性质理论和分工理论出发构建企业管理会计发展的动因构架,在此基础上应用史料和案例来验证提出企业管理会计发展的动因的解释框架。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周琳博士采用实地研究方法对中外管理会计变革与创新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比较分析后认为,我国国有上市企业在转型经济中都面临着管理困境。
2008年,理查德·马蒂西克(RichardMattessich)联合国际会计史学界数十位专家学者,撰写了《会计研究二百年:国际视角下的人物、思想和成就》一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严明博士汇报了他和导师许家林教授就该书核心思想和主要内容进行的评介研究,认为该书从广阔的国际视角对1800~2000年间两百年会计理论研究的历史进行了全景式扫描与审视,向人们展示了一幅全球性会计理论研究与会计文化发展的绚丽画卷,具有重大借鉴价值。
来自中国台湾地区的李宏健教授介绍了台湾从2013年起主要上市公司开始采用国际会计准则的情况,并认为会计人员应当从财政部脱离,成立平行于财政部的专门机构对会计人员进行派驻、任用、免除和升迁,使会计人员不易受到领导的干涉,有自己的立场,做到公正处理财务资料。悉尼大学的PeterWolnizer教授介绍了国际教育委员会的工作思路及工作成果。中国社科院袁为鹏研究员从会计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入手报告了统泰升号商业账簿(1798-1850)的基本研究情况。
此外,为进一步扩大影响并吸引青年学者开展会计史研究,以会议承办方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的方拥军博士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金融危机后全球会计治理及其国际协调机制与我国对策研究”为主题,本次会议特设了“国际会计相关问题与实证会计研究方法”论坛,取得了丰富成果。浙江财经大学汪祥耀教授、于永生教授分别报告了他们各自对IASB资产定义新建议和美国公允价值会计的研究成果;河南财经政法大学赵彦锋博士研究了美国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的演进,张肖飞博士研究了会计准则趋同对信息不对称性的降低或缓解作用,万立全博士研究了控股股东股权结构特征是否影响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问题,张丽霞博士对金融负债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列报形式、信用风险与投资者判断进行了研究,潘克勤博士考察了在银根紧缩期间国有企业独立董事金融背景能否提升急需资金的贷款融资满足程度,杨秋波博士研究了《关于推动会计师事务所做大做强的意见》发布后会计师事务所行业专长、审计质量与审计收费问题;张军华博士则对产品市场竞争、内部公司治理与会计稳健性问题进行了研究。
总之,本次会议日程安排紧凑、内容丰富,代表们研讨认真,成效突出,在中国原始记录与夏代会计对接研究等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特别是更多中青年学者参与会计史研究,并吸引了国际上更多的关注。会议确定中国会计学会第九届会计史学术研讨会将于2016年举行,由广东财经大学承办,会议的主题是革命根据地会计史研究。
联系方式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